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一锤定音:经济通缩并未出现!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通缩”的话题引起了广泛讨论。

究其原因,主要来源于前不久统计局公布的3月工业生产出厂价格指数(PPI)和消费者指数(CPI)数据。数据显示,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3%,并且是自2022年2月以来,时隔12个月CPI下行“破1”。创近18个月新低;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5%。


根据百科的解释,通缩全名为“通货紧缩”,指在现行价格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以致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超过需求,于是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转慢,货币价值高估,物价水平下跌。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具体表现为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的各类物价下跌。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穷人怕通胀,富人怕通缩”,对于普通人来说,由于收入过于单一,通胀出现意味着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而富人往往有多重投资杠杆,而其资金杠杆也会因此稀释,因此对于富人来说适当通胀是有利的。那么这句话是否意味着一旦出现通缩,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友好的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通缩的危害比通胀更为明显。

简单来说,过度通缩属于经济出现了疲软的现象,由于大家普遍不看好经济,所以有钱人也不敢进行投资或者消费,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消费需求也会跟着下降。对于企业来说,则意味着生产出来的产品过剩卖不掉,为了节省成本,只能进行减产裁员,对于实体商户来说,也只能进行一系列降价,同行之间竞争加剧,商户与商户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打工者与打工者之间,越来越“卷”,对于整体经济运行产生了负反馈。


事实上,一定程度的通胀有利于经济发展,过去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整体经济也处于一定程度的通胀周期。但通缩就完全不同了,富人资产在贬值,社会岗位在减少,大学生群体就业难度增加,对于吃年龄饭的行业来说,可能过了中年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整体经济螺旋式下跌,并且短期内难以出现回升,即便后面物价开始下跌,大部分人由于收入减少工作压力等问题,依然买不起。

另一方面,由于大家都不愿意投资消费,因此只能将钱存入银行,这也很好地解释了近两年银行存款总额屡创新高的现状,央行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新增4.54万亿,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一方面,各地景区爆满,网红吃饭打卡点人山人海,仿佛出现了“报复性消费”,另一方面,居民三个月时间存了接近10万亿,犹如“报复性存款”。


如此“矛盾”的景象正在国内上演,不禁让人怀疑当前经济形势是否真的如同专家所说的那般困难。

只能说,吃喝玩乐、游山玩水只是被关在家里久了之后的发泄行为,真正判断经济形势还是得看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公开数据显示,一季度猪肉价格环比下降4.2%,蔬菜价格下降7.2%;3月柴油、汽油价格分别下降7.3%、6.6%;化工原料类价格同比下降7.1%,黑色金属材料价格下降7%,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降4.6%,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降3.5%。唯一上涨的是服务旅游业。机票上涨37%、宾馆住宿上涨6.1%、交通工具租赁费上涨5.9%、旅游价格上涨6.1%。


种种迹象表明,通货紧缩好像真的已经出现了。对于这个问题,答案终于已经揭晓了:4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针对今年以来物价涨幅持续走低的问题做出回应:“总的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货紧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保持温和上涨,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回升。付表示,从下阶段来看,物价会稳步恢复,价格带动会逐步增强,不会出现通货紧缩情况。


也就是说,当前经济并未出现通缩的情况,事实上从上文给出的通缩定义就可以判断,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但当前cpi价格指数并未出现下跌的情况,但与此同时,新的“麻烦”可能已经出现。

提到经济发展,自然被称为“经济支柱”的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两年明显遇冷后,为了促进楼市回暖,各地也进行一系列刺激刚需群体买房的政策措施,楼市也出现了小阳春,但从一系列数据来看,结果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长期住户贷款9442亿元,这个低于2022年楼市明显遇冷时期,更是只有2021年一季度一半的水平。


与此同时,据北京链家统计,3月北京二手住房实际签约量较2月小幅下滑,成交节奏有所放缓。从3月的第一周到4月的第一周,北京链家实时成交连续5周下降,同2月底和3月初相比,链家4月第一个周末的成交腰斩过半。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刺激性措施效果已经出现了减弱,所谓的“小阳春”仅仅是昙花一现,楼市整体表现甚至不如2022年。

与之相对的,住房供应却是出现了直线增加,根据诸葛找房数据,3月10个重点监测城市二手房挂牌总量为196万套,环比上涨1.6%,同比上涨高达81%,意味着较去年几乎翻了一番。也就是说,当前的楼市已经出现了供应持续增加,但需求却不断减少的问题,随着市场住房库存积压问题加剧,可能引发二手房“抛售潮”,房价迅速下跌的问题,最终导致房价大跌的情况。


对此我们可以参考日本,由于1990年美联储加息的影响,日本房价泡沫被刺破,全国房价较最高点暴跌70%,东京的房价更是暴跌90%,10年时间近200家银行破产倒闭,自那时候起,日本便迎来了长达30年的通缩,整体经济长期处于萎靡不振的情况。因此,相较于担心还未出现的通缩,我们更应该关注随着热度消退后,多余的房子该由谁来“接盘”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通货紧缩   经济   通胀   富人   物价   楼市   高层   房价   情况   数据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