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丨转角就赏樱,杭州樱花真的多了吗?潮新闻排了排谁才是“樱花之城”

潮新闻 执笔 王逸群 张彧

傅方俊 摄

不见方三日,世上满樱花。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持续7天,短暂而美丽的特质,让它成了自带热度的“流量之王”。

如果要给3月的杭城定一个主题,樱花季也许是最贴切的。随着杭州大片樱花次第绽放,“樱”你而来,成了当下的关注焦点,好像杭州一下子成了樱花之城。

与此同时,以樱花为主题的特色项目,也带动着春游市场一起升温——各大景区推出赏樱花事,咖啡店摆出了樱花图案的限定款杯子,蛋糕店推出了腌渍樱花点心……

这些年来,杭州的樱花真的多了吗?一朵花绽放的背后,又给这座城带来了哪些惊喜?

杭州的樱花,真的多了吗

樱花,虽未上榜中国十大名花,但已经悄悄“跻身”春天的赏花主角之一。谁才是真正的“樱花之城”,也成为拉动流量的话题之争。

当我们将目光置于全国的“赏樱圣地”,就能很清晰地看到其地缘区别与城市特质——

武汉的樱花,是凭借着“中国最美高校”武汉大学率先“出圈”的。在这座城市里,樱花随处可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初,武汉全城种植樱花树已超过50万株,涵盖了全世界几乎全部300多个樱花品种。

南京、无锡等城市,则因为江南水乡的水土气候和景观特色,也被冠以“樱花之城”。南京最出名的鸡鸣寺旁边的赏樱大道,樱花与城墙、博物馆、寺庙相互衬应,突出的是人文与自然景观互不相扰,唇齿相依的和谐感。

而杭州主打的则是“活力感”。山水相依的城市特色和年轻人涌入带来的现代感,让这里樱花更具年轻态和互动性,城市本底中的浪漫基因,将樱花季的仪式感做出了花:

杭州良渚“大屋顶”(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现代建筑和绚烂樱花完美融合。潮新闻记者 董旭明 摄

在余杭良渚文化村,大屋顶上的夜樱奇妙夜,成了不少年轻人朋友圈里的“标配”;滨江闻涛路,7.4公里最美跑道变身樱花大道,很早以前就已出圈;拱墅新天地、运河体育公园里,一片片樱花林是今年社交媒体上频频出现的少女风“背景”;即使是沿着环城西路一路向南,沿途绿化带和道路两旁的樱花,也是随手一拍就出片……

今年,整治一新的余杭文一西路迎来了第一个春天。文一西路(东西大道-荆长大道)两侧,中央绿化带全线种植染井吉野高杆樱花730余株,红绯衣高杆樱花1900余株,机非隔离带种植樱花1000余株。如今的文一西路已然成为杭州“最长樱花景观大道”,堪称“浪漫天花板”。

体感上的“樱花多且美”,皆有共识。但杭州的樱花真的多了吗?

从事37年园文工作的樊丽娟,是杭州樱花发展的见证者。她告诉潮新闻记者,由于分布散且广,所以目前杭州的樱花树总量暂时无法统计,但从数量上来,这几年肯定是在逐年上升的。

从品种上说,目前杭州绿地中樱花品种有100多个。市面上最常见的是染井吉野,在太子湾公园、花港观鱼、滨江樱花跑道等最红的樱花地,染井吉野都是绝对C位。

“在全国范围内,这个品种数量可以排进前三。”樊丽娟说,杭州的樱花特点在于分布广,由于品种多,早樱,中樱和晚樱均有,因此花开时间交错,盛放期相加可达四五十天之久。

3月20日,杭州西湖曲院风荷景区的友好公园里,盛开的樱花随风摇曳,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潮新闻记者 徐彦 摄

在杭州种樱花,这门手艺从唐朝就开始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樱花一直是一种舶来品。

染井吉野樱的大量种植,还让一部人以为,种樱花,日本自然比中国早,但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日本权威专著《樱大鉴》记载,樱花起源于中国,原产于中国喜马拉雅山脉。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就已在中国宫苑内栽培,唐朝时樱花普遍出现在私家庭院。

到了现代,樱花的引进种植,则更多的来自于对城市美学的追求。

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柳新红回忆,杭州第一次小规模种植樱花,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太子湾公园。为了配合草坪景观,杭州选择了一批染井吉野樱花,当时就引发了万人空巷的观樱潮。随后,花港观鱼也因地制宜种植了一批染井吉野樱花,同样“引爆流量”。从2020年开始,杭州加大了樱花在杭州市城市公园、道路绿地应用的力度,先后引进新优樱花品种30多种。

柳新红觉得,吸睛其实并不是杭州种植樱花的“初心”,“引种樱花,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的需要。”

杭州市园文局园林绿化处处长程二苹告诉潮新闻记者,杭州对绿化的要求很高,不但要四季有花,还要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花,而樱花,就是春天必不可少的。

为什么一定是樱花呢?

