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扮男装”与“慢束罗裙”-唐代女性的服饰装扮

历史是鲜活的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并非是藏在故纸堆里的。历史的创造者是普罗大众而非帝王将相。我们走进古人的日常生活就是走进真实的历史环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来唐代的女性服饰装扮。

唐朝时期的服饰特色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兼收并包。唐朝的服饰充分呈现了唐文化的多元魅力,而其中唐代女性的服装更是绚丽多彩,异常的引人注目。

一、唐代女性中的“男装大佬”

进入宋代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礼法逐渐严苛,以至于宋代的女性上街都受到限制。但是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女性穿男装、胡服、骑马的现象都非常普遍。唐代女性中不乏“男装大佬”,而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当属唐玄宗李隆基的姑姑——太平公主。在《新唐书》中,便有关于太平公主身着男装的的记载:

仪凤中,吐蕃请主下嫁,后不欲弃之夷,乃真筑宫,如方士薰戒,以拒和亲事。久之,主衣紫袍玉带,折上巾,具纷砺,歌舞帝前。帝及后大笑曰:“儿不为武官,何遽尔?”主曰:“以赐驸马可乎?”帝识其意,择薛绍尚之。——《新唐书·诸帝公主》

文中所讲的“紫袍玉带,折上巾,具纷砺”便是唐代男子装扮。也正因如此,唐高宗夫妻两人,才会同女儿调侃,而太平公主则借机暗示高宗为其赐婚,以逃避嫁入吐蕃的命运。

《新唐书》中的这段情节,后又为稗官野史和影视剧演绎,称是太平公主在十几岁时萌生了婚配之意,故而身着男装,以便引起唐高宗的注意。

图一:影视剧中身着男装的太平公主

面对身着男装的太平公主,高宗并未责罚,而是满足了女儿的心愿,这虽然透露着对父亲对这位掌上明珠的喜爱,却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女性身着男装并不违规,在日常生活中当也曾存在。

此外,在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绘有虢国夫人,但史学界一直对“到底谁才是虢国夫人?”这一问题争论不休。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图中最右侧,第一个穿着男装的便是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

图二(1):《虢国夫人游春图》

图二(2):《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众所周知,杨贵妃的姐姐也是个大美人。这个画像当中此人面容白皙尽显娇媚态势,额头上可以看出美人尖,脸上非常干净没有胡须,但却施有淡妆细眉红唇,这一形象正符合虢国夫人不爱化浓妆的历史印象。并且他的马也有发型,是贵族的象征——三花马,即马鬃被剪成三朵。再考虑到虢国夫人性格强势,穿着男装,骑马位于最前面也是合理的。

正如《虢国夫人游春图》所描绘的,在唐朝女子骑马是较为常见的行为,并没有阶级之分,无论是仆人还是贵族皆可。目前最早的关于女性骑马的文物资料,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黄釉白陶琵琶女俑(见图三)。

图三:黄釉白陶琵琶女俑

此陶俑中,一女子身穿束腰长裙骑坐于马上。但是穿着长裙必然影响女子骑马驰骋,正如古代西方女性并不敢标新立异,像男子一样穿长裤骑马,同时为了保持庄重优雅的形象,都只得穿长裙侧坐于马背之上。即便是今天,网络中尚有不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侧身骑马的照片。但是在我国盛唐时期,风气开放、包容,女性着男装、穿男裤已十分平常,如同她们的日常生活一般,穿男装、长裤的话她们便可以很轻易双腿跨坐马背,任意驰骋。

对于唐代女扮男装的历史现象,有人说穿男装是受胡人风气影响,有人说穿男装是为了显示其威仪进而参与政治,有人说穿男装可以更好展现女性身体各部曲线,还有人认为是受包容并放的社会风尚所影响。个中缘由是多方面的,但是唐朝女性追求的“女扮男装”在当时是一种社会时尚,这一点应当是无可置疑的。

二、唐朝女性额头上的花钿

唐朝女性化妆的时候可不光是描眉打鬓,还经常在脸上画各种各样的图形,有的是在额头上画,有的是在脸颊上画,有的时候为了显得更加闪耀吸引人注意,就像如今的女性化妆一样,还要贴上点亮片儿之类的东西,这就是花钿。

最简单花钿只是一个小圆点,而复杂的则有各种形状,比如圆形、月牙形、牛角形、三瓣形、桃形、铜钱形、菱形、双叉形、梅花形、孔雀羽斑形等(见图四)。

图四:花钿

花钿平时不用时装于花钿盒中,目前有出土的花钿盒盖,盒盖上面有“花合”的字样。花钿的使用方法是用胶水黏贴到面部,主要用呵胶黏贴。呵胶产自于北方,相传是由鱼鳔制作而成的,其胶黏性极佳。黏贴花钿的时候,对着它呵口热气,再沾上一点口水的话就可以很轻易的溶解黏贴。所以称之为“呵胶”。

