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祭拜祖先:“为什么要过清明节?”

01


今天清明。


早上要带儿子去爷爷奶奶家祭拜祖先。


儿子不太乐意:“上周六我们不是去扫墓了吗?为什么今天还要拜?”


我告诉他,因为每个地方风俗不同,我们这边风俗便是清明节当天还需在家祭拜一次,也就是过清明。


为什么要过清明呢?


我想,这也是令很多孩子困惑的地方。


因为他们年龄尚小,不懂传统节日的传承,也无法共情大人的情感,更不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


所以,我们才需要给他们补上死亡教育这一课,并告诉孩子清明节蕴藏的含义。


其实,不止很多孩子不懂,不少外国人也会在网上发出疑惑:


“中国人每年孜孜不倦地祭拜祖先,真的会得到祖先的庇佑吗?”


但其实,我们每年天南地北返乡,家人齐聚,为逝去的人上一柱清香,并非相信鬼神灵魂,相信先人真能庇佑我们。


更多的是对先人的缅怀,相信亲人的爱不会消失,我们也不会忘记他们。


在这一天,寄托哀思,追忆往事,诉说衷肠,


这是对先人的尊重与怀念,并记得带着他们的爱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


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恐惧死亡,


而要学会直面死亡,接受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02


然而,我们似乎很少有人能如此坦然。


死,这个字眼,透着痛苦与悲伤。


亲人离世,让人无法淡定,也无法释怀。甚至很多人多年仍将这份情感压抑心底,生怕触碰心底最深的伤痕。


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小时候,我便有这个遗憾。


记得14岁那年,爷爷因突发脑中风躺在床上,一声声呻吟,让我胆战心惊。


而等到他走的那一天,我感觉像被冰浇了一样,全身发冷,恐惧从心底往外蔓延。


葬礼上,看着放眼望去的人群,齐刷刷穿着孝衣,围着棺材一圈又一圈,边哭边缓缓前行,我感觉自己的心快从嗓子眼跳出来。


我无法接受一个活生生的人,竟然就这样死了。


所以,他躺在棺材里,我却一步都不敢靠近,没能见他最后一眼,作最后告别。


很长一段时间,回忆便化成生活日常,怎么都走不出来。


我时常会回想起爷爷的音容笑貌,回忆他带我逛街买衣服、带我去吃好吃的,还因为我成绩好奖励一块漂亮的手表。


也时常想起他的教诲:

“读书是最好的出路”;

“英语很吃香,要好好学”;

“学习要劳逸结合”。


每年清明节,只要去祭拜爷爷,我都无比虔诚,心里还会默默跟他说说话。


而随着年龄、阅历增长,也看了很多死亡教育的书,我对生命有了更多认识,慢慢接受他的离去,并学会释然,彻底放下恐惧和遗憾。


与此同时,我也懂得,亲人虽逝,但爱仍在。


03


我们需要带着亲人的爱,继续勇敢前行。


然后,在一个特定的日子缅怀他们。


所以,我觉得无比感谢老祖先,能设置一个这样的节日。


让我们将自己从世俗中抽离出来,静静地跪在先人面前,诉说自己的思念,并带着对他们的爱,回到现实,过好当下。


因此,我们也要教会孩子,让孩子对这份传统节日保持一份敬畏之心,心怀虔诚,为先人献上最真诚的缅怀。


如此,他们才能懂得,为何清明这天,无数人需要放下一切繁杂,在先人面前供奉香火,并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清明节   祖先   孩子   传统节日   先人   清明   爷爷   心底   恐惧   亲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