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可中国:以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正确的“连接”




撰文 | 孙一迪

责编 | 彭海燕



1997年,当万可在天津落成第一家工厂时,恰逢中国铁路提速拉开序幕。从时速90公里到平均时速250公里以上,在超过25年的时间里,万可以其全球领先的电气连接技术,护航并见证了中国高铁的飞速前行。作为全球弹簧连接技术的开创者和领先者,万可中国坚持在保证快速和舒适的操作之外,还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安全可靠性保障。


凭借在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以及员工发展等方面的卓越表现,2023年,万可中国连续第三年荣膺“中国杰出雇主”。万可中国CFO郑长缨女士在接受《中欧商业评论》采访时表示:“万可致力于成为可持续发展和智能互联世界中的中流砥柱,我们重视可持续发展、安全和智能技术,以及在这些理念背后奋斗着的每一个人。”


郑长缨

万可中国CFO


01 建立长期可持续战略,依靠正确的连接


在万可的官网上有这样一句话,“对我们而言,可持续性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一项关键的企业价值”。万可前任董事长Wolfgang Hohorst先生也认为,人类需要沟通联系;思想需要碰撞交流;而电气导线的真正意义同样在于实现正确的“连接”。


作为一家持续经营超过70年的家族企业,万可一直认为,其成功依赖于完整的社会环境支持。因而对员工与所在地区社会责任的承担,一直是万可关注的重点。2020年,在欧盟绿色协议及中国双碳目标等文件政策的指导下,长期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万可启动了一个全面的战略方案,计划从员工关系、社会、供应链和环境等方面着手,“为智能且互联的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是服务于中国航空航天、铁路器械、造船、汽车等前沿领域的供应商,以客户为中心,提供高性能、打造稳定性供应链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以可持续的方式提供长期、可靠的服务与产品,这也是万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明显特征之一。” 郑长缨表示。


作为万可中国可持续化战略项目的负责人,郑长缨对过去一年中,万可中国在可持续方面取得的成绩颇感自豪。“我们有40%的产品都是出口产品,去年因为满载率的提升集装箱数量减少了1/3,通过海上运输总计节省了1/3的燃油量。另外,我们也在推行无纸化办公,包括打印单和仓库里的packing list,都变成了电子化的方式,以减少对纸张的浪费。在包装材料的选择上,我们也换成了可降解材质,虽然成本有所提升,但我们更重视这一改变所带来的环境效益”。最近,万可中国还通过了西门子可持续发展外部供应商的评审,与上下游的厂商一起共同探索绿色制造。


“我们推行持续且认真负责的行为准则,立足于长远规划,珍惜资源,并为营造更高品质生活而不懈努力,这是我们关于可持续价值观的定义”。郑长缨认为,在外部环境充满变化、科技不断创新、数字化驱动产品研发的当下,更应与客户及环境建立起长期、正确的连接。这其中,最大的挑战依然是“改变人的观念”。“与过去单纯追逐经济增长的目标不同,我们需要在责任生产和其他方面做出更大的改变。这也意味着需要在管理流程和个人观念中树立新的标准。”


为了推动公司内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知与意识给改变,从两年前起,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被写进了公司级别的KPI里,让每一个人的日常工作都与可持续目标产生连接。在公司高层和20多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下,2022年万可中国在未采用外部咨询协助的情况下,制定了100余项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并全部在稳步实施中。


02 搭建可持续人才体系,实现员工与组织的连接


郑长缨曾在许多场合都提到过一个细节,她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签署厚厚一沓为万可服务20年、25年的员工感谢信。她认为,这是一个能充分体现万可魅力的证明——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家企业,让员工能安心服务超过20年,都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情。她认为“通过建立充分的内部信任文化和积极正向的沟通鼓励的机制,来确保和员工充分的连接,使员工可以在擅长的领域充分施展才能,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与意义”,这是万可打造可持续人才体系的核心理念。


