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红”变“长红”!丰乐河畔这个村做到了



阳春三月,枫杨树才刚刚抽芽,在徽州区西溪南举办的第五期“徽州市集”,不但吸引了上万游客前来,还吸引了央视《新闻联播》的报道。近年来,西溪南不仅在传统媒体上频频露脸,还在微博热搜、抖音榜单、小红书等自媒体中表现抢眼。西溪南的古村落、枫杨林,以及民宿、市集、咖啡等业态,都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自然教育、国宝搭建、音乐会等活动维持了稳定的流量,培育了丰富的业态。今年1-3月,西溪南旅游人数超8万人,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民宿入住人数同比增长144%。到西溪南去,成为一种常态,也成为来黄山旅游人的选择。西溪南,从“网红”变成了“长红”。
西溪南

西溪南村是中国传统村落,距今有1200年历史,拥有独具特色的水利遗产、园林建筑等文化遗存。沿丰乐河绵延6公里,两岸枫杨林规模之大在华东地区十分罕见,不仅景色优美,百鸟栖息,而且温度宜人,空气清新,是游客来到西溪南的必到之处,也是市民首选的摄影、亲水、休闲打卡地。



随着黄山高铁北站的开通,西溪南高效承接辐射,畅联长三角、京广深,成为苏浙沪及省内游客周末首选打卡地。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回归农村、找寻乡愁成为向往,为西溪南火热出圈再添薪柴。早在2015年,首批来自深圳的投资人就落户西溪南,精心打造民宿业态,打开了艺术家、设计师、企业家认识西溪南的窗口。目前已有85名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创业人士入驻西溪南,形成了望山学术研学集群、上村民宿集群、艺术、设计、手作等创意业态十余个,带动就业230余人。





与之相匹配的是,西溪南坚持绿水青山人人享有、人人有责的理念,以开放的态度推出无门票景区,让游客放慢脚步、放飞心灵、回归自然,年均客流量达到50万人次。从城市来到西溪南的一批批文创客,因为热爱、认同、融入了西溪南,珍视西溪南的文化和生态,积极为乡村规划建设建言献策,成为参与徽州村庄发展与管理的“新乡贤”,兴办经营的特色民宿、研学基地、艺术空间、设计机构、咖啡厅等业态,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旅游服务的重要载体,引领着当地村民投入到乡村建设中来,共同成为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举办徽州市集、森林音乐会等年轻活动,引入咖啡馆、书吧、研学等年轻业态,注重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运用,西溪南紧跟时代气息、时尚氛围,吸引年轻人和亲子游客。年轻化业态营造了开放自由的休闲氛围,差异化体验实现了由传统观光型向深度体验型的转变。如北大教授俞孔坚,引入了哈佛、剑桥等国际学术活动,为乡村带来了国际范,助力西溪南成为“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小镇”。丰富业态布局,紧扣村庄肌理、历史文脉,精心打造西溪南创意小镇,在全省首批特色小镇验收中排名第二,获得优秀等次,入选全国最美特色小镇50强。借助文旅流量,引入和培育了设计、艺术、学术、研学、文创、生态农业等一系列创意产业,不但拓展了游客的消费范围,更激发了西溪南蓬勃的创新力量,形成既与文旅互动、又互相补充的创意产业链,游客来到西溪南可以吃起来、玩起来、住下来,比如2022年村内诗莉莉文化精品民宿营收达到460万元,溪边55咖啡客流量超3000人,很多人是从跟风打卡变成了回头客。



注重包容性发展和开放式业态创新,让大批文创客在西溪南感受共鸣,一批新“徽州人”成功融入西溪南,主动当起了西溪南文旅的推荐官。很多当地居民也自发兴办起农家乐、乡村原宿,形成全域旅游的富民实惠。






从“网红”变“长红”
西溪南站在了乡村发展新的起点上
持续“长红”
西溪南必须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郑言
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163.com
编辑:胡晓苗 二审:程红妹 终审:徐海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徽州   黄山   客流量   市集   批文   创意   河畔   小镇   乡村   游客   特色   丰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