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大自主创新活动投入和技术引进力度,可采取哪些措施?

文|听文

编辑|大树


我国各地区发展较不均衡,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于不同地区全要素生产率起着不同作用

一、研究结论

因地制宜地选择本地区技术进步方式对于我国平衡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我国不同省份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现状

以及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TFP影响的不确定性机理,然后通过二〇〇一-二〇二〇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全国和省域层面定量分析不同省份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TFP的实际影响;

并根据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对各省TFP影响的不同结果,列出了可能造成这种现象的四个影响因素,分别是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人口老龄化、城镇化以及金融发展水平;

并根据各省与全国整体数据的对比,将28个省份在这四个影响因素方面分为高于、低于、与全国整体水平持平三类,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一)由理论分析,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是不确定的。

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只是对技术进步产生的投入,TFP提高是可能产生的结果,但到这个结果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中间环节,导致不一定能促进TFP提高

可能由于机会成本过高、更依赖于引进技术等,自主创新对TFP的作用是不确定的,而由于对引进的技术的消化吸收;

引进技术与本地技术的差距及匹配程度等原因,技术引进对TFP的作用也是不确定的。

(二)由实证分析,我国各省自主创新、技术引进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但在一些欠发达省份如内蒙、山东、宁夏、新疆起负向影响,R&D人员投入的影响方向则各不相同。

在部分省份如吉林、内蒙、河北呈现了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过程,投入产出比较缓慢。

并且具有团队效应,当R&D人员较少时,可能无法满足需要,充分发挥R&D人员的用处,从而无法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和进步

技术引进方面,福建、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湖南、江西等不发达省份和广西、云南、贵州、宁夏等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技术引进则更为敏感。

对技术引进敏感的省份则更多是进口贸易和外商投资在起作用,国外技术购买对位于东部地区的大多数省份存在正向促进作用。

但影响系数较小,进口贸易对大部分省份全要素生产率起促进作用,而FDI对各省的影响方向则不同。

(三)对于不同发展情况的省份,不同因素对于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与TFP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相同;

基础设施投资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以及金融发展水平都会对自主创新、技术引进与TFP关系起调节作用

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在偏向科技型基础设施投资投资地区主要在起正向调节作用,其他地区则以负向调节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也与基础设施投资结构情况类似;

城镇化水平则基本都在起正向调节作用,但调节作用大小不同;

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主要是在对技术引进起正向调节作用,其他地区则以负向调节为主;

如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省份,基础设施投资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金融发展水平都是处于高于全国整体水平的状态。

在这些省份中,基础设施投资结构越偏向科技型投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越高、金融发展水平越高,技术创新活动越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同时加大自主创新活动投入和技术引进力度,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越可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二、政策启示

(一)根据各省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技术发展政策

我国在制定科技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省、市、自治区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技术水平等的地区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发展政策

其中福建应采用国外书购买这种直接技术引进方式,山东、吉林、湖南、广西、江西、云南、贵州更适合采用进口贸易的技术引进方式;

而陕西、新疆、宁夏、海南、黑龙江、河南则更适合采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间接技术引进方式。

由于我国各省发展情况不同,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一方面,应该注重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溢出效应,加强各省之间的联系和技术层面的合作交流;

自主创新效果好的省份应该带动促进其他创新成果较差的省份,减少各省间技术方面的差距,促进我国各地区平衡发展

另一方面,各省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联合组建技术研发机构,实现优势互补,打破地域的限制,加强科学技术和人才的溢出效应,促进开展技术共享研发活动,推动技术进步。

(二)鼓励进行自主创新

对于自主创新更为敏感且影响为正的省份。

如辽宁、江苏、浙江、广东、北京、天津、山西、安徽、甘肃、河北、上海、湖北要鼓励进行自主创新,技术的自主创新是提升我国技术水平的根本动力。

在很大程度上自主创新都能对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发挥积极促进作用,通过自主创新产生的先进前沿技术,是我国各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条件。

且对于河北、北京、湖北、甘肃等省份可以加大第三产业研发投入力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的自主创新大多发生在第二产业,在信息技术、网络、通讯等现代服务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目前我国的这些产业大多处于大型国企的寡头垄断状态,这些少数的垄断企业不用研发新技术,就可以保持垄断,所以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

所以在加大第三产业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的同时,也要通过市场竞争促进第三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合理地配置市场资源。

为一些民营企业提供发展机会,通过竞争推动自主创新,最终形成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三)加强技术引进

对于技术引进三种方式更为敏感且影响为正的省份,可以合理调整技术引进政策,要优化技术引进战略,认清各地区对于引进技术的需求

对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黑龙江、湖北、陕西等省份可以鼓励进行国外技术购买。

需要明确自己所面对的技术和生产上的瓶颈,购买最有利于且适合本省技术发展的国外技术,避免盲目引进购买明显比本身技术水平强出很多和明显比本身技术落后的国外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技术引进   生产率   技术创新   基础设施   要素   省份   力度   措施   水平   作用   我国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