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 - 吴哥之美(三)

吴哥王朝 (公元907-1431年)

907年,耶输跋摩一世选定吴哥作为都城。在旧都城西北边的巴肯山(Phnom Bakheng)建造了祖宗神庙。巴肯山距离吴哥王城以南大约400米,是整个地区的制高点。巴肯山足足有70米高!

巴肯山已经成为了游客的必到景区,因为相传巴肯山的日落不看后悔一辈子。相信巴肯山的管理人员对市场经济学也有较为深刻的研究,还搞起了饥饿营销(其实是为了保证游客安全),山顶只允许同时有300名游客。

人来疯MM和我为了看日落下午3点半就来到了巴肯山抢位置,巴掌大一个山顶三百个人狼狈的瘫坐在没有被太阳直射的地方,一等就是3小时。在百无聊赖之际我鼓励人来疯MM说到:现在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等3个小时看个日落真TM不值得,但是好消息是山下竟然还眼巴巴的排了几百个人,连这个坏消息都不知道!

从3点半到6点半,三个小时的等待迎来了这一天太阳的归去,正如人们说到的:巴肯山日落不看后悔一辈子!

如果一定要再加一句话作为强调,那我会说:看了我一辈子都后悔!

吴哥王朝在新址建都以后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因为长达半年的暴雨季所以修建水库必然被提上了历史日程。当时的国王耶输拔摩一世在吴哥东面修建了长7公里、宽1.8公里的东水库East Baray。罗真陀罗拔摩二世于公元950年左右在水库中间修建了东美蓬神庙(East Mebon)。岁月变迁,现在已经再也看不到东水库的踪影,只有东美蓬神庙依然伫立。

东美蓬的四个角落都有和真像一样大小的石雕像,难得之处是雕像是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刻而成。石头是从北边的科拉斯宾山采集运输过来的,现在坐车从科拉斯宾山到东美蓬都需要2个多小时,可想而知一千多年前运输的艰辛。

在961年左右,罗真陀罗拔摩二世在东美蓬神庙以南约一公里的地方修建了比粒寺(PRE RUP)。比粒寺是东美蓬神庙的升级放大版,感觉古人已经懂得产品迭代升级的理念,就由如iphone 5到iphone 6一样。而且两个地方离的很近,导致我回家整理照片的时候都有些傻傻分不清。

比粒寺又是一个坑爹的看日落必到景点,万幸是没有巴肯山那么出名不需要限号。不要报着太高的期望值,静静的坐在这里看太阳慢慢消失在地平线还是不错的。

比粒寺的石狮每天凝视着日落的方向,一守千年。

当法国的考古队发现女皇宫(BANTEAY SREI)时被这座寺庙雕刻的精美所震惊,尤其是寺庙内的女性雕像惟妙惟肖,误以为是国王老婆的寝宫所以命名为女皇宫。色狼!一群色狼!其实女皇宫内的女性雕像是我们的老朋友飞天女神Apsara。

根据寺庙内的铭文记载,女皇宫修建于公元967年,是阇耶拔摩的国师修建的寺庙。不同于国王的财大气粗,老国师看了看自己的腰包决定走小而精的设计线路。所以今天我们才有幸能看到整个吴哥最精美的塑像雕刻!

女皇宫的雕刻因为过于细腻还出现过有意思的插曲,在1923年法国人安德鲁.马尔罗因偷窃女皇宫的雕刻在金边被捕,还被送上了海牙国际法庭。而这位大哥后来被任命为法国的文化部长,可以看出他确实是一个文化人。也因为担心女皇宫的精美艺术品再次被盗,下图这些守护者石像都是后来的高仿品,真品现存在金边博物馆内。

女皇宫最大的看点还是建筑门楣上美轮美奂的三维雕刻。真是栩栩如生,像是在为我们讲述一部神话故事。

天空之神因陀罗降雨解除干旱。

下面一副是女皇宫内很出名的雕刻,猜猜到底谁是神谁是魔?

