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科幻产业重点项目群,科幻产业总产值占全国三分之一

记者获悉,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协同市区资源,推出重点项目群支持方式,克服科技创新的“孤岛现象”。在科幻产业重点项目群的支持下,北京科幻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总产值占全国三分之一,居于引领地位。

北京市科幻产业企业“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合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期。科技创新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多主体协同的趋势更加明显,科研范式从线性发展向非线性、非单向转变。产业创新需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整合优势资源,纵向贯通产学研、横向实现大交叉,推动产业交叉融合,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方向,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机遇。

打造重点项目群是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适应科研范式转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携手各区,针对各区重点发展产业,协同市区资源,通过3-5年的持续支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现创新要素聚集,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培育新发展动能。

以科幻产业为例,人工智能、元宇宙、AR等新技术给科幻产业带来新机遇,同时也存在相应痛点。一方面,科幻产业行业壁垒比较高,从发现需求到研发攻关,再到落地应用的过程,不是企业自己可以完全独立完成的;同时,现今相关重点技术迭代速度快,国内缺乏自有的核心技术和应用平台;另外,缺乏整合资源并覆盖科幻产业全产业链条全要素的服务平台。

从北京整体情况来看,石景山区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游戏动漫等数字创意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首钢园的工业遗产、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丰富资源等,为科幻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市“十四五”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规划和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把科幻和虚拟现实产业作为石景山区高精尖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但是,北京市从事科幻产业的企业众多且相对分散。在产业链上,企业与企业之间“单打独斗”,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亟须新的支持方式帮助企业“聚指成拳”,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科幻产业重点项目群支持方式呼之欲出。

集中支持重点项目,市区两级财政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约4亿

2020年,北京市政府与中国科协签署《促进北京科幻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北京科幻产业快速发展新格局。以此为契机,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石景山区通过打造科幻产业重点项目群的方式,携手打造科幻产业新型创新生态,全链条支持科幻产业加速发展。

近年来,针对科幻产业发展的痛点,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围绕技术研发、平台服务、生态营造、集聚发展等四方面集中支持了一批重点项目,市区两级财政撬动社会资本共计投入约4亿元。

在资金方面,除了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投入市级财政经费支持科幻产业发展外,石景山区还设立科幻产业专项资金5000万元,设立北京首石科幻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并完成首期1.8亿元人民币实缴出资。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成为撬动资本市场的杠杆。首钢集团联合腾讯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北京科幻国际大奖,奖金每年100万美元。市区联动,企业和社会共同投入,形成“市区两级财政+企业+社会资本”的资金体系。

在产业链方面,通过市区两级支持、企业联合方式设立的“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孵化和加速科幻产业核心技术,发挥科幻产业关键技术、原创人才、场景建设三大关键要素对接的桥梁作用,提升科幻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了“类研究院+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集群”产业服务链。目前,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已有55家企业完成注册,30家企业入驻实地办公。

在产业发展要素方面,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在动态三维建模、动作实时捕捉等方面布局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引导业内创新资源龙头“北航虚拟现实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围绕内容创新、生产制造、运用等布局建设科幻一站式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光场共性技术平台,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的虚拟数字人协同创新应用平台等,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耦合……

重点项目群初见成效未来将在元宇宙、机器人等方向谋划布局

在科幻产业重点项目群的支持下,北京科幻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总产值占全国三分之一,居于引领地位。同时,一批优秀企业脱颖而出,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针对国内在科幻数字角色制作、虚拟合成制作上真实度与制作效率不足的问题,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下,由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清华大学三维视觉研究团队和北京齐乐无穷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突破了复杂场景动态三维重建对于密集视点采集的依赖,在保证重建精度的同时,实现了系统成本一个数量级的下降,并在首钢园形成了虚实融合的示范应用。去年6月,凌云光牵头研发的国内首个数字人XR直播带货,2小时创造近百万销售额。

在重点项目群的支持下,石景山首钢园科幻企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目前,石景山首钢园科幻产业聚集区已建成的自持空间出租率达87%,在园企业近260家,其中“科技+”企业占比80%。2022年,园区共有7家企业获得融资,融资金额超13亿元;10个科幻产业平台和课题落地。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战略发展研究所所长伊彤认为,重点项目群是北京市在“发挥政府作为重大科技任务组织者作用”的一次有益探索,能够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下一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持续优化重点项目群支持方式,在元宇宙、细胞与基因治疗、液氢重卡、车规级芯片、机器人等方向,谋划布局一批重点项目群,以场景带动企业创新集成,以市场需求拉动技术创新,采用“揭榜挂帅”形式,推动关键技术攻关结合重点场景应用,助力北京科技创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唐峥 校对 刘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重点项目   科幻   石景山区   北京   产业   中关村   科委   北京市   总产值   管委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