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带火旅游的思考:水哥为啥要将《戴花》改编拍摄电视剧《圭塘河》?

来源:【湖南日报】

唐学伟

今年以来,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全国各地景区景点游人如织,不少冷门旅游目的地也随着近期热映的影视剧走红。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取景地云南大理、电影《满江红》取景地山西太原古县城、电视剧《狂飙》取景地广东江门、电影《流浪地球2》取景地山东青岛等纷纷火爆出圈,迎来2023的旅游开门红。

一、水哥是谁?

知道水哥的人或许并不多。但不知道《乌龙山剿匪记》的人或许很少。 水运宪,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朋友圈大多尊称他为水哥。水哥的代表作有《祸起萧墙》《为了幸福,干杯!》《雷暴》《乌龙山剿匪记》《天不藏奸》等。作品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剧本奖、《当代》文学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

借用水哥的一句名言:“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

青年时的水运宪经常唱起这首歌。这首歌在当年的工厂里很流行,但对他来说,“就是觉得挺鼓舞的”。

二、为什么叫《戴花》?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廖慧文在报道中写道:在专业作家的心里捂了四十多年,一段旋律早已捂成了一个丰满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物也各自长得熨帖。把故事初稿写出来,只花了不到三个月,他却不觉毛躁,只觉畅快。经历了一系列的研讨、改稿等相关工作之后,水运宪最新长篇小说、40万字工业题材力作《戴花》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上市。

《戴花》是特殊历史时期师徒两代炉工劳模接续梦想荣光的奋斗故事,2022年8月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首批“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项目。它写出了两代技术工人身上不同的时代印记、相同的精神传承。“戴花要戴大红花”,“大红花”就是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的代名词,“戴花要戴大红花”既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表征,又是人性的必然归属。

“有些印记一辈子都抹不去,后来才明白,那就是完整的一生。”(《戴花》题记)。

三、水哥为什么要拍摄《圭塘河》?

水哥的《戴花》是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首批入选作品,一向以“作品说话、人品立身”的水哥,对自己确实是够“狠”的,据他自己说,到书籍最后定稿出版,先后一共修改了11稿。水哥作为全国知名作家,其对文学的敬畏之心令人敬佩。

日前,水哥在雨花区考察时,对雨花区的“厚道”与“厚重”所感染,他对雨花区委书记刘素月书记表示,将在长沙雨花区拍摄电视剧《圭塘河》。以其新作《戴花》改编为《圭塘河》以展现雨花的魅力! 素月书记当即表示,非常欢迎。刘素月介绍说,雨花区要聚焦中心大局,突出正面宣传,聚焦“抢先机、拼经济、保稳定、促发展”工作主题,围绕以“三长制”贴心服务经济发展,打赢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统筹推进“发展六仗”,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产业驱动力、独特吸引力、治理穿透力、党建聚合力,加快打造实力一流、品质一流、环境一流、作风一流的现代化强区。拍摄电视剧《圭塘河》对于持续开展好主题宣传,充分展示雨花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坚定行动和实际成效,有鼓舞斗志的作用。

巧合得很,两年前,我曾推出一篇与“花”有关的题为:长沙的厚道“雨与花”的温度的新闻观察。 彼时的新闻背景是:疫情是一面镜子,各级政府、各个领域都在接受着社会和民众的考量。让困滞于疫殇的季节春暖花开,彰显了长沙厚道的文化底色,更蕴藉着这座城市的执政者根植于内心的文化自觉。

如果说,在防疫期间,能够稳抓稳打,严防死守,将防疫工作做好做实,是检验执行力的话;那么在防疫战初期,在复工复产还没有提到具体议事日程之前,在扎实抓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就能主动谋划并悄无声息的为复产复工打牢基础,确保产业链在复产复工时,能够迅速“修复”,并迅速释放产能的话,展现的则是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这是治理能力,更是一种“厚道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雨花区的“雨与花” 的温度,进一步诠释了“长沙厚道”的文化内涵。 面对疫情,送去“及时雨”有多重要?在艰难险阻面前,鲜花又是怎样绽放的?后防疫期,比亚迪董事长为什么会第一站来到长沙?雨花区的红星市场又是怎样为湖北市场专供生活急需的农副产品的?

