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研学助力旅游经济复苏,湘西以电影挖掘人文色彩

进入四月,又到了春季研学的时节。近日,株洲外国语石峰学校初三年级师生,来到湘西开展了一次“跟着电影去学习”的研学之旅,一路上深刻感受创意研学的魅力,电影文化也引发学生们的强烈兴趣,丰富的电影资源正成为旅游新的增长点。

来到湘西芙蓉镇参观,同学们马上被这座瀑布上的千年古镇所吸引,纷纷寻找电影《芙蓉镇》里拍摄过的石板小街。之后,同学们又参观了矮寨大桥,先走过一段铺了玻璃栈道的悬崖之路,再低头看到那数百米之高的险峻,更加深了对这座跨越两山1176米的特大悬索桥之雄伟印象,建设之伟大。

参观的第三天,同学们走进十八洞村,还遇见了电影《十八洞村》里村支书的扮演者隆会,隆会其实就是本地人,他和同学们交流如何进行本色表演,还指导同学们在拍摄地现场重演了一段情节。

作为活动的策划组织方,湖南电影频道将这种研学方式定位为“红色为基,光影为媒”。频道研学团队的负责人说:“当我们看过这部电影,还能走进电影拍摄地,和演员交流,甚至自己演一段,这种方式触及的是孩子们在成长中的心灵。”

株洲外国语石峰学校副校长谭丽兰是全程带队的校方负责人,她有一个习惯,只要有机会就询问学生的意见,晚上再把这些内容写下来。谭丽兰表示,“研学的意义是什么?是培养生命的意识和价值观,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的教育是走出课堂,而课堂里第一的是要激趣,所以体验是最重要的。电影就是一种极好的对体验的引导。”

所以谭丽兰看重的是在“跟着电影去学习”中,学生到底体验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她说,在芙蓉镇看完“毕卡兹的狂欢”表演之后,其实很希望演员们能教学生们跳跳摆手舞。这个愿望第二天就实现了,在墨戎苗寨,当苗族姑娘和小伙围着篝火跳起民族舞蹈,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进来,忘我的学着跳着。在十八洞村,很多孩子争着要出演角色,此时表演的好坏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这种‘跟着电影去学习’的沉浸式研学模式是别的学校没有的,是当下最创新的实践模式。”谭丽兰说。

对于多次来到湘西的人,你不得不感叹这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湘西州委宣传部文产办负责人向次勤表示,疫情过后,湘西旅游正在快速复苏和发展,“电影对湘西旅游的贡献是巨大的,最早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谢晋导演的《芙蓉镇》轰动全国……到今年前三个月,芙蓉镇已经迎来了50万游客,创历史新高。现在每年还有3-5部电影电视剧在芙蓉镇拍摄取景。”

向次勤还参加了“跟着电影去学习”在芙蓉镇举行的开营仪式。在他看来,湘西的神秘和电影的神奇是最能产生化学反应的,对于这类能赋予湘西更多人文色彩的项目,正切合湘西州委州政府“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的文旅发展目标。

通讯员刘志超 潇湘晨报记者周诗浩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湘西   苗族   株洲   宣传部   悬索桥   旅游   电影   创意   助力   外国语   芙蓉   人文   色彩   学校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