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S: 钙钛矿表面 Fe 位点和 Sr 空位对OER晶格氧氧化的关键作用

全文简介

钙钛矿催化剂上通过晶格氧氧化(LOER)进行的析氧反应最近因其低反应能垒而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然而,由于钙钛矿的表面结构在催化过程中是动态的,因此 LOER 的活性位点和影响因素仍不清楚,这严重限制了高效钙钛矿催化剂的开发。 在此,通过使用灵活的蚀刻方法,我们为 LOER 设计和制造了具有表面 Fe 位点和 Sr 空位的高效 La/Sr 基钙钛矿催化剂,并建立了 LOER 与动态表面结构之间的关系。 理论计算和先进的原位表征,例如原位 X 射线吸收近边结构 (XANES) 和原位拉曼,已经证明表面 Fe 位点充当 LOER 的催化中心,而 Sr 空位可以通过升档促进 LOER 氧气 2p 水平。 此外,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 (tof-SIMS) 和微分电化学质谱 (DEMS) 结果表明,钙钛矿上的 LOER 是通过吸附的 16OH 转化为 Co-18O-16O 的晶格氧动态变化实现的 在 18O 同位素标记实验中。 合成的 La/Sr 基钙钛矿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 OER 催化性能,高于 RuO2/C 催化剂。 这项工作不仅证明了表面 Fe 掺杂和 Sr 动态溶解在实现高效 LOER 方面的关键作用,而且为设计高性能钙钛矿催化剂铺平了道路。

结果与讨论

图1 催化剂结构的表征。 (a) 合成 Fe'-LS'C 的蚀刻策略示意图; (b) LSC、LSCF 和 Fe'-LS'C 的 XRD 图; (c) LAO-LSC 蚀刻前后的 AFM 图像和线扫描; (d 和 e) 蚀刻后 LAO-LSC 的 HAADF 图像、EDX 映射和 EELS 映射; (f) LSC、LSCF、Fe'-LS'C 和标准 Co3O4、Co 箔、CoO 和 Co2O3 的归一化 Co K 边 XANES 光谱作为参考。 K边位置采用积分法确定; (g) LSC、LSCF、Fe'-LS'C和相应标准样品的FT k3χ(R) Co K-edge EXAFS光谱; (h) 具有 Fe'-LS'C 二维投影的 3D 轮廓 WTEXAFS 图; (i) LSC、LSCF 和 Fe'-LS'C 的 ICP-AES 结果。

LSC 和 La0.5Sr0.5Co0.8Fe0.2O3 (LSCF) 是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 如上所述,具有表面 Fe 位置和 Sr 空位的钙钛矿可以实现有效的 LOER。 我们使用灵活的 Fe 蚀刻方法合成具有表面 Fe 位点和 Sr 空位的目标钙钛矿 LSC,命名为 Fe'-LS'C,如图 1a 所示。 Fe3+溶液的酸性环境有利于Sr的浸出,钙钛矿表面的Fe离子有利于表面Co的置换。如图 2b 和图 S6–S15 (ESI†) 所示。 LSCF 显示出与 LSC 相似的衍射峰,这与早期的工作一致。Fe'-LS'C 也显示出与 LSC 相似的衍射峰,但 Fe'-LS'C 的峰略微移动到更高的角度。 峰值移动可归因于 Sr 的浸出,这导致钙钛矿晶格的收缩。 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蚀刻后Fe'-LS'C的表面变化,如图2c所示。 Fe'-LS'C的表面粗糙度(Rq)为12.4 nm,远大于LSC(6.6 nm),表明Fe'-LS'C比LSC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 为了确保 Sr、La 和 Fe 位点的存在,Fe'-LS'C 通过能量色散 X 射线光谱 (EDX) 映射和电子能量损失光谱 (EELS) 映射进一步表征,如图 2d 和 e 所示。 高角度环形暗场 (HAADF) 图像显示 Fe'-LS'C 保持标准的立方钙钛矿,与 XRD 结果一致。 图 2d 中 La/Sr 的 EDX 图清楚地表明 Fe'-LS'C 中存在 Sr 和 La。 EDX 和 EELS 映射中 Fe 的分布表明 Fe 原子主要存在于 Fe'-LS'C 的表面。 Fe 的总含量被确定为 2 at%。

性能测试

图2 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质。 (a) LSC、LSCF 和 Fe'-LS'C 在 1.0 M KOH 中以 10 mV s-1 的扫描速率和相应的 Tafel 图的 LSV; (b) LSC、LSCF 和 Fe'-LS'C 模型; (c) LSC、LSCF和Fe'-LS'C的循环伏安曲线; (d-e) LSC 和 LSCF 电解质的 ICP-MS 测试(在 0.1 M KOH 中,1.6 V vs. RHE); (f) 不同电位下 Fe'-LS'C 的归一化 Co K 边 XANES 光谱; (g) Fe'-LS'C在不同电位下的FT k3χ(R) Co K-edge EXAFS光谱; (h 和 i)Fe'-LS'C 的原位拉曼光谱和原位拉曼映射。

