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转型周期 再迎发展风口

即将投产的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消费类软包聚合物锂电池新青南扩项目。

冠宇电池生产车间。

珠海斗门新青科技工业园正在走向深度转型后的产业风口。

走进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消费类软包聚合物锂电池新青南扩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厂房拔地而起,“互联网+先进”的智能化工厂设备调试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即将迎来投产之日。

不止冠宇电池。

近年来,珠海新青科技工业园不断打破空间受限的局面,向土地集约节约要空间,向存量企业要效能,向技术创新要动力,加大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电子信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能源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珠海建设最早的产业园区焕发新活力。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林郁鸿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两大电池制造商并肩作战

在珠海冠宇电池有限公司消费类软包聚合物锂电池新青南扩项目,珠海“科创板”第一股正在迎接新的高光时刻。

“我们南扩项目一期已经部分试产,新的智能工厂的一切都建立在精益化的基础上,带动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珠海市智能制造联合会会长徐延铭说。

在冠宇电池智能工厂,柔性生产的概念被付诸实践。连年稳居全球聚合物软包电池消费类市场占有率第二的冠宇电池,对智能制造有着执着的追求。

“柔性生产是专门针对消费领域,因为消费领域的特征便是大规模、定制化,也就是我们需要一个快速的换型,在快速换型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实现整个工序的柔性化。”徐延铭说,在新的生产车间中,以视觉、机器人等技术作为支撑的柔性元素将被广泛应用。

“我亲身经历过中国锂电行业的发展历程——从一个锂电小国成为大国,进而变成强国;如今在锂电领域,我们并不会面临大的‘卡脖子’风险。我认为我们最大的优势还是强在制造上;在前端材料研究以及后续成果转化应用方面,我们有领先优势但并不算强,因此如果我们不在基础研究上加大投入的话,未来也有可能在这方面被超越。”徐延铭回顾冠宇电池的发展历程时说。

新能源产业风头正劲,盛宴已来。

“越是风口,我们越应该脚踏实地。”徐延铭说。

在登陆“科创板”近两年后,冠宇电池正朝着产业未来,稳步却不失果断地大举进军。

作为“广东省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冠宇消费类软包聚合物锂电池新青南扩项目计划投资于年内完成主体建设并投产。

在新青科技工业园,冠宇电池并不是孤军作战。

在徐延铭眼中,珠峰大道两侧,分别坐落着珠海新能源电池的前大巨头,“体量最大的两个电池制造商,一个是冠宇电池,一个是鹏辉电池”。

这样的判断是基于市场的选择。

日前,《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将广东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高地,并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以肇庆、江门、珠海、中山为重点,将建设珠江口西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

其中,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推动头部锂电企业鹏辉能源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老牌产业园区的转型之旅

以新青科技工业园为阵地,珠海斗门正加快以项目为抓手,成为广东万亿级新型储能产业中的一块重要拼图。

“2023年,我们将重点推进鹏辉1G瓦时储能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冠宇聚合物锂电池智能制造等40多个工业技改项目投产,预计投资超20亿元,并推动鹏辉E厂房和仓库扩建项目等5个项目年内完工。”新青科技工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新青科技工业园是珠海西部发展最早的工业园区之一,至今已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一度面临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深度转型挑战。

在园区深度转型的过程中,一些冉冉升起的创新之星亟须扩充产业用地、壮大产业规模。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闲置的厂房与低效用地。这样的矛盾如何化解,是“老牌”产业园区能否成功走向转型发展的一道难关。

新青科技工业园誓言要打破空间受限的局面,蹚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园区将坚决转变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的发展模式,坚持向提升存量企业效能要增长,向土地集约节约要空间,向技术创新要动力,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加大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强化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和创新培育。”新青科技工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强力推进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成为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要推进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必须了解这些产业用地为什么会闲置或处于低效状态。”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有的企业的升级转型步伐跟不上,市场竞争力低下,有的企业则是行业发展受限,企业产能上不去。”

在摸清家底之后,新青科技工业园综合施策,在今年定下重点针对“已完成闲置认定的两宗面积共13.2万平方米的闲置土地”和“剩余11.22万平方米低效用地”大力开展处置工作的目标,对久治不愈的“僵尸企业”,以坚决的态度、有效的方式倒逼企业加快盘活。

闲置低效用地的加快处置,让老园区实现了新活力。

按照预测,2023年一季度,新青科技工业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1.07亿元;工业投资完成6.01亿元,同比增长109.4%,产业结构也在深度转型中走向均衡。

走出去招商做强产业家底

世界首台人脸识别芯片测试设备来自哪里?答案是珠海斗门新青科技工业园。

位于园区的珠海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下称“珠海运泰利”)成立于2006年,在首席执行官孟凡伟的带领下,用时12个月,研发出业界领先的人脸识别光学芯片全自动测试线,填补了国产光学检测设备的空白。

2006年成立的珠海运泰利,早期以机械零配件加工为主。从2010年开始,这家自动化企业不断探索消费类电子测试、半导体集成电路、新能源锂电等领域的智能装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各行业提供完整的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

如今,珠海运泰利在3C消费类电子产品上已实现声光电测试装备自动化,在半导体封测领域也取得较好的成果。

“在接下来3至5年的发展中,希望能慢慢缩短并追赶上国际领先者的水平,打造全球卓越智能制造设备民族品牌。”孟凡伟说。

运泰利的蓬勃发展,是新青科技工业园坚持“制造业当家”的生动实践。

紧扣“打造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产城一体、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的发展目标,新青科技工业园今年立下“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同比增长27.5%;工业投资34.1亿元,同比增长40%”的发展任务,坚持向提升存量企业效能要增长,吸引一批带动性好、辐射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强链补链,加快推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中高端PCB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做强产业家底。

“2023年,园区共有7个在建项目、计划实施3个新建项目和40多个工业技改项目。其中,7个在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1.3亿元;3个新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亿元。”新青科技工业园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建立闲置厂房“数据库”,确保年内盘活1.7万平方米厂房的同时,园区正全力实施“走出去”招商,进一步深化有关项目合作意向,确保全年完成引进25个亿元以上项目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斗门   珠海   消费类   风口   聚合物   工业园   周期   电池   产业   项目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