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速不设收费站,为何还能盈利?它是如何做到的?

截止2022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7.7万公里,其中,设置的收费站共有10800个,而在高速收费的情况下,中国高速却依旧入不敷出 ,一年亏损可达6000亿,反观美国高速在90%都不收费的情况下,却还能盈利。中美为何会出现这种反差,美国是如何做到公路盈利的呢?

中国高速亏损情况

2022年11月11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2021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其中提到,2021年全年,全国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总收入达到了6630.5亿元,但支出却达到了1.29万亿元,两者间有着约6200亿的收支缺口,也就是说,我国高速公路目前是处于亏损状态的。那么这些钱到底花在哪里了呢?

中国高速为何会亏损

首先就是建设成本。中国高速公路长期以来采用的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建设,主要建设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

资料显示,建设一条标准双向4车道的高速公路,均价约为5000万元左右,在山区丘陵需要建桥建隧道的情况下,造价就更贵了,桥隧道比30%以内的差不多1亿左右,70%桥隧道比的,则轻轻松松过两亿。

比如重庆奉节至湖北建始的高速公路,全长48.75公里的路程 ,概算总投资达到了140亿,平均每公里造价近乎3亿。这也就意味着,我国每修一条高速都会背负沉重的债务和高额的利息,在此基础上,截止2021年底,中国高速已经背负了7.49万亿元的债务。

而且一条路并不是修完就算完了,全国高速日均车流量可达11.8亿辆,为了保证汽车平稳的运行,高速公路每年都要定期维护,一般来说,一年需要进行一次小修,5~8年进行一次中修,10年再进行一次大修,这些不都是需要花钱的吗。

在2021年支出的费用中,有82%用在了还本付息上,另外则是用在了公路经营和维护上。所以这么看来,我国的高速公路短期内,确实没有什么盈利的可能性。那美国修路不需要钱吗,他们又是靠什么盈利的呢?

美国修路的钱从哪里来

美国高速公路的集中建设主要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比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早了30多年,这期间,美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有90%来自于联邦政府,10%则是来自于州政府,其中,出大头的联邦政府资金由“联邦公路信托基金”所提供,而这个信托基金的来源,则是美国群众所缴纳的燃油税

早在1932年,美国政府就开始了燃油税的征收,每加仑的汽油,群众就需要缴纳8%的燃油税,像卡车这种对道路磨损大的纳税额则更多。数据统计,2022年美国汽车保有量有2.832亿辆,每人每年平均驾驶里程可达2.16万公里,大约需要消耗540加仑的汽油,所以每年收上来的燃油税是相当可观的。

而也正是这种税收量,再加上专款专用,才保证了美国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需要,那中国为何不能效仿美国的模式,而是要背负巨额贷款呢?

我国为何不效仿美国的模式呢

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国家的建设情况,前面我们也有提到过,1956年 美国政府颁布了《联邦公路资助法》,对高速公路建设大量拨款,其中规定,州际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基金收入相关,收多少钱,办多少事,也就是说,新修道路的建设和维护都不依靠贷款。

反观我国,在1988年10月31日才开通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公路,但中国仅用了24年的时间,也就是在2012年,中国就以当时9.6万公里的总里程,反超了美国修建近60年的9.2万公里州际高速公路,成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系统,之后也是连年保持里程第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却有着比发达国家更强大的高速公路系统,试问哪个国家能做到呢?

这么强大的效率都是需要高额资金加持的,如果参考美国通过燃油税的方式,拿多少钱办多少事,磨洋工式的修建公路,对处在发展中的我国可谓是极其不利的。因为国家经济的发展 离不开人和物的“流动”。

比如在2021年,中国公路物流以一己之力占据了运输总量的75%,而中国物流80%以上的运输都是长途运输,均需要走高速公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不是在很短的时间里,中国建成了这么多条高速公路,搭建出了17.7万公里的高速公路网,中国的物流体系是不是能支撑起电商等行业的发展呢。

关于高速收费问题,每个小轿车每公里大概在0.5元,这个收费标准已经差不多十年没有改变过了,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一个发达的普通公路网可供选择,走高速还是走免费公路,可谓任君选择,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美国   美国政府   里程   收费站   中国   隧道   高速公路   燃油税   公路   资金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