首先,是合适的“先天条件”。

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樱花。杭州除了一脉相承的文化底蕴外,气候和环境条件也非常适合樱花的生长。

杭州,地处北纬30度。在地球仪上画个圈,你会发现樱花的发源地喜马拉雅山脉、“樱花之城”武汉以及杭州等等,都在这条黄金带上。“樱花最集中的是在亚热带地区,而杭州是中亚热带地区。温暖湿润的环境,十分适合樱花的生长。”柳新红分析。

其次,来自杭州人的“赏樱习惯”。

上文已经提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杭州人就有“樱”你而来的赏玩传统。以赏樱花圣地太子湾公园为例。这里的樱花,大多是1988年时种的树苗,差不多有1200棵,一连几日,太子湾公园的线上预约人数都达到满额4.5万人次。

再次,杭州对樱花的“野心”,并不满足于“一花独放”,尤其是近十年,杭州在不断实验种植新品种。

2016年前后,上城市民街行道树选用了早樱品种“阳光樱”,凤起东路(新塘路-秋涛路段)的中央分车绿化带种上“江户彼岸”……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从事樱花育种单位,浙江省林科院也将杭州西郊的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实验林场,打造午潮樱海的盛景。

去年年初,第一批500多株的樱花树已经移植午潮山林区。根据规划,未来,总面积逾500亩的公园,将打造成为杭城赏樱的第一胜地。

3月20日,杭州滨江区“最美跑道”沿线的3000余株樱花渐入盛花期。潮新闻记者 林云龙 摄

为了浪漫这件事,杭州有多拼?

“春来无事只为花忙。”杭州,本就是这样一座浪漫之城。

从规划层面,杭州打造“以绿为底,四季有花”的城市风貌,尽量做到在一个空间里实现四季开花。再过一个月,“火遍全网”的高架月季即将再度上线。届时,杭州城区17条高架及立交桥上,200多公里“空中花廊”,200余万株高架月季,覆盖几乎所有主干道。

相比于“吃了吗?”每到春季,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总会询问:“路边的某某花开了吗?”早春的第一株樱花,夏天的第一朵荷花苞,秋天的第一茬桂花……虽是“四季歌”,总能登上社交媒体热搜。

“赏花成为一项热门活动,究其原因,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方面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文化精神方面的需求开始呈现出明显增长的态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苏勇说,休闲研究的鼻祖凡勃伦把休闲定义为“非生产性的时间消费”,这说明当人们不必将时间一定要用在为生计而奔波之时,就有了闲暇时间,产生了休闲活动的可能和需求。

除了赏花的热忱,杭州人在为花买单这件事上,也从不含糊——

虽然园林绿化的花卉繁茂,但杭州却不产鲜切花,近八成鲜花从云南昆明直接进货。据了解,云南昆明斗南花市作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日均有2200万枝鲜切花销往各地。其中,发往杭州的就占了约1/10。叮咚买菜鲜花商品开发负责人也表示,杭州3月以来鲜花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

最近几年,杭州在花经济上做了不少文章:从太子湾、西溪湿地等老牌景区,到良渚文化村、超山等热门打卡地,杭州围绕花季,每年推出20余项花事花展活动,做到四季有花香、月月有花展。

“正是因为花期有限,才有了倒逼赏花旅游产业升级。”浙江省花卉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赏花游过度依赖花期时的门票收入,也有可能错失文创、演艺、休闲等文旅二次消费蕴含的“真流量”。

如何让“十年磨一剑”的樱花胜景成为春游名片,杭州有着可以继续深挖的潜力和空间。眼下,通过赏樱“触发”消费的形式还较为单一,许多人把“到此一游”打卡拍照作为出游的唯一目的。花经济的下半场,还需延长产业链和想象力。

有专家建议,杭州不妨制定个性化的赏樱路线和活动方案,通过樱花专线、主题赏樱等等场景,相应增加其停留时间和产生消费行为的可能性。产业链上的商家,则可以通过打造多样的樱花主题场景,推出与樱花相关的文创产品,形成闭环消费。

如何让赏花变赏城,将一种民众习惯做到与体验经济相结合,让消费者从物质到精神,全方位参与?

花的文章,尚有诸多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樱花   杭州   喜马拉雅   滨江   绿化带   新闻记者   转角   太子   品种   公园   城市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