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变了?日本人又欢迎我们去旅游了?

4月6日,日媒发布了一则问卷调查的新闻稿。主题是,中国人最想去旅行的国家是?

结果不出所料,果然是小日子。人数比例大约是第二名新加坡的2倍,看来是实至名归,毫无争议啊。

那想去日本的理由又是什么呢?根据这份调查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购物】,第二则是【美食】,第三是【主题乐园】(就是迪士尼,环球影城这类)。

说话,我有点怀疑这份调研的真实性。购物的话,我们有各种商场,想要奢侈品的话也可以去海南。美食的话,也是一样,就算想要体验一把日本料理,现在我们哪个商场里没有?在我感觉,和在日本吃到的也没啥区别。最后就是主题乐园,我们上海也有迪士尼,北京也有环球影城啊。如果你说是冲着他们独特的风景和文化的话,我还能了解。不过反过来也可以想想,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去国外购物,而不选择国内呢?有没有了解的同志帮忙说道说道?

算了,这些都不主要,我们主要就是想看看日本网民的评论,来,上图:

这个排名第一的评论,大意是:不仅中国,即使其它亚洲国家或欧洲,日本都是首选。日本的食物种类(其实也就4种:刺身,寿司,拉面和天妇罗)呀,动漫呀,歌舞剧等,是拥有多样性的国家。古城,还有连日本人都没意识到的雪景。欧洲现在因为温室化已经完全不下雪了(真的嘛?有没有欧洲的同志站出来证明一下?)。东南亚属于热带,自然也不下雪的呀。还有,我们的治安是世界第一(真的假的,不是说最近有很多入室抢劫,不留活口的吗?)。

然后我大概浏览了一下跟帖,大概都是些自豪自夸的。大意就是店员服务很好啦,很多观光地啦,美食啦。现在日元贬值,去日本很划算啦。

重点来了!我们看看下面这个跟帖:

大意是:在亚洲,最想去旅行的国家,日本的人气是绝对的第一。在中国的问卷,想去日本的是25.8%第一名,第二是8%的澳大利亚,第三的是7.8%的泰国。(这个排名怎么和上面那份调查结果不一样啊?但不管哪个是真,日本都是第一。)

接着就是在香港怎么怎么,在新加坡怎么怎么,在韩国怎么怎么。后续就不翻译了,因为重点已经出来了。心细的同志可能已经发现了,反正我第一眼这么一瞧,就觉得很膈应。他们把香港和台湾都看做一个“国家”,与中国并列,而且我发现这不是个别现象,从我阅读的日本新闻到接触的日本人,绝大多数都是这样,香港可能还好点,但对待台湾,日本国民基本上把它视作一个“国家”。不知道怎样的教育体系,或者媒体宣传造成了这一现象。其实很多日本人也知道香港和台湾属于中国,但他们还是习惯性地把这2个地区与中国并列,所以应该不是无知,那就是。。。

所以我有个不成熟的小建议,以后我们也要养成习惯,把冲绳(或许叫琉球更好)与日本并列。这绝对不是报复和针对,只是身为一个大国人民,我们得替与我们国家有着悠久渊源,友好交往的琉球国人,渴望独立的愿望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不能寒了友人的心,趁了敌人的意。

当然,也少不了内涵我们的,比如下面这条评论:

大意是:不管从哪个国家,什么理由来日本都可以,但希望文明观光,尊重日本的文化,这样我们相互都可以舒适些。

在文明观光这方面,我们的确有不足,但随着宣传和引导,另外现在出国的主力变成了年轻一代,情况有了非常大的改观,所以知错能改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把这种问题上升到地域人性的高度。

就拿日本人吐槽中国游客最多的问题就是大声说话,形容好似吵架一般。的确,相比日本人的和风细雨,我们说话的音调就有点像骤雨狂风。但这并不能说日本人就比我们更文明,文明肯定不是由音调决定的。

说话的音调其实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中国地大,在人口稀少的农村,人们不得不面对许多要靠大声呼喊来交流的情景,进而慢慢养成了大嗓门。另外中国人多,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去买早餐,店门口一般人流络绎,又靠近马路边,这样店内器械和店外马路上的车流等杂音交错,如果你像日本人那样,轻声细语的,“请给我个包子。”我估计店员即使能听到,也听不清,而且也会很快淹没在其他争先恐后的点单声中,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国的孩子不可能在出生时就比日本的嗓门大,是日后的生活环境慢慢形成了他们不同的风格。

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形成的原因,过程来达到更为科学和准确的判断,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人有中国式的素质,这不是我们民族性的缺点,这是我们身为泱泱大国的,应有的自信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日本   琉球   欧洲   音调   台湾   日本人   香港   风向   大意   中国   国家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