人来疯MM没有太多的文化又不好学,在如此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依然照出了乡村风味。

时间来到了公元1000年,吴哥王朝也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

巴芳寺(BAPHUON)由乌迭蒂耶拔摩二世于1049-1065年间建造完成。巴芳寺是吴哥最为壮观的寺庙之一。金字塔形的寺庙代表着神山非常有层次感。

登上寺庙,可以看到在最上方是由石头堆砌而成的小金字塔一样山顶。一扇石门立在最顶端,有穿梭时空的幻觉。

俯瞰寺庙下方,十字回廊前的小路一直延伸到远方。

人来疯MM好吃懒做的习性在巴芳寺也表现的淋漓尽致,步履缓慢的走到巴芳寺的石阶前对我挥挥手示意快去快回,然后头也不回独自乘凉去了,留下负重攀爬寺顶的我。

一路上给人来疯MM照了很多照片,但我最满意的还是下面这张。作为摄影艺术家,根据模特的条件要有不一样的创作思考,比如我们家人来疯MM,关键就是要照的小,最好不要脸。

时间再次跨过100年来到公元1100年,吴哥文明空前繁荣,也只有如此强大的王朝才会有能力去修建吴哥窟(Angkor Wat)这样一个世界规模最大的庙宇。

与中国建筑风格讲究的坐北朝南不同,吴哥寺庙都是正面朝向东方,日出的方向。而吴哥窟是唯一例外的一座寺庙:正门面向西方。很多学者认为吴哥窟最初是作为安放苏利耶拔摩骨灰的坟墓而修建。苏利耶拔摩信仰毗湿奴神,学者们普遍认为吴哥窟即是一座寺庙同时也是皇家的陵墓。

也正是因为吴哥窟面向西方的特点,全世界每年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在这里观看吴哥窟的日出。太阳从吴哥窟5座塔身后升起时的光辉映衬在湖水的倒影中,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最美的一幕。

吴哥窟中心寺庙外围的长廊雕刻了一圈高2米、长达800米的浅浮雕。浮雕以逆时针的方向为我们讲诉了印度教中流传的神话故事。

吴哥窟内3000多座各式造型的女神Apsara也是看点之一。这些女神像遍布在吴哥窟的石壁,立柱上。

其中最出名的一座当然是Apsara豪放大笑露齿图,照片在开篇已经放出,到吴哥窟的朋友如果想在神海茫茫中找到这唯一的她,请务必问问碰到的导游,因为这座Apsara所在的位置很诡异,你如果自己埋头苦干的话估计1天都找不到。

吴哥窟中心塔由5座塔身组成,屹立在吴哥窟的正中心。五座塔身象征着五层须弥山。古代想要登上吴哥窟最高处,除了必须是个国王、祭司这样的身份作为敲门砖,你还得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才能有勇气攀登这60度向上的台阶。

管理方为游客搭建了木质的台阶,现在攀登难度已经大大降低。但同时100人的限号措施非常严格,楼下排长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容易登顶吴哥窟,大家在欣赏宏伟的中心塔之外也不要忘记窗外的风光。

吴哥窟是一个很适合照文艺小清新的地方,去之前我也看了很多高手的照片希望勤能补拙。但最后的作品依然和清新两字挨不到边,你说是人的问题呢,还是人的问题呢?

阇耶拔摩七世无疑是吴哥王朝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在军事上阇耶拔摩七世驱逐越南入侵的占婆族,在位期间大规模的兴建寺庙,此外还启动了一系列重要的工程项目,在整个帝国范围内修路,建学校和医院。但最被人熟悉的是阇耶拔摩七世从印度教改信大乘佛教这一壮举,让吴哥王朝的历史同时留下了印度教和大乘佛教的痕迹。

巴戎寺(BAYON)建设完成在1177-1230年之间,远看像是一堆乱石,依稀可以看到脸的轮廓。

只有当你登上巴戎寺第三层以后,你才能看清这一张张迷一般的微笑。

这就是高棉的微笑,低垂着眼睛,嘴角带着向上的微笑!

因为改信大乘佛教的原因,巴戎寺的建筑风格和我们之前聊到的寺庙大相径庭。也只有改信大乘佛教以后寺庙的人物雕像才多了起来。高棉的微笑所刻画出来的人物表情和佛教中佛的表情很像。

人来疯MM对巴戎寺的照片比较满意,再次印证了我前文提到的照相理念的正确性。

在1219年左右,当阇耶拔摩七世死后,吴哥王朝也盛极而衰开始走向衰落。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印度教   大乘   王朝   佛教   人来疯   神庙   雕像   寺庙   皇宫   公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