美联储加息与国内银行存款降低利率



在当地时间5月3日,美联储宣布连续第10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5%—5.25%之间,创下16年来新高。此轮紧缩行动是美联储自1980年以来最快速、最激烈的一轮加息。

会后的声明暗示加息接近尾声,但并未明确排除进一步加息可能。鲍威尔在谈到加息终点时说:“我们更近了,甚至可能已经达到了。”

这一结果在投资者预料之中,完全没有悬念,这说明美联储政策已经没有可腾挪的空间,别无选择。宏观政策被市场完全准确预期,意味着宏观政策的失效,这是美联储的悲哀。

加息何时会停止?当利小于弊或者两害取其轻的天平砝码反转,加息自然会停止。

加息已经加了14个月了,暴力加息5%,不出意外的话,已经到了加息尾声了。





目前来看,美国社会、美联储不担心银行破产、美元加息这些小事情,他们在担心美债违约这个大事情。

民主党意图把美国债务上限,提高了51万亿。共和党只允许债务上限,提高1.5万亿,在目前31.4万亿基础上,增加到32.9万亿。

目前两党尚未达成共识。作为拜登来说,能够尽量大的扩大债务上限,自己可以给社会各界发钱,增加自己竞选连任的几率。

但共和党也不是吃素的。任凭你拜登拿着美国白宫的钱乱花,然后购买你拜登自己的人情?

这些老外的事情,不说也罢。

话说目前中国经济的状态是:通胀低位,经济减速,失业率上升。应该减息。

也确实在减息。

记住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息就是金融的基础,推动经济社会运转的源动力。

利息可以是贷款人的收益,同时也是借款人的成本。

加息,就是提高了贷款人的收益,增加了借款人的压力。

减息,当然就是减少存款人的福利。

现在的形势很微妙,中美的经济情况是有时间差的,简单的说:

就是,美国的加息长不了,我们的减息就难说了。

美国加息不单单是双刃剑那么简单,那可是三尖两刃刀,其中2个尖对着自己,一个尖是美债,另一个尖是美企。美债的规模如此之高,长时间维持高利息,财政收入不足利息是早晚的事;那么高的融资成本,美国的企业经营非常受影响,对那本就不多的美国制造业杀伤很大。

中国减息的目的无非是保经济,重点是房价和就业,牺牲的是汇率。同时,也做好了房地产的准备(房产从保障型资产变为风险资产,只能抵押30%)。

需要强调的是,美元加息的动因并不是像网上流行的那些半吊子大咖说的“收割全世界”,无论是美元还是人民币,加减息首先是要解决自身的问题。记得好像哪位美国总统说过:“美元是我们的,问题是你们的。”意思很简单,我用我的货币解决自己的问题,你们非要跟我挂钩,出了问题概不负责。

银行说,我减息了,你存在我这儿是亏的,赶紧取出去花吧。老百姓说,kao,花那儿啊。再这样下去,中国的情况是不是和日本很像?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风险:通货紧缩。日本的通货紧缩带来的是巨大的衰退,这是众所周知的前车之鉴。

所以,中国的减息其实和美元加息关系不大,人民币和美元都主要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美元要解决通货膨胀,人民币要解决通货紧缩。至于结果如何,只能拭目以待了。



在4月份,央行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的金融数据。


一季度,居民存款再增15.3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新增9.9万亿。


大家能够看到:

2021年全年新增住户存款也才9.9万亿,今年仅仅1个季度,就已经干到前年全年的水平。


居民存款,大有持续走高的趋势。

而另一边,非常值得玩味的是,贷款意愿依旧低迷。

2023一季度住户贷款增加1.71万亿元,看起来比2022年一季度的1.26万亿元有了显著增长,但跟2021年一季度(2.56万亿元)相比,仍然差距很大。

换句话说,大家不是手里没钱。

而是只想存着,不愿意投资和消费了。

目前,我国住户存款余额已经超过131万亿,按有些专家说的话来说,只要拿出十分之一来买房,就能开启新一轮房地产牛市。

但是楼市,好像重新冷了下去。





而就在4月以来,全国中小银行突然开始大幅下调存款利率,你降20个基点,我降40基点,呈现出一边倒的溃败趋势。


储户不得其解,暗暗抱怨,钱没赚多少,利息倒是降了不少。


想想三年以前,4%以上的大额存单到处都是,在短短几年的现在,人们也只能在2%-3%的利息存款中,寻求安慰。1年定存利率更是进入“1字头”!


