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汽车价格战中受益?

1月,特斯拉国产车型Model 3、Model Y迎来了史上最大幅度降价,降幅最高的Model Y长续航版本价格直降4.8万元。据悉,Model Y在2022年交付量高达45万辆。

3月初,东风汽车集团旗下多品牌车型最高降价9万元的消息迅速传开。“开始都以为这是个假消息。”一些业内人士说。直到引发话题风暴的东风雪铁龙C6车型,在湖北省内被迅速抢购一空,人们才发现这是真的。

由此,这一轮降价大潮在短时间内迅速席卷全国。近百款车型加入了价格战,几乎覆盖所有乘用车细分市场。

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汽车品牌集中宣布降价的情况并不多见。据了解,上一波“官降”大潮出现于2015年,受行业格局变动、产能过剩、库存过高等多重因素影响,主流汽车品牌相继加入战局,引发了一轮激烈的价格战。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汽车全年销量2459.76万辆,同比增长4.7%,增速反而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2个百分点。

记者走访了多家汽车4S店及业内人士,发现不论是消费者、经销商还是整车厂,大家都没有从中得到实惠。消费者抱怨全是套路,整车厂感到压力巨大,经销商开始萌生退意,供应商看得战战兢兢。这场价格战并没有给车市带来积极影响。

“降价不一定能带来销量,但可以打击对手。”

“从前厂商规划都是以年和季度为时间单位,如今连下个月的形势都无法判断。”

……

降价,对消费者来说自然是好事。经过价格战的洗礼,企业也才能变得更加强大。但不是所有人都对用车成本敏感,价格之外还有驾乘感受。企业竞争是产品及价格的竞争,但最终比拼的还是产品品质,物有所值才是永恒的商业法则。价格战下,市场关注的重点不再是产品综合力,更不是与消费市场关系密切的售后服务,而只是将目光盯在产品的促销上。哪款车型降价多似乎成了消费者选择的唯一指标。

事实上,当前降价车型主要是高库存、滞销车型,而降价有助于加速尾部品牌库存出清和行业洗牌,优质自主车企也在加速抢占市场份额。在业内看来,适度的价格竞争或可刺激消费,但过度竞争将加大车企和产业链盈利压力。尽管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但相对较高的单车成本,部分车企也陷入“销量上升,利润反降”的怪圈。

当前,已有领克等多个品牌先后推出了“限时保价”政策,还有一些车企表示不参与价格战。吉利表示,不打价格战,而是打价值战、打售后服务战、打质量战、打技术战、打企业的道德战。业内人士表示,价格只是竞争力之一,厂商之间应加强合作,如联合研发新技术、共享供应链资源和市场营销资源等,共建良好的产业生态,以此来应对竞争压力与市场变化。

“采取简单的价格竞争策略并不是长久之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态,本轮促销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费者对汽车价格的误解,因此需要高度重视此现象对行业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从长期看,短期非理性促销势必透支未来市场销量,不利于整体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汽车企业来说,新能源是新的增长点已是共识。另一个潜在的增长点,还是出口。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7.8万辆,纯电占比超90%,同比增长3.9倍。业内人士建议,在由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变的同时,也不妨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河北日报记者 任国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销量   新能源   价格战   业内人士   车型   库存   消费者   竞争   价格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