万可中国认为,员工是确保企业成功的基础。只有让员工充分感觉到个人才能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连接,才能帮助员工和企业实现共同成长。以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为例,在项目开始之初,管理层就在思考该如何将各个部门员工的有机力量调动起来,使员工能自发地从日常工作入手改善生产环节、提高研发效率。于是,项目组创意性地在各部门设置了“可持续发展大使”的角色,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能、权限与资金支持。


在选择“可持续发展大使”时,万可中国大胆任用年轻员工,并注重考察其对新生事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年轻的“大使”以高度的行动力,提出了包括能源管理、低碳行动、数字化平台、员工的福祉与关怀等多项切实可行的计划,持续为企业创造价值。作为上连管理层,下达部门的“大使”,这些年轻人还充分利用公司内部提供的Teams、Kick box等工具,参与到万可全球总部的可持续计划中。他们积极的行动既连接了总部与中国区,也影响到了起初不愿做出改变的老员工,让公司内部从上到下实现了对可持续目标的共识。


此外,2022年,万可中国对企业文化内涵进行拆解定义,明确了践行使命最要的事情是持续提升的员工的竞争力,要在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中,持续学习,保证团队健康发展,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为此,万可中国计划了多个“燃料”加速能力成长,致力于一线管理层领导力提升的XIAN计划,高潜能员工赋能的QIAN计划以及面向未来储备人才的JIAN计划等专项重点人才发展项目。同时,包含丰富学习资源的万可中国培训中心在线学习平台,为员工提供了30+内训师团队的自研课程以及学历提升计划等,皆受到来自员工的积极参与和高度好评。


在打造可持续的职场环境方面,万可中国认为“员工不是工具”,应该使他们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因为每一位员工都具有多重身份角色,企业应该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这个薪酬福利和构建尊重个体的工作环境,来帮助他们实现不同角色的平衡,使他们可以游刃有余的应对不同角色带来的挑战。


“未来,我们还希望和员工一起探索职业潜能和方向。我们尊重、认可并支持员工的需求,发自内心的倾听员工的想法,积极探索和多种职业可能,并基于此来完善组织与人才流转的机制,让员工拥有许多职业方向的自由和权利。只有进一步尊重个体的需要,激发其潜能的发挥才能促进整个组织的协同。”郑长缨补充道。


03 多元兼容文化与深耕本土,让连结更有价值


“我认为,限制是最阻碍创新的。如果我们只招聘一种类型的人才,就无法保持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粘性,也无法依靠创造力来维持企业的领先优势。”郑长缨对于多元化带来的创造力极为认同。


作为一个全球跨国企业,万可一直坚信包容性与多元文化的力量。“women@wago”是万可总部为女性特别开展的全球项目,项目旨在赋予女性权力,促进平等以及提升女性在公司中的知名度。万可中国的女性同事经常参与这一活动,就各个主题沟通分享,相互支持,通过这种非正式会议的交流助力女性成长与发展。


2022年,万可中国还首次尝试雇佣了3位聋人学院的毕业生,其中有1位作为数据处理专家,支持日常的财务与生产工作。“他帮助我们在业务中建立了数据模型建模,在财务、供应链和电商等多个部门的业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工作中也建立了非常友好而温暖的氛围。这是一个相互帮助的过程,从他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我觉得这是我们公司很多员工都具备的美德。” 郑长缨认为,疫情让人们更加感受到连接的重要与价值,而万可中国的未来使命,也存在于与中国本土市场更深刻的连接。


万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在欧盟绿色协定与中国双碳目标的双重框架之下,如何将本土化实践与总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如何将欧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中国企业绿色生产节能减排的要求相平衡?对于万可中国来说,这既压力,也是动力。“这需要我们加大投入的同时,也要更加了解中国的实际”。


而从业务层面出发,疫情之后,外部环境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样对万可中国如何创造有意义的连接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看到中国的本地市场是蕴藏着多样化需求,拥有广阔前景的市场。我们急需提升在中国本地的研发能力,尤其是更快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同时,我们也会加速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协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中国   可持续发展   长缨   可持续   正确   员工   目标   计划   项目   人才   企业   万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