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15万新车要来:比亚迪或降价应对,二三四线电车遭冲击

#科技之巅#

文/王新喜

日前,据36氪报道,特斯拉正在为其新的低价车型,规划一幅宏大的产能版图。

根据36氪的报道,“这款低价车型是一个小号Model Y。特斯拉正在为其构建一个高达400万辆的年产能计划。而400万辆产能会分布在全球工厂,其中,北美的超级工厂将承担200万辆,德国柏林工厂和上海临港工厂分别承担100万辆。

事实上,早在一个多月之前,国外爆料称,特斯拉旗下新车信息就一直在传的沸沸扬扬。据此前报道,特斯拉Model 2将会在全新的平台上生产,相较于在售的另一款轿车车型Model 3,新车的生产时间成本缩短15%左右,重量轻30%左右,电池小25%左右,成本可降低37%,而它的单车毛利率也将超过20%。

据专业人士预测,新车预计最快将于今年三季度在上海工厂开启投产工作,国产后的市场起售价有望保持在15万元左右,未来也将与宝马i3、比亚迪海豹等纯电动车型展开竞争。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公开表示,制造一辆价值2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73500元)的电动汽车是从公司成立之初的梦想。

从种种迹象来看,特斯拉这款低价新车即将要来了。在笔者看来,如果特斯拉新车的售价下探到15万元,那么二三线纯电车型或遭遇重击,比亚迪或将进一步降价应对。

降价已经对特斯拉造成骑虎难下的局势,需要低价车型救场

从国内国际的环境来看,特斯拉面临的局势并不乐观。一方面是国内比亚迪的龙头效应正在形成。从3月份的国产新能源前十销量来看,比亚迪一家的销量是其余9家销量之和的1.8倍。堪称恐怖。在国内市场,特斯拉与比亚迪竞争其实已经略感吃力。

特斯拉持续的降价已经在拉低其品牌溢价,过去已经有二手车商表示不收特斯拉。从目前国内来看,特斯拉降价的效果也没有很好的把销量带动起来,许多消费者也表达了等待特斯拉持续降价或者推出低价车型的诉求。

尤其是特斯拉早前放出的电池消息,让业内的降价预期浓厚,早前在打价格战的时候,表态按照成本定价, 简单来说,过去特斯拉发起的这一波降价潮,也让特斯拉陷入骑虎难下的处境,只能接着降价才能达成那些持币待购的消费者的预期。

也因此,最新公布的季度新车交付量数据显示,特斯拉此前的大幅降价,只带来交付量的小幅增长,投资人担心特斯拉这样的做法只会影响到未来的利润率,但是特斯拉又不得不这么 做。

从国内的政策方向来看,包括国6A延迟,购置税取消在即,王传福希望购置税延长到2025年也是站在整个新能源车企的利益角度。

燃油车还在大幅降价,国6A延迟,意味着燃油车降价周期延迟。在价格战的刺激下,原本消费者最初的购车意愿其实是很强烈的,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在观望。一是因为降价的车型太多了,很多人已经看花眼了。二是大家都怕买贵,毕竟在国六B真正实施之前,一降再降不是没有可能。

因此,在这种市场营造的大氛围下,特斯拉低价车型的推出就显得有必要了,特斯拉有降价的底气,一体化压铸技术是国内新势力玩家还不具备的技术。特斯拉可以从电池成本与一体化压铸技术两个层面来卷下沉市场。

从产品来看,未来特斯拉要完成高销量目标,仅靠现行的两款主力车显然是不够的,相比国产新能源的迭代速度,特斯拉现在的3和Y都老化了,比如座舱、内饰、空间等都变成了竞争劣势。这款低价新车也一直被外界寄予厚望。况且,上海跟特斯拉有对赌协议。如果产量没达标,是要交几十亿的税还有土地使用费,所以在相对协议划算的情况下,特斯拉让利确保销量对它来说很重要。

二三线新势力会遭受冲击,蔚来理想安全,混动车型影响不大

特斯拉低价车型的推出,新势力遭受一定的冲击。许多新势力都是以纯电+增程两条腿为主,特斯拉打的是纯电市场,与特斯拉处于同一价格区间的新势力,包括威马、天际、零跑、哪吒、甚至小鹏等等,都将遭受特斯拉新车的压力,与特斯拉来到了同一主场。到底打不打的过,要看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了。

首先特斯拉低价新车推出,与之处于同一区间的新势力的压力来自于,无法在同一价格层面比产品力与成本控制力。

正如理想CEO理想说,这个行业最大的压力就在于头部能打价格战。而根据据马斯克此前,其墨西哥工厂将采用“拼乐高”式的制造方式,这可以将操作空间密度提升44%的同时,空间利用效率也提升30%,最终实现生产线占地面积减少40%以上,对比Model Y生产成本减少50%。

特斯拉在大幅降价后还依然维持着超过20%的净利润率,成本实在低得吓人。

从目前来看,哪吒、极氪、零跑、广汽埃安的众多车型都处于这一区间,特斯拉低价车型对这些二三线新势力会构成一定的压力。包括零跑C11、广汽埃安Aion Y/S系列,哪吒U、几何A等产品。

