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色湖,穿越传说中的川藏中线(自驾川滇藏25日大环线之十六)

#头条创作挑战赛#

2023年4月2日。天还没亮,我们已经出发了,先去边坝县城南50公里的普玉村,看祥格拉冰川和三色湖。途中经过一些藏族村落,经过边坝寺。传说这是元朝国师八思巴经过此地时,插一个火把在土里,就此修建一座佛堂。建成后,取名边坝寺,边坝县也因此得名。边坝藏语的意思正是“火炬”和“吉祥光辉、祥焰”的意思。


穿过普玉村,路的尽头便是祥格拉冰川。我们的身后,天青日朗,冰川那头,却风雪弥漫。眼前是一个很大的冰湖,湖上盖满白雪,远方应该是一座千年不化的雪山,现在却一片白茫茫。从湖面走进去一段,能够看见远处湖边隐约的蓝冰。一阵风雪卷来,又什么都看不见了。倒是身边的几个圆形的小湖,倒映着雪山一道道的纹理,很好看。

“三色湖”也在普玉村,祥格拉冰川的外面。“三色湖”分别是黑湖、白湖、黄湖,阳光下湖水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走过一段崎岖的山路,我们来到黑湖边。湖水黑沉,据说湖底是黑色岩石。湖的四周雪山耸立,湖边绿树茂密,岸边有多彩的颜色。黑湖是三色湖中最大的,面积有10万平方米呢。

开车可以直达白湖边,因湖滩的白色砂石和湖底积沙而得名,白湖的水注入怒江。面积最小的黄湖,是独立成湖的死水湖,因湖水含有黄石矿物而呈现黄色。老妹的无人机拍到了黄湖,但因当时没有阳光,也看不出黄色。想来在夏天的阳光下,三色湖应该是很漂亮的。

老妹无人机拍摄,上方黄湖、下方黑湖

没有时间多停留,赶紧返回了边坝县城。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从边坝走一条小路,穿插到丁青县去。边坝和丁青之间的直线距离很近,只是隔着重重大山。导航给出的路,须绕一个大弯走G349转G317,500多公里,行车10多个小时。走这条传说中的小路,不足200公里。但我们只是听说,前路未知。

这条小路是一条县道,被热爱自驾的人称为“川藏中线”。从边坝县城河对岸上山,路一下又窄又陡,沙尘漫天。几个回头弯转上去,一下上到很高的地方,再看边坝县城已经在远远的山沟里了。这时候发现,在导航上选择步行,这条路能够出来,顿时觉得有了底气。

路一直沿着大山上上下下盘旋,风景是大气磅礴的格调。在这边的山上,能够望见那边山上弯弯曲曲的路;走到那边山上,回头又可以看见刚才走过的山路。大山折折叠叠、岭高谷深,阳光将云的影子洒播在山上。

那样高的山上,仍然有一个个的村落。背景,都是千年不化的雪山。那些村落的存在,也是因为有雪山的滋养吧。由衷感叹人类的生存能力是如此的顽强。

途中经过热玉、当堆两个乡镇。从热玉盘旋下山,我们又一次跨过一座怒江大桥。大桥的栏杆上,堆满了各种色彩的玛尼石,映着翠绿的江水。

接下来的路,一直沿着怒江盘旋往复。走着走着,发现路上有一群羊,先以为是老乡放牧,后来突然想起,这几十里无人烟,哪有老乡。停车看时,羊角不一样,应该是岩羊。羊群看了我们一眼,飞快地下山,腾起一股烟尘。再仔细寻找它们的踪影,有一只正在松树下瞭望我们。

本来以为顺着怒江下山,就到丁青了。却不想又开始爬山,越爬越高,连绵的雪山、飘扬的经幡,又成了车窗外的主题。接连翻越了两座海拔将近5000米的雪山,不知道雪山的名字。

第三座雪山,垭口上有名字了,叫瓦拉山,海拔4809米。垭口的玛尼堆上,放置着牛头骨。从这里看山下,山色变成了红的,远处,已能够望见丁青县城。

更可以清楚地看到,下山的道路蛇形盘走于山岭之上,姿态优美、令人惊叹。这比起多日前走过的蛇形路,可漂亮多了。

下山,有很厚的积雪。穿过一段很高的雪墙。路从雪山半腰之间如一条细线划过,车行其中,如一粒微小的尘埃,几不可循。

在蛇形山路上走了许久,才下得山去,到达丁青县城。本来以为这条路很难走,其实路况还行,只是山高弯多。好在车极少,沿路只遇到几辆车。但一路风光旖旎,边走边拍,不到200公里的路,溜达了一整天,此路值得。丁青县城是一个雪山环抱的小城,很漂亮。到这里,我们又重新回到了G31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怒江   边坝县   边坝   冰川   蛇形   中线   传说中   环线   村落   湖边   湖水   县城   雪山   川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