在碱性介质中研究了具有表面 Fe 和 Sr 空位的 Fe'-LS'C 催化剂的 OER 催化性能。 在循环伏安法激活10个循环后测量LSC、LSCF和Fe'-LS'C的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曲线,如图3a所示。 Fe'-LS'C 在 1.54 V vs. RHE 时显示出~10 mA cm-2 的电流密度,在相同电位下分别比 LSC 和 LSCF 高 7 倍和 6 倍。我们还比较了各种样品的循环伏安趋势,如图 3c 所示。 Fe'-LS'C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循环中显示出相对稳定的OER催化性能,LSCF显示出OER催化性能略有改善,而LSC显示出OER催化性能略有下降。 之前的一些研究也发现,LSCF 的 OER 催化性能在 OER 过程中不断提高,而 LSC 则相反。这些趋势与理论计算结果非常吻合。 在 OER 过程中,从具有表面 Fe 位点的 LSCF 中浸出 Sr 将激活 LOM 以提高催化性能,而从没有 Fe 位点的 LS'C 中浸出 Sr 将导致 OER 催化性能的变化很小。 因此,表面 Fe 位点对于 Fe'-LS'C 的高 OER 催化性能至关重要,因此具有表面 Fe 位点和 Sr 空位的 Fe'-LS'C 显示出比 LSC 和 LSCF 高得多的催化性能。

为了进一步研究 Fe'-LS'C 的 OER 催化活性增强的原因,我们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量化了 OER 循环期间的电解质组成,如图 3d 所示。 我们发现在 OER 期间 Sr 的浸出过程发生在 LSC 和 LSCF 中,表明 Sr 空位的形成。 从 LSCF 中浸出 Sr 比从 LSC 中浸出更明显,这有助于提高 LOER。 La 的浸出可忽略不计,如图 3d 所示,这表明只有 Sr 浸出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这与之前的研究一致。为了研究动态电化学性质并确定催化剂的活性物质,我们进行了原位 XANES 表征(图 3f、g 和图 S25–S28、ESI†)。 如图 3f 和 g 中在 1.23-1.63 V vs. RHE 下测量的 Co K 边缘 EXAFS 光谱中观察到的那样,Co 在 Fe'-LS'C、LSC 和 LSCF 中的能量位置与 Co2O3 的能量位置重叠 ,表明三种钙钛矿的 Co 阳离子在 OER 过程中被氧化为 3+。

通过晶格氧动态变化证明了Fe'-LS'C的动态电化学性质。 Fe'-LS'C 和 LSC 的原位拉曼表征如图 3h、i 和图 S29、S30(ESI†)所示。 481、521 和 690 cm 1 处的峰分别归因于氧离子的 Eg 弯曲、Eg 四极振动和 A2g 呼吸模式。 如图 3h 所示,Fe'-LS'C 典型峰的强度显示随着电位的增加而降低,并且这些峰在高于 1.53 V vs. RHE 的电位时几乎消失。 然而,这些峰在原位测试后恢复。 因此,OER 过程中 Fe'-LS'C 的结构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根据原位 FT Co K-edge XAFS 分析的结果,Odef 的峰值对于 Fe'-LS'C 在 1.63 V 相对于 RHE 的电位下大大增加,这表明动态氧空位运动。 因此, 图 3h 中 Fe'-LS'C 消失的拉曼峰可归因于 LOER 期间的动态氧变化,这打破了钙钛矿的振动模式。为了提供对原位拉曼结果的严格评估,在 如图 3i 和图 S29、S30(ESI†)所示进行原位拉曼映射。 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在 1.63 V 的 OER 期间,690、521 和 481 cm-1 处的峰消失,并且这些峰在开路 (OC) 的 OER 之后再次出现,如图 S29 和 S30 所示(ESI† ),这进一步表明了 OER 过程中晶格氧的动态变化。

图3 催化性能的 pH 依赖性和催化剂上的高效 LOER。 (a) LSC、LSCF 和 Fe'-LS'C 在 1.0 M KOH (pH 12.5–14) 中以 10 mV s-1 的扫描速率和相应的 Tafel 图的 LSV; (b 和 c) LSC、LSCF 和 Fe'-LS'C 的 pH 依赖性和 Tafel 依赖性; (d) 通过晶格氧氧化在 Fe'-LS'C 上进行 OER 的示意图; (e) 18O 标记的 LSC、LSCF 和 Fe'-LS'C 的 tof-SIMS 表征; (f–h) DEMS 测试和 LSC、LSCF 和 Fe'-LS'C 的 18O16O/16O2 比值。