要解读上述问题,有必要先说说何谓“及时雨”?简言之,就是当庄稼正需要雨水时下了一场雨。“及时雨”又比喻在关键时刻能够施以援手,以解救危难的人或事。由此可见,及时雨是“温暖”的有温度的“雨”,是厚道人之所为。

我们可以用几则“小故事”,来说说雨花区的“及时雨”的“温度”。

“厚道长沙”《雨与花》的故事很多,再摘要“回放”几个画面:一是开辟湖北保供专用通道。红星大市场开辟“湖北客商采购专区”,尽可能地为广大湖北客商做好服务。 二是为比亚迪破解“供给”难题。

当时的比亚迪面临着开复工最大难题。雨花区在多个国家相关部委和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发函、反复沟通,协调推动湖北110余家供应链上企业开复工,协调办理6批次供应链上企业车辆通行手续,确保生产所需原材料顺利运达、足量供应,保障了企业有序恢复产能。三是为央企中建五局送温暖。彼时中建五局响应国家援建号召,陆续派出800余名人员奔赴武汉,驰援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随着援建人员陆续返长,长沙建筑工程学院开辟集中医学观察点,雨花区井湾子街道、仁和医院、井湾子派出所等主动承接,将隔离观察、安全防护、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做到细致再细致。中建五局返回长沙的8批次援建者全部安全通过隔离医学观察期,所有人“零确诊、零疑似”,平安回家。

四、大厚道大舞台是《戴花》的标配

《戴花》讲述的故事是厚道人的故事。《雨与花的故事》是讲述城市的厚道。著名作家梁瑞郴在雨花区考察时写道: 有一个口号悄然兴起,这就是"厚道长沙",说实话,我对于口号,总持三分的疑问,理想的丰满代替不了现实的骨感。

正是带着这样一种疑问,我从北城穿过南城,到雨花区实地解疑破惑,去一点点寻找"厚道”的味道。

我们很容易对生活的改变熟视无睹,因为我们对每天的变化已近审美疲劳,更由于我们对现象往往停留在表面,并不知道它的前世今生,在浑然不知中漫不经心。

井巷,它的前世是23冶废弃的厂区,这样优越的地段,足可以高楼林立,广厦万间,但今生却是茵茵绿地,花木摇曳,把一片绿意送进每一个市民的心中。

民生,真正摆在为政者的心中。同行的朋友问我,这是不是"厚道”?我用眼观察,用足丈量,用心体味。我知道在权衡的过程中,其实有民生与货币的厮杀,在最后朱笔将这片土地在公园上定格时,民生被置于最高的位置。

孤例不足为证,我第一次如此认真对自己居住的城市深入了解。

圭塘河,浏阳河支流,我20多年前便涉足于这条城市的内河,飞鸟不栖,鱼鳖不居,臭味阵阵,荒草萋萋,一幅不堪入目的景象,人称长沙"龙须沟"。而今,当我们斜倚于共享书店户外水榭时,在羽燕湖畔放眼望去,收于眼中的是,蓝天碧水,绿树繁花,这条把城市串联起来的内河,将灵性与诗意写进了市民的生活。

环境改变人。对环境的治理其实是对人的治理,在泰禹小学,在高桥大市场,在绿地空间,在雨花非遗馆,在比亚迪生产现场,它们所营造的环境,都匹配现代人的生活理念。

我在一点点寻觅,我走一路,想一路。我们容易看到那些实实在在,可触可摸的生活现实,但却有可能忽略另一种环境。在雨花区,我在德思勤24小时书店和共享书店,我看到这个城市的一束光亮。

五、雨花与《戴花》的厚重

许多人并不知道,雨花区的市场主体拥有率己超香港。这说明什么?雨花区高质量发展背后是厚重的“含金量”。那么《戴花》厚重的呢?《戴花》同样是厚重的,却不乏灵动、处处跳跃着思想和智慧之光,塑造出了多个中国文学尤其是工业题材文学人物画廊中空前绝后的人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工业题材优秀长篇小说,可视为工业题材中的《山乡巨变》。说这话的是《乔家大院》作者朱秀海。

一个地方的厚道,是要素供给与聚焦的“引力场”。雨花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从营造更高效能的政务环境、更具活力的市场环境、更加公平的法治环境、更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更优品质的城市环境。以“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服务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让市场主体在雨花放心投资、放手发展。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雨花区经营主体总量25.25万户;新登记数量1.96万户,日均新增218户。总量、新增数、净增数等多项指标均居长沙市第一。该区市场主体总量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1945户,居全省第一,可以比肩东方明珠香港。 《雨与花》的厚道与温度,正是水哥要在雨花将他的《戴花》改编拍摄电视剧《圭塘河》的理由。

(作者系上海马桥数字产业发展研究院马桥智库秘书长)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中国作家协会   电视剧   及时雨   长沙   湖北   厚道   厚重   影视剧   温度   环境   故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