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教材”再现江湖!

近日,一则儿童读物中出现脏话连篇,引起广大网友热议。

3月28日,河北保定的张先生在网络上发布一则信息,因为女儿要参加演讲比赛,他陪女儿在图书馆购买儿童读物。查找过程中,张先生随手拿起一本书阅读,没想到书里的内容让其大跌眼镜,多处脏话连篇,“TMD”这一类词语频频在书中出现。

帖子里配了几张照片,可以看到这是一本名叫“撞见怪老头儿”的作品,封面印有国际安徒生奖,名家经典童话字样。

最过分的地方,一篇不到百字的内容里出现了三个脏话,让人极度不适应。

“BTM戳着呀!”,“NTM的这混蛋!怎么野到现在才回来”

这名家长愤怒的表示:”现在不仅吃东西有毒,读书也有毒了,这样下去,学子们长时间被这些污晦的词语影响,未来祖国的希望总有一天被吞噬。现在国家对电视上的不良画面管控的那么严格,对这些读物没有任何人管吗?”

这位家长的帖子在网上发酵后,3月29日,出版社做了回应:说这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孙幼军的作品,是属于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正是教育孩子不要说脏话,建议家长们看完全文。

出版社这种不以为然的态度,不但没有平息事态,反而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

有的网友说,家长的确有些断章取义,过于紧张了。孩子身边就没有说脏话的人吗?难道让孩子生活在真空状态吗?

也有的说:儿童读物出现这种脏话就是不应该,出版社不能一句“欲扬先抑”就能应付了事。

面对网上众说纷纭,我特地找来这篇出现脏话的童话看了看,跟大家分享一下大概内容。

站在成人的角度,《撞见怪老头》这本童话集从内容上来说,构思很巧妙。它主要讲了一名叫赵新新的五年级小男孩与偶遇的“怪老头儿”之间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妙趣横生。

这本书共收录了4篇童话,而出现“不当内容”的是书中《蓝色的舌头》一文。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父亲,他在孩子的书包里发现了一个“蓝色的舌头”,只要孩子们把它装在嘴里,就会“出口成脏”。这位父亲无意中把蓝色舌头安装到自己口腔中,之后就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最终,制造“蓝色的舌头”的人被绳之以法。

可以看出,故事实际上是想表明说脏话的不良后果,而且最终“制造脏话的人”,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说实话,看完这篇童话,我内心也有一刻游移:到底是家长过于紧张,还是作者的表达方式确实低俗?

但看到有网友说:很多世界名著里不是也有脏话吗?恰恰是这句话让我顿悟,健康的书籍也是有界限的。

为更好的论证这个问题,我们搜索几篇中外名著的片段看一看。

《红楼梦》:凤姐骂贾蓉:“天打雷劈,五鬼分尸的没良心的东西!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成日家调三窝四,干出这些没脸面,没王法,败家破业的营生。你死了的娘,阴灵儿也不容你!祖宗也不容你!还敢来劝我!”一面骂着,扬手就打。

《罪与罚》:“这个外来的傻娘儿们,这个高傲自大的贱货,这个微不足道的外省女人,只不过因为她是个什么少校的遗孀,来京城是为了设法请求发给她抚恤金……”

《西游记》:看过西游记原著的人都应该知道,孙大圣是最喜欢骂人的了,骂那些妖怪们“作死的孽畜、剥皮的畜生、讨死的怪物、作死的毛团”,骂猪八戒则是:“找打的夯货、馕糠的夯货、尖嘴的夯货、孽嘴孽舌的夯货、淫心不断的夯货”等等。

此外,《水浒传》里那些草莽英雄们,更是脏话不离口,其中“直娘贼”出现的频次最多,这是一句妥妥的脏话,意思相当于现代白话中的“CNMD”。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因为中外名著中有这些脏话,我们就可以忽略掉儿童读物里的脏话,无需“大惊小怪”吗?

不,不是的,我们从两方面去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世间任何事都讲究与时俱进,包括教育孩子。

比如我们这一代,小的时候下河摸鱼、上树偷枣,到点匆忙回家吃饭,一路狂奔摔得浑身是伤也没人管。

但是现在呢,有多少家长能接受这种放养式教育?首先现在的社会环境不允许,谁能放心孩子自己跑出去野?其次,现在年轻父母养育孩子,都是按书本来,冲奶粉的水质、比例、温度都有严格要求。从过去的“放养”到如今的“精养”,不能不说是时代和人类观念的进步!

说回到书籍,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学生有谁不痴迷琼瑶?那时候谁手里有一本琼瑶小说,就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即便到了21世纪初,《几度夕阳红》、《还珠格格》、《烟雨蒙蒙》等电视剧播出,也是屡创收视新高。

可是今天呢?随着人们文化素质、价值观的改变和提升,琼瑶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早已逐渐被大家摒弃,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琼瑶的作品“三观不正”。

有人会说,即使书里不讲,周围也会难免有人说脏话,阻挡不住。这个的确是,但是我只问一句:书籍是灵魂的营养品,如果营养品里混进了砂砾,你要不要给自己的孩子吃?

所以说,时代不同了,观念不同了,有些东西就得改变。以前认为一句“TMD”没什么,可是现在生在这样一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人人讲礼貌、讲素质,一句国骂就会显得很突兀。

其次,那些中外名著的受众群体是成人,不能跟儿童读物相提并论。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的确可以让我们见识到更加广阔的世界,在书中可以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但是并不是只要是健康的书籍就适合所有的人读。

例如《废都》、《白鹿原》这种书,也是名家作品,你会推荐给自己的孩子读吗?即便是高中生我也不倡导,因为他们的人生观尚不成熟,缺乏定力,尚不能完全领悟有些著作中,真正要表达和宣扬的东西。一些不适合他们这个年龄的语言、行为和三观可能会被他们一并吸收,影响他们今后的成长和为人处事。

前段时间引领收视狂潮的《狂飙》,说起来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剧中塑造的反面人物高启强,被很多人喜爱和支持,其实这就是一种错误价值观的体现。

人们为什么喜欢高启强?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都有过像高启强那样被人踩在地上碾压的经历,所以他们都希望自己能高启强附体,有朝一日将所有碾压过他们的人踩在脚下。

可是大家都忽略了,现实中有几人能成为高启强?假如那被浇筑在水泥里的、被搅碎铺在公路上的尸体是我们的亲人,你还会喜欢高启强这个人物吗?

至少,看到摔死的李响,消失的陆寒,我心里是无比痛恨高启强的。

反过来,成人尚且被高启强那种黑社会大哥的风采所迷惑,忽略了他最终的结局是受到法律的严惩。那么,那些价值观尚不成熟的孩子们呢?

所以,即便是一些健康的著作,作为孩子,也应该选择性的去读。

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时,每到一个阶段,学校都会推荐一些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读的书籍。

那些带着拼音的儿童读物,可以想象是给多大的孩子看的,他们的世界纯净可爱,模仿力强,君不见四五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喊老六,就是见证。

一句“TMD”不一定能让他们学坏,但是的的确确会污染他们清澈的眼睛和水晶般的心灵。

书籍本是一个传播正能量的渠道,在人们的印象中,书中的内容都是正确的,都是经过层层审核才能发布的。所以,儿童读物中出现脏话就是一种失误。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在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社会影响下,最终会变成一幅幅独一无二的画卷。

每个人都会为人父母,每个家庭都有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守护好这些白纸,别让它们溅上污点。

所以,净化儿童读物,绝不是小题大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欲扬先抑   西游记   儿童读物   脏话   舌头   童话   家长   教材   书籍   江湖   孩子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