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是怎么形成的

当孩子的感受一再被批评或不被正视,会无意识地得出结论:这种感受不合理或不可取

对形成大象至关重要的是那些教条及禁令,它们不允许我们重视自己的感受和根本需求,限缩我们的发展性。

「要理性!」

「不要自我中心,不要把自己看得那么重!」

「不要那么敏感!」

「你就照我说的去做!」

这些句子不一定公然说出来,经常是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它们决定家庭环境的气氛。它们也不一定都是错的,或者不恰当,只在它们诉求是唯一可行的规范时,才会错误或不恰当。

我们学会区分,哪些感受和需求在哪种情况被视为受欢迎或不受欢迎,合理或不合理。孩子时常经历到自己的感受不被正视时,大象才会成形。

孩子生气或愤怒,因为他觉得比起其他手足他吃亏。爸爸安抚地说:「根本没这回事,不要那么嫉妒!」

有个学生早上肚子痛,不想去学校。母亲的安抚反应:「一下就过去了。」她的孩子稍微小声地说:「但是我害怕,因为班上的人老是作弄我。」母亲不耐烦,因为她必须去上班:「你就不应该吞忍啊!」

第一个例子对孩子意味着,他的感知不正确,他的感受被批判。在第二个例子当中,感受表达被忽视,并且和一个(过度)要求相连结。

当孩子一再经历特定感受表达被干扰,那么他们就会从中自动且无意识地得出结论:「这种感受不合理或不可取。」

可惜孩子们几乎没机会,自觉地提起双亲或其他关系人的负面评价,并且加以思辨。比起孩子的感知,母亲、父亲或老师说的话更有分量,至少在他们学会划定自我界线之前。于是「不可取」这个标签就被内化,有时直到生命终点都不曾再加以审视。

如此一来,连结自己感受世界,以及连带通往根本需求的途径可能长期受损。


恩斯特弗利德.哈尼许, 艾娃.温德尔《#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大象   内化   发展性   不合理   结论   例子   母亲   需求   自我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