为什么中小银行会在4月集中下调存款利率,未来利率趋势如何,人们在这场降息风暴中又该如何规避风险?


如果关注存款利率,应该会发现,去年银行有两轮比较强烈的降息潮,一轮是4月,另一轮在9月。


这两轮降息潮,企图明显——就是释放流动性,刺激消费。


大银行基本都参与了降息,中小银行却一个没“跟”。


这是因为中小银行相比大银行的竞争优势本就不明显,全靠高利息吸储,发点儿礼品,整点儿优惠,老头老太太,乐在其中。


可一旦利息降下来,甭管平时感情多好,存款会毫不犹豫跑到大银行里去,严重影响中小银行的生存策略。


但为什么中小银行会在4月跟进?




今年跟过去,还是大有不同。


一位资深银行朋友说,今年吸储吸储,越吸越不对劲……甚至有些害怕——


存款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很快超额完成目标。


在数据上也有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130.23万亿元,比上月末增加2.9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9万亿元,基本又创下历史新高。


但贷款呢?遥遥无期。


企业不贷款不扩张,老百姓不买房不买车,银行跪着也做不了多少单子。


这就很危险了,银行盈利,来源于吸储放贷之间的利差。


行业内有一个标准,1.8%,是银行维持合理利润情况下的净息差参考线。


而现在大多数银行都低于这个值,2022年29家上市银行,有8家净息差低于1.8%,占比接近3成。


存款是银行最大的负债,如果贷款需求长期羸弱,将会放大负债效应,甚至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所以还没到4月,中小银行其实基本达成了共识,降低存款利率,谁不降,谁这一年就是二杆子干活 ———傻干。








长期来讲,利率只会越来越低,形势难扭转。


因为金融机构必须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职能,而银行,也一定要服务于经济运转。


现在的经济复苏缓慢,唯一且有用的方法只能是继续针对实体经济降准降息,尽可能地释放流动性。


贷款利率长期下行,为了平衡净息差,银行只能被迫继续下调存款利率。


而且,短期内人们专注于存款的心态很难改变。


经过大疫三年,市面上出现了一批坚定不移拿现金的人,他们拒绝大宗消费,死守着现金。


无论降不降利息,这批人会一直储蓄,甚至0息,他们都会义无反顾继续把钱存在银行。




大多数人没死于通胀,而是死在了抗通胀的路上。


如果想让人们不存款,唯一的方法就是房价大面积地上涨,点燃人们的追逐财富的欲望,逼出消费。


但现在来看,这种引导很难形成。


无论是贷款利率下行,还是民众存款意识难以扭转,两者均形成了强大的成本压力,迫使银行从追逐利润转变为“活下来”。


一旦预期形成,银行就会想尽办法博弈政策。




即使政策端再想通过下调利率,刺激楼市,但银行却用自己的力量支持利率反弹。



因为当做生意无法通过“薄利多销”取得进步时,只能选择“有一单吃一单”的方法,提高利润空间。


接下来的房贷利率优惠的额度,大概率要用完了。


不仅如此,长期的大额存单、货币基金、国债等低风险稳健理财产品等等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未来只能越来越低。


而政策端也乐见其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银行把钱逼出来,用于消费。


利率是资金价格,最终这种局势只能形成两个结果。


第一种,像日本前些年一样,银行存款接近零息,人们宁愿把钱兑换成钞票,放在榻榻米下面,彻底进入低欲望社会。


第二种,积累到一定程度出现迅速反弹的趋势,紧接着全社会迎来一波大通胀周期,所有资产价格飙涨。


至于哪种结果,要看接下来经济怎么运行了。

我们普通人只能笃信并追求岁月静好,毋想什么远大志向,毋想发什么大财,就是老老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存钱,如此而已。


健健康康的活着就挺不容易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利率   息差   通胀   美国   住户   利息   存款   美元   银行   国内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