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是少儿最重要的美育工具

新时代学校的美育内容,主要有音乐、文学、美术、舞蹈和影视,并没有摄影,而摄影是少儿重要的美育工具。

摄影怎样来实现教育功能呢?

首先,在拍摄图片之前,要通过眼睛去寻找和发现目标,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比较、选择、联想,提高思维能力。以荷花拍摄为例,常人的视觉多半会拍盛开的花朵,是因为成人多半有思维定式,或者叫“刻板印象”,觉得“荷花”就是一朵花的形象,而且还是图片中的标准形象,所以大脑自动忽略了其他内容。但从教育的目的出发,带孩子去拍荷花前,如果尽你所知,将与荷相关的事物联想一下,比如荷花的结构(花的形状、荷叶与枝茎等)与颜色、荷塘的内容(水、睡莲、野草、昆虫等)、有关荷的诗、文或名画等等,这样是不是大大扩充了你可以观察的内容?内容丰富就会产生关系,这些关系又能拓展联想。比如,藏在绿叶后面,露出半张脸的荷花,读过白居易《琵琶行》的人,是不是会联想到诗句“犹抱琵琶半遮面?”再由诗句联想到害羞的女孩,荷花,像不像?

《恶魔之眼》 茶元头小学学生作品。

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还处在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需要借助很具体的事物来完成自己的认知。回到荷花,孩子看到的半朵荷花是具象,让他联想到小女孩害羞的样子,就促进了他的抽象思维。可见摄影美育是多么好的增智手段啊!将相关联的元素整合在一起联想,三番五次地训练,可能还只是培养一种行为习惯,时间长了,就会提升整体思维和发散思维。

摄影是基于视觉的教育,它贯穿了整个视知觉的发育,而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来源于视觉。视觉审美占比如此之大,也正好说明了视觉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摄影这种通过视觉训练,促进认知能力的教育方式,怎么可能不是重要的美育工具?

为什么说摄影适合少儿美育?

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促进视知觉发育的过程。

视知觉是心理学的一个名词。人的眼睛看到物体以后,会把物体的信息传送到大脑,由大脑来分析和辨认,得到某个结论,才能进一步指导人的行动,这样一个过程就叫“视知觉”。视知觉有多个层面,包括了视觉记忆,也就是我们初次看到的东西会储存在大脑中,再次看到时大脑会加以分类、整合、再储存。

常言说“见多识广”,观察到的东西越多,大脑里的知识点就越多,两点成一线,多条线延伸、交织就能组成一张网。这张网相当于孩子日后的认知体系。没有认知体系,就算拥有再多知识碎片也不能成才。

《字母云》刘雯萱(三年级)。

人类的视觉发育在7-8岁基本完成了,敏感期只持续到12岁。错过视觉发育的敏感期,成年后的视知觉慢慢变得迟缓,很多事物司空见惯,不以为意,生活少了很多乐趣。记得一个摄影初学者,拍了不少云彩,他感叹道:知道天上有云,不知道云有这么漂亮。反过来,小孩子可以在普普通通的环境中,发现各种不普通的现象。有一次某单位的夏令营活动时,我让孩子们到室外去寻找各种不同的颜色,大点的孩子都只报告蓝天白云、红墙绿树等大块的色彩,而一个五岁的孩子找到一片拇指头大小的心形红叶送给我。

关于树的发现(四年级学生作品)。

所以,我们今天谈美育,离开视觉训练就是一句空话。而视觉训练就得在视知觉发育的敏感期之前,也就是小学阶段,甚至更早。孩子们看到的事物越多,越能积累视觉经验,提升联想能力,完善认知系统,奠定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刘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美育   抽象思维   知觉   认知   少儿   大脑   事物   思维   视觉   孩子   工具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