但是特斯拉并不是没有短板,在中国市场,特斯拉的短板在于过去的刹车门事件对其品牌产生了影响,部分消费者购车产生了顾虑,尽管特斯拉的刹车门事故或多数与单踏板模式下,车主误踩油门当刹车相关,但其单踏板模式目前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与质疑。

这种强制动能回收模式,增加了误踩油门的隐患,成为许多用户买车一大顾虑,从目前的业内讨论来看,“单踏板模式”该不该禁用、是否反人类引发了广泛讨论,也成了部分消费者不选特斯拉的理由。

许多习惯了传统驾车模式的车主或者刚拿到驾照的新手司机,可能并不愿调整自己的驾车肌肉记忆,从而更加倾向于国产新能源,这也是特斯拉降价后效果不及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特斯拉15万低价车型到底会有多大的冲击,客观来看,目前很难预料,我们在讨论特斯拉的成本控制力与产品力的时候,也不能忽略了部分消费者对于安全隐患与产品使用的习惯与认知。这部分顾虑较多的消费者,可能依然会选择国产新能源。

10万-20万级别的市场,不仅仅是特斯拉会切入,随着新能源市场会进一步扩大,注定会有更多的新能源车杀入这一区间,从目前来看,相对于特斯拉,主流新势力纯电玩家如果把价格打到与特斯拉同一区间,也不具备同价位的产品竞争力与成本控制力。

国产新势力的优势在于基于国情的产品差异化痛点研究以及服务品质,不少品牌的购车体验、差异化设计和售后服务方面已经做到一定的高度。

从蔚小理来看,理想、蔚来表现相对稳定,从这两家的定价与打法来看,其用户群大多是在30万以上区间,可能不会是特斯拉低价车型的购车群体。

客观来看,目前30万价位的国产新能源汽车,不管是定位、级别还是配置都超过了同价位的特斯拉,比如理想L8,L9全系标配空气悬架,而model3是没有的,空间内饰也做到一定竞争力,蔚来的换电模式也是一种差异化竞争力。

因此,对于新势力来说,特斯拉低价新车冲击是二三线新势力产品力与竞争力相对偏弱的车型,小鹏、零跑、威马、极氪等车企会承压。不过,国产新能源汽车中,有一半的车型是增程式电动或者油电混动,很多车主都有开长途的需求,他们是不可能买纯电动汽车的,即使特斯拉大幅降价也改变不了他们。不过这些车企的纯电车型将因此承压,需要思考及时应对了。

特斯拉低价车型杀入比亚迪基本盘,或逼迫比亚迪降价

特斯拉这两年一直没有新品,而比亚迪是车海战术在走量。过去一段时间特斯拉销量不振,部分原因也归因于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在等待特斯拉新车发布。

在中国汽车市场中,消费者的大盘在于10万至20万的车型,纵观国产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在这个价格区间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也具备一定的定价权。

特斯拉新车直接杀到了比亚迪的主场——20万以下,比亚迪王朝系列会遭遇一定的压力。

在过去,比亚迪一直是依靠20万以下的性价比车型来支撑起销量大盘,2023年3月,秦系列销量40850辆,环比增长33.76%;元销量40400辆,环比增长20.2%;海豚销量30077辆,环比增长31.56%。宋系列销量为40510辆,环比下滑22.69%。海豹销量为6000辆,环比下滑22.62%。

可以看出,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以及合资车企此前的降价,比亚迪中端车型宋、海豹销量环比下滑,受到了影响,但基本大盘影响不大。

特斯拉15万新车,可能对比亚迪的海豚与宋、元系列进一步造成冲击,从目前透露的参数来看,这款新车对比亚迪王朝系列来说,在配置上以及续航、智能化等层面存在优势,比亚迪的压力肯定存在,特斯拉定价与配置肯定也是基于市场竞品做了精细的研究。

不过,客观来看,比亚迪在中低价格区域,其定价权和影响力更显著,关键比亚迪身上有技术标签,品牌影响力在形成,其产品力也得到了市场验证,即使特斯拉开始进军这一价格区间的车型,也难对比亚迪构成实质性的冲击,要扭转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及品牌认知,特斯拉光靠一款低价新车,还很难做到。

总的来看,特斯拉15万甚至更低的低价车型的推出,鲶鱼效应是存在的,极有可能会逼迫比亚迪王朝系列进一步降价,或者也推出同类型低价车型实现对标来应对冲击,总体而言,比亚迪压力存在,但是可能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大。

特斯拉低价新车带来的鲶鱼效应有多大,这要看特斯拉新车的产品表现力,能否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形成稳定的口碑效应。

面对特斯拉即将到来的低价车型,混动车型相对是安全的,对于纯电车型来说,二三线新势力当前的定价一定要理性了,现在二三线纯电车本身的BOM成本,还是要明显高于插混(包括增程)和油混车型,也远远高于纯燃油车的。要生存,与特斯拉打成本战是打不过的,关键是如何在10~20万区间比拼产品力与服务能力以及基于国情的用户痛点的差异化创新,才是关键,在这方面,二三线新势力压力会很大。

不过,购车决策是复杂的,涉及到多个因素,例如车辆性能、安全性考量、品质品控、价格、品牌声誉、可靠性和维护成本等。国产二三线新能源不妨从这些角度入手,将其做到更好,否则将可能因此而迎来生存危机。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特斯拉   新车   低价   销量   新能源   电车   区间   车型   新势力   消费者   成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