在卸妆的时候,用热水一敷,就可以很轻易的掀下来,非常方便、简单。此外,有时候在贴花钿之前还要先涂上额黄,比如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张泌的《浣溪沙》中就写道“众中依约见神仙,蓝黄香画贴金蜂。”这就是描写如仙的美女,先在脸上涂上额黄然后再贴上禅状金钿。

有些学者认为,花钿的发明者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才女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儿。记载唐代风土、逸闻、趣事的《北户录》卷三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天后毎对宰臣,令昭容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李(忘名)对事,昭容窃窥,上觉,退朝,怒甚,取甲刀劄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北户录》

文中所讲是说,当时每次武则天和宰相一起商讨政事的时候,上官婉儿都奉命在底下记录所奏事宜。结果一天,一个姓李的宰相向武则天奏事,上官婉儿被其容貌和才气所吸引,一时愣神,忘了记录。退朝后,武则天开始发飙,随手用一把刀子刺在了上官婉儿脸上,并且不允许她拔下来。上官婉儿哀求武则天拔下刀子,甚至还忍痛作了一首《乞拔刀子诗》,可惜这首诗已经散佚,武则天这才逐渐平息。从此婉儿的额头上便留下了一处伤疤,于是她就贴上一个花钿来遮盖,反而显得更加俏皮可爱,引得众女争相效仿,称为“花子”。

图五:影视剧中的上官婉儿

另外,同样力主“花钿”始于上官婉儿的观点中,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当时上官仪获罪时,年幼的上官婉儿也被牵连,面部被施以黥刑。及至上官婉儿长大,为了掩饰面部的“缺陷”,便“自制花子,以掩黥处”。不过,这些说法似乎都不甚准确,其真实性有待商榷。

事实上,唐以前就有花钿了,据《太平御览》中的记载,至迟在南朝时已经有花钿了,甚至有学者认为三国时期已经出现。之所以说是上官婉儿发明的花钿,当是一种传说罢了。

三、唐朝女性衣服的袒领

唐朝女性衣服一般为袒领。什么是袒领?袒领就是唐朝的低胸装,如图六中那样领口开的很低坦露半胸,有点类似我们今天西方的晚礼服并且是低胸的。

图六:低胸袒领的妇人形象

这种袒领在盛唐时期非常流行。《全唐诗》中收有方干写的《赠美人四首》,其中有“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一句为世人熟知。这两句诗描述了一位女子,她穿着袒领的衣服,半露前胸,她的肌肤看起来像雪一样白皙粉嫩,眼神一瞥,像小刀一样妩媚勾魂人。因为唐代女性有时候会把眼角画成向上挑的妆容,凤眼这样一斜可不就像小刀一样。

唐朝女性的主要服饰是襦裙装,上身穿短儒或者衫,上身一般比较短,只能到腰间。而衣身与袖子比较紧,显得非常贴身,俏丽多姿,充分展现了女性的曲线美。下身一般穿为长裙,垂到地上。红色裙子是当时最受女性欢迎的颜色。这种襦裙装再搭配以袒领,这种“慢束罗裙半露胸”的裙装就是唐朝女性服装的一大特点。

四、时尚的鸟毛羽衣

在唐朝的各类裙装中,最令人惊艳的应当要属鸟毛制成的衣服了。用各种各样精美华丽的鸟毛所制作而成的“百鸟毛裙”奢华绚丽至极。据说此类裙装为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所开创。安乐公主就是与其母韦皇后联手毒死其亲父唐中宗的那位。根据《新唐书·五行志》的记载:

“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毛织二裙,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以其一献韦后。”——《新唐书·五行志》

按此说,安乐公主曾派人用数百只鸟儿的羽毛拼接缀合而成了两条裙子。这种裙子非常艳丽奇妙,从正面看是一个颜色,从侧面看又是一种颜色,还能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色。这两条百鸟裙,一件给了安乐公主,另一件给了皇后韦氏。

图六:《鸟毛立女》屏风·局部

在日本正仓院里收藏有不少唐朝时期传到日本的文物,其中一件《鸟毛立女》屏风上,便绘有一名身着“羽衣”的女子,可能与《新唐书》中所提到的鸟毛裙相似(图六)。

五、唐朝女性的足衣

古代的鞋子被称为“足衣”。唐代女子的足衣,一般多是“线鞋”。据《旧唐书 ·舆服志 》记载:

