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中企的“真面目”被揭开,美媒:第二个“华为”不好惹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并逐渐成长,它们也开始引起世界关注。然而,一些企业在这个新兴市场中的运作方式和目的却不尽如人意,被外界质疑是否违反市场规则和商业道德!

最近,美国媒体再次报道称一些未知的中资公司正在利用由于未知公司而带来的匿名性和法律漏洞等问题,从而获得了巨额利益,就像华为曾经所做的那样。华为在2019年遭受制裁后,全球各地政府和企业纷纷询问该公司是否影响其业务运营,也因此引发了对中资企业投资的担忧。

据悉,这些中资企业使用多种方法规避审查机制,包括让消息掌握在有限的老板手中、在税收上挑战利润范围限制、进行虚假申报、打压竞争对手等等。一些法专家认为,这些行为可能构成欺诈行为,并建议采取重大的制度改革和监管措施,确保市场运转的公平和透明。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中资企业自身所面临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带来的压力和困难也是现实。特别是某些行业和地区面临的国际和本土竞争、技术水平不足以及监管有效性等挑战,需要更多的制度保障和市场规范支持。

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国内的规则管理和监督,并与其他国家协调合作,打破各种市场壁垒才能真正开放和发展市场。同时,公司自身也需要从运营模式到行业定位进行改进和调整,增强对市场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对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的认知和遵守,加强各类投资人的监管与洽谈交流,避免带来过度的监管干涉。

在市场竞争领域,必须通俗易懂地诠释商业道德,让法治和市场力量逐渐牢牢固定住市场和企业,不再将其作为个人和私利的工具或塔尖,最终达成共同的目标。正如美国媒体所言,“第二个华为”并不好惹,但市场规律将不再听凭控制和信件,而是走向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更好地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与透明,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近日,一家美国媒体刊发了一篇题为“不要被中国公司的漂亮外表所迷惑:这是今天最大的祸根”的报道,该报道对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的角色和行为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和评价,并将重点放在了像华为、比亚迪等一些中资巨头身上。

今年以来,不断有报道称,一个名叫“华为事件”所挑起的波澜越来越大,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关心,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思了当下众多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所面临的大大小小困难。而美媒之所以列举了一些中国企业的例子进行批判,也是因为部分中国企业存在着在地缘政治和市场竞争下的风险和压力,需要加强其规范化、透明化管理。

推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后,中国在科技、制造、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已拥有了很多顶级企业。其中,像华为、中兴、三一重工、万科等早已跨入了首屈一指的行列,成为无数国民瞩目的品牌和机构,得到了政府和市场的广泛支持。然而,在这些企业背后,一些官僚主义、监管不力、资本出走等问题却在逐年加强。

美媒此次报道中所谓“第二个华为”指的是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领导企业之一,比亚迪已经进入了全球多个市场,如欧洲、南美等。但近期,比亚迪在其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表现、滑模控制系统等缺乏审慎等点也被外界诟病,并且创始人王传福疑似涉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问题,公司内部管理混乱的情况也有所暴露。

总体而言,中资企业在国际经济和贸易方面的风险加大并非单一原因所致,更受制于过度依赖促进政策、产业规范缺乏等直接因素。中国应该加强对其国有和民营企业的监管与规范化建设,适度调整其政策利好方向,把防范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放在未来发展的重要位置上,以此引导全国范围内的产业链优化升级,并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与市场开放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0

标签:华为   不好惹   中资   中国企业   美国   真面目   市场竞争   中国   风险   市场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