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归来,掬一捧黛瓦白墙

绵绵细雨,轻盈地拂过脸颊和发丝,悄悄地湿润了衣襟。我们在烟雨蒙蒙中,来到黄山脚下的汤口镇。汤口古称汤川,始建于唐,因“水温如汤,其味芳香”得名,素有“黄山门户”之称。

白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各式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置身其间,抬眼但见群峰耸立,云雾缭绕,恍若人间仙境;俯瞰溪水蜿蜒,清澈如镜,山峦和村落倒映在水中。淅淅沥沥的雨又下得大了些,在溪水中泛起圈圈涟漪,晕染出一幅水墨画。

路上行人不多,车辆也不多,宾馆和民宿却已爆满。入住预先订好的民宿,夜里枕着雨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耳边传来好友辗转反侧的声音,她祈祷着“好希望雨快点停下来”。可是,雨似乎总不遂人愿,有时轻柔地“沙沙”,有时低沉地“叭嗒”,有时絮絮叨叨地“滴答”,有时清脆悦耳地“叮咚”,有时急,有时缓,有时近,有时远。这一声声雨,有如琴,有如歌,有如交响乐,催眠着我们,又烦恼着我们。

清晨打开窗,雨停了,却与湿漉漉的空气撞了个满怀。在一呼一吸之间,我闻到夹杂着山风、清溪、竹香与芳草的清新,脸上的肌肤也如同敷了面膜,说不出的神清气爽。店家正拿着一张地图,给其他游客讲解登黄山的攻略,从哪里进门,走哪条线路,我们也过去听了听。待出发的时候,他还特意嘱咐我们山上温度比山下低,需多备件衣服,而且一定要备好雨具,黄山雨水犹多,天气变幻莫测。

果不其然,刚刚上山就飞起雨来。初为毛毛雨,轻得让人分不清是雾岚还是雨花,往上走,雨点渐急起来,犹如我们的喘息一般。我们趁着歇息,套上了雨衣。雨点越发大了,噼里啪啦,隔着薄薄的雨衣打在身上,寒意阵阵。于是,我们又撑了雨伞,才稍舒适些。爬山却困难起来,一股一股突如其来的风,把雨伞吹得呼呼作响。

黄山多松,多怪石,多峭壁。我们身临其境,却看不清楚,浓浓的雨雾把眼前的风景包裹。阴沉的天空,湿滑的台阶,我们步履艰辛,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向上,脸上水珠滚动,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头发濡湿,贴在头皮上,很是狼狈。台阶高而陡峭,一眼望不到尽头,我们累极了,却无法停止前进的脚步。朦胧中,前面色彩鲜明,密密麻麻的红色、黄色、白色的身影,都是游人穿着雨衣在努力攀爬。远远望去,如一条从天而降的彩色长龙,雄伟而壮观。

山越高,视野越开阔。终于,雨收云散,天际渐白,阳光懒洋洋地出来了。我们收好雨衣,整理妆容,心情畅快,笑语盎然,脚步轻盈。有松,道旁、崖边处处是它们的身影,千姿百态,刚劲挺拔,此时针叶上带着水珠儿,晶莹剔透,更显出一种潇洒俊秀来;有石,造型别致,妙趣横生,我们兴高采烈地欣赏起来,那奇石像雄鸡,像仙女,像狮子,像老人……

即将登上光明顶,本想在最后一阶处稍作歇息,却突闻惊呼声入耳。莫非上面有什么神奇之处?我直接冲了上去。这次,轮到我发出惊呼声了,只见流云翻滚,仿佛海浪起伏,惊涛拍岸,浩瀚无涯,风萧萧兮荡漾,云渺渺兮翩然,层层叠叠的白云席卷群峰,形成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真是太养眼了。”好友说道。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既然经历过这般神奇,那寻常意义上的美景便再也入不了眼了。

下山后,我们依然念念不忘。好友滔滔不绝地用尽赞美之词,向店家描绘着云海奇观。店家说我们是赶上了场好雨,并说我们运气极好。原来黄山并不是时时都能见到云海,要在雨后初晴,更要在恰当的时刻:若是早了,云海还没有形成;若是晚了,云海又已烟消云散,总之要不早不晚的好。

我们心情甚好,品尝了店家的特色菜。晚间,天空又开始下雨了,动听的雨声伴着我们酣然入睡。此行黄山,堪称圆满。(作者:张月悦;编辑:杨硕)

原题:《黄山初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黄山   群峰   雨衣   店家   水珠   云海   溪水   雨声   雨点   好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