“武德来,妇人著履,规制亦重,又有线靴。开元来,妇人例著线鞋,取轻妙便于事,侍儿乃著履。”——《旧唐书 ·舆服志 》

按照《旧唐书》的说法,唐代妇女一般都是穿线鞋 ,但也会穿“履”。唐代的履,有丝织物制成的丝履,也有蒲履。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曾出土有唐朝女鞋实物。

此外,唐代女子还穿靴子 。孙机先生在 《中国古舆服论丛》中说过“华夏族起初不常穿靴,穿靴是从游牧的少数民族的风习,因而靴也被认为是一种胡服”。唐代的靴子不仅有用皮革做成的,还有用布帛制成的,在很多传世图画或者出土的陶俑中都有妇女穿靴子的形象,在考古发现中,也曾出土过类似的鞋子(图七)。

图七:阿斯塔纳出土唐鞋实物

唐代女子除了穿靴履之外 , 也穿着屐 。女子穿屐在南朝时较为盛行,唐代女子穿着屐,虽然没有那时盛行,但是也还有一些女子穿屐。李白《洗纱石上女》中就有“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的描述。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女子是穿屐的,而且是赤足。

根据大量出土的实物以及图像,可以印证唐代女性是不裹脚的,所以唐代的妇女们很活跃,可以骑马、跳舞,因此唐代的舞乐非常的发达。相传自南唐时,宫廷后妃和贵族妇女开始缠足,经两宋时的发展,缠足之风在明清盛行,成了难以摒弃的陋习。

图八:与缠足相适应的绣花鞋

值得一提的是,受缠足之风的影响,使得妇女在舞蹈领域的身影越来越少,在一定程度上给汉族传统舞蹈的发展造成了一定损害。正因如此,有学者曾提出,汉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却是唯一一个没有舞蹈传承的民族。当然,舞蹈传统中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必然有女子裹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六、唐朝女性服装流行胡服

唐朝女性的服装非常流行穿胡服。正如前文所提到到,女子穿长裤、靴等都有受胡风的影响。初唐时期女性胡服的流行款式主要来源于波斯、西域,基本的样式为头上戴浑脱毡帽即用整张的小动物(一般为小牛)的皮制成的皮帽,身上穿着圆领或者是翻领至膝的紧身袍杉,衣服的衣袖较为窄小,下穿条纹卷口裤,脚穿尖头软鞋。陕西省乾县所出土的章怀太子墓中的壁画上就有很多穿着这些胡服的妇女形象(图九)。

图九:章怀太子墓壁画侍女·局部

大概在盛唐末,中唐前,回鹘装十分流行。主要原因是安史之乱发生后,西北地区的回鹘曾出兵帮助唐王室平定安史之乱,这使得两国之间的交往更加的频繁,也正是在此时回鹘装成为了从宫廷到民间都十分流行的女性服装样式。

这种服装比较像男子穿的长袍,袖子和翻领都比较窄小,颜色上多以红色为主。对于回鹘装,花蕊夫人《宫词》中这样描写:“明照腊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图十:回鹘装

进入晚唐以后,回鹘在中原的影响逐渐消失,而吐蕃的国力逐渐强大,吐蕃和唐朝战和不定,与唐朝的交往更加的频繁,所以在晚唐时期的女子服装受到吐蕃的影响比较大。这一时期的女性流行双眉作下垂八字形,唇上涂乌膏,脸上涂金粉。虽然这时期胡服仍旧有流行,但是却没有像初唐和盛唐时期那样被推崇。这主要是因为胡人安禄山的叛乱改变了唐人“华夷一家”的观念,这使得中原人对胡人产生了一定的戒备心理,所以在晚唐时期胡服也受到了一定的抵制。

唐朝女性的服装有其包容的气象,表现出十分开放的态度。根据史料、图像等我们可以发现,唐朝女性在外出游玩中的穿着通常大胆、袒露。其实这正是唐朝女性所追求得价值认同,她们的内心包含着开放以及胆量。这就使得整个社会开放的审美价值得以盛行。

概而言之,唐代的女性服装形式丰富、风格独特。唐代妇女的服饰承续六朝的浮华遗风,由于与西域来往密切互相影响,追逐时髦新潮的唐朝妇女最终发展出中国历史上最为瑰丽诡奇的华美服饰。唐朝女子的服饰艺术有着不输于文学的价值,其同样在历史文明的长河中闪烁着独有的绚丽光芒。


参考文献:《全唐诗》《新唐书》《北户录》《隋唐人的日常生活》《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唐代服饰资料选》《衣冠天下:中国服装图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吐蕃   唐代   盛唐   罗裙   女性   太平   女扮男装   唐朝   上官   男装   公主   女子   服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