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海南自贸港建设让古镇焕发新生

2022年12月30日拍摄的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文昌木兰湾段(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新华社海口4月18日电(记者娄琛、夏晓、钟群)47岁的杨建玲祖辈以打鱼为生,“船上生、船上长”是她儿时生活的记忆。她说,老一辈常在琼海木兰湾一带打鱼,远眺高耸的木栏头灯塔,满载而归的渔船总能安全返航。

木栏头灯塔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小镇辖区面积134.7平方公里,人口近5万。早在明代,铺前就已成为商船云集的繁华商埠,是海南岛货物与人员出洋的海陆要冲。

2018年4月13日,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5年来,海南自贸港建设蓬勃兴起,乘着自贸港建设的东风,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古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知名度日益提升。

3月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致辞中,以铺前镇的木栏头灯塔为喻,意蕴深刻地指出,“这座灯塔指引船只驶向安全的港湾,也启迪着全球政策制定者直面时代挑战、破浪前行”,她敦促各国循着“团结、合作”之光,引领全球经济突破困境、勇毅前行。

铺前镇党委书记邢益致说:“自贸港建设五年来,铺前镇紧紧把握发展机遇期,进入了提速发展的快车道。”

杨建玲已经切身感受到自贸港建设带来的好处,她说:“我们都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受益者。这两年游客越来越多,鱼的价格上涨,收入也更高了。”

“以前卖鱼最远就到海口。现在物流发达、交通便利、保鲜技术也提高了,鱼能卖到浙江、福建一带,行情好的时候大家要‘抢货’。”她说。

这是2021年2月6日拍摄的海南海文大桥北港岛互通工程(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杨建玲的“档口”所在的老渔港毗邻车水马龙的海文大桥,这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大型项目之一。2019年3月大桥开通,铺前到海口的车程从1个半小时缩短至20分钟左右。

老渔港不远处,另一个海南自贸港大型项目——铺前中心渔港正在火热建设中。

新渔港整体面积217.3公顷,预计投资约100亿元,建成后可以停靠800艘船舶,主体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完工。

海南全岛2025年实现封关运作后,国际上的商品、船只、货物等可以自由进出海南。“未来,铺前中心渔港也会承接来自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渔获,着力打造亚洲高端渔获仓储、加工、研发基地,真正把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红利落到实处。”铺前镇常务副镇长陈文旺说。

除了全面升级基础设施,铺前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速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绿色生态产业。

在林梧村的红薯种植园,工人们正忙着将刚采摘的红薯进行分拣、称重、打包。海南文昌木兰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吴忠说,他们种植的“板栗红薯”是从日本引进的品种,颜色鲜亮、香甜粉糯,接近板栗的口感,又因反季节优势,市场需求量大。该公司今年红薯种植面积达1200亩,产量预计可达420万斤,产值约1500万元。

吴忠说,自贸港建设5年来,对农业的利好政策不断推出,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便捷的物流和运输条件带动小红薯成为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村民不再需要到大城市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收入不错的工作。”吴忠说,他的种植园平时每天用工约70人,旺季每天用工达100人,每人每天收入160元左右,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目前我们的红薯已经进入香港市场,我很期待自贸港建设给海南农业带来更多机遇,通过外贸等渠道让高品质的农产品走向世界。”他说。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支持,吴忠计划继续扩大红薯产业,带动更多农民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

与此同时,铺前镇还加大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力度,例如骑楼老街、百年书院、老宅等,为打造“滨海旅游小镇”盘活更多旅游资源。

“未来我们既可依托文昌国际航天城发展的优势,又可承接海口省城经济外溢的红利。航天城+省城的双城效应,为铺前镇的未来铺陈了一条前景可期的康庄大道,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邢益致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海南   文昌   灯塔   木兰   木栏   种植园   海口   渔港   红薯   大桥   特写   古镇   新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