上述结果解决了OER过程中Fe'-LS'C表面Fe位点和Sr空位的真实活性位点和动态表面变化的问题。 现在我们的注意力随后集中在 Fe'-LS'C 对 LOER 的影响因素上。 我们简单地用 KOH 在 12.5 和 14 之间改变电解质的 pH 值,在 10 mV s-1 的扫描速率下,不同电解质中 LSC、LSCF 和 Fe'-LS'C 的 LSV 以及相应的 Tafel 图所示。LSC、LSCF 和 Fe'-LS'C 均表现出强烈的 pH 依赖性,但 Fe'-LS'C 更为显着。 具有 pH 依赖性的 Fe'-LS'C 的催化活性表明非协同质子-电子转移 (NCPET) 过程。

我们通过 tof-SIMS 上的 18O 同位素标记实验进一步证实了 LOER 过程中 Fe'-LS'C 的晶格氧交换过程,如图 3e 所示。 结合之前的研究,晶格氧交换表明Fe'-LS'C伴随着晶格氧的释放和再填充。LSC,LSCF和Fe'-LS'C的18O峰面积比约为1 :1.14:1.83。 LSCF的18O峰面积略大于LSC,这与DFT计算和pH依赖性实验的结果一致。 Fe'-LS'C 的 18O 峰面积远大于 LSC 和 LSCF,表明 Fe'-LS'C 与 LSC 和 LSCF 相比进行了最显着的晶格氧交换。 为了直接捕获 LOER 的证据,即 Co-18Olattice-16Oadsorbate (Co-18O-16O),我们进行了 DEMS 测试,如图 4f-h 所示。 我们使用 18O16O 和 16O2 的比例来避免空气中 18O 的自然丰度的影响。 可以看出,在相同的 CV 电位范围内,Fe'-LS'C 表现出最显着的 Co-18O-16O 信号。 此外,我们还比较了通过电流密度归一化的 Co-18O-16O 信号,如图 S34(ESI†)所示,可以看出 Fe'-LS'C 仍然显示出最显着的峰值信号。 因此,上述结果表明,与LSC和LSCF相比,Fe'-LS'C表现出OER的晶格氧交换和释放过程以及最有效的LOER。

图4 碱金属离子对催化剂电催化活性的影响。 (a) KOH、NaOH 和 LiOH 中 LSC、LSCF 和 Fe'-LS'C 的 LSV,扫描速率为 10 mV s-1; (b–d) 用于 DFT 计算的 LS′C、LSCF 和 Fe′-LS′C 模型的可视化表示; (e) LS'C、LSCF 和 Fe'-LS'C 的微分电荷分布线扫描。

电解质环境对催化剂的影响最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碱金属离子对 LOER 的机理有明显的影响,可以改变催化剂表面的氢键网络(图 S31,ESI†)。 我们发现采用 LOER 工艺的 Fe'-LS'C 表现出显着的碱金属离子依赖性,如图 4a 所示。 LSC、LSCF 和 Fe'-LS'C 在 Li+ 电解质中表现出相似的 OER 催化性能,而在 Na+ 和 K+ 电解质中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性能。 LOER伴随着两个OH吸附过程,即OH吸附和OH填充(分别为图S1和S2(ESI†))。 以前的报告发现,Li+ 比 K+ 和 Na+ 能更好地稳定 OH 中间体,因此我们假设 K+ 比 Li+ 和 Na+ 对于 LOER 过程更有利。我们建立了三个模型来模拟地表水和碱金属阳离子 分别为 Li+、Na+ 和 K+,如图 5b-d 所示。 从DFT计算结果(图4b-d)可以看出,K+可以保证分离的OH的存在,使得催化剂上更容易发生LOER过程。 水层和钙钛矿之间电子相互作用的影响对于上述三种模型是相似的(图4e)。 上述结果表明,碱金属阳离子可以影响表面水分子层的结构,从而提高LOER催化性能。

结论

总之,我们已经确定 La/Sr 基钙钛矿中的表面 Fe 位点和 Sr 空位是 LOER 的关键。 通过蚀刻法成功合成了具有高密度表面 Fe 位点和 Sr 空位的 Fe'-LS'C 钙钛矿,其在电解池和 MEA 配置中均显示出优异的 OER 催化活性。 Fe'-LS'C 钙钛矿的结构已通过 AFM、EDX、EELS 和 EXAFS 表征。 根据理论讨论,表面 Fe 位点充当催化 LOER 的催化中心,而 Sr 空位可以通过提高 O 2p 水平促进表面晶格氧的氧化,从而很好地促进 LOER。 原位 XANES、原位拉曼、tof-SIMS、DEMS 和 pH 依赖性表征进一步证明了 Fe'-LS'C 催化剂的有效 LOER。 这些发现不仅突出了 LOER 与钙钛矿动态表面结构变化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而且为合成高效 OER 催化剂提供了新策略。 本文所示的理论计算与原位表征的结合可以以一种通用的方式解决,以合理设计具有高性能的催化剂,用于其他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Key roles of surface Fe sites and Sr vacancies in the perovskite for an efficient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via lattice oxygen oxidation. Energy Environ. Sci., 2022,15, 3912-392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晶格   空位   表面   电解质   表征   原位   光谱   依赖性   催化剂   性能   作用   关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