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亚湾合作组获2023年度欧洲物理学会高能与粒子物理奖

资料图: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超纯水池中的探测器。 中科院高能所 供图

中新网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虽已退役,但前沿研究和成果获奖仍在持续。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获悉,继获颁20多个中外重要奖项后,该所主持的大亚湾合作组以“首次测定中微子混合角θ13”重要成果,近日又荣获欧洲物理学会高能与粒子物理的最高奖——2023年度欧洲物理学会高能与粒子物理奖。

中科院高能所介绍说,2012年3月8日,大亚湾实验宣布发现中微子振荡新模式,测得相应的混合角θ13,测量结果一个月后得到韩国RENO实验的证实。这项粒子物理前沿研究重大发现,对理解中微子振荡的完整图像、理解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寻找与鉴别宇宙学及新物理模型和确定中微子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之前,大亚湾实验“首次测定中微子混合角θ13”的研究成果,已先后获得包括美国物理学会粒子物理实验最高奖“潘诺夫斯基奖”、美国“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日本“日经亚洲奖”、俄罗斯“庞蒂科夫奖”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未来科学大奖”等在内的20多个重要奖项。

中科院高能所透露,大亚湾实验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最新研究论文,将θ13的测量精度再次大幅提高。基于大亚湾实验数据,合作组对反应堆中微子能谱进行一系列精确测量,取得两项重要研究进展:一是发现了能谱反常问题;二是在很大的能区范围内基本排除了惰性中微子的存在。

大亚湾实验装置已于2020年12月12日退役,其下一代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于2015年开始建设,预计2023年完成装置建设,将有望在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精确测量振荡参数、研究天体中微子物理等多个方面做出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

据悉,欧洲物理学会高能与粒子物理分会当地时间24日宣布,因“发现短基线反应堆电子反中微子消失,首次测定中微子混合角θ13,为探测轻子的电荷-宇称破缺铺平了道路”,由中国大亚湾合作组和韩国RENO合作组荣获2023年度欧洲物理学会高能与粒子物理奖;瑞典科学家塞西莉亚·雅尔斯科格(Cecilia Jarlskog)以“发现描述夸克和轻子电荷-宇称对称性破坏的不变量”获得该奖,颁奖仪式将于8月下旬在德国汉堡举行的欧洲物理学会高能物理会议上进行。

欧洲物理学会高能与粒子物理奖创建于1989年,授予在高能物理实验、理论或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合作组,每两年颁发一次。此前颁发的17次奖项中,共34名个人和6个实验合作组获奖,个人获奖者中包括12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大亚湾   欧洲   粒子   中微子   高能物理   物理   中科院   中国   测量   装置   年度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