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14nm!华为完成芯片自主化重要技术攻克

正式确认!华为实现14nm EDA工具国产化,缺芯困境要解决了?

在2023年开年之际,徐直军曾表态:“华为度过了转危为安的2022年!”对于这句话外界一直持有“保留”态度,也不敢做过多的“假设”,理由在于拜登团队试图升级对华为4G、WiFi等等领域的限制。

3月24号,徐直军给出了答案,其官宣:“联合国内优质的EDA企业,华为设计团队成功突破了14nm以上工艺所需设计工具,14nm以上EDA软件基本实现国产化,全面的验证将会在2023年完成!”

而这或许就是“2023华为王者归来”的前兆,华为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在于芯片的供应上,实现了EDA软件的突破,配合上中芯国际的14nm工艺,华为的缺芯问题是否能够解决了呢?

中国半导体的处境

自从华为5G诞生之后,就被老美加入到了“实体清单中”,以莫须有的“网络安全”为由,劝说同盟国放弃合作,这也直接导致华为在欧洲市场20余年的努力付之东流,欧洲国家单方面放弃合作,也让诺基亚和爱立信白白捡了便宜。

好在华为5G技术高度自研,且还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已经坐稳了“全球第一”的宝座,任何国家想要布局完善的5G网络,都绕不开华为技术专利,老美的“狼子野心”根本起不到作用,随后就开始从供应链优势上下手,全面阻断了华为的芯片供应渠道。

任正非在整个过程中不卑不亢,丝毫不在乎老美的“胁迫”,启动了芯片产业的自主化体系建设,在国家的不断呼吁之下,国内半导体企业也放弃了对于西方国家的幻想,参与到了华为的整个国产计划中。

就在前不久,任正非在“难题揭榜”火花奖专家座谈会上公布了成绩,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华为完成了对于13000+颗器件的替代开发,以及4000+电路板的反复换板开发,同时还完成了78款软硬件工具的替代,为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布局奠定了基础。

根据数据统计,在Mate 50机型中,华为国产化的零部件占比突破60%以上,替换掉了所有能够替换的进口零部件,在华为的带动之下,“国货”也逐步开始被国人认可,特别是国产芯片被大量利用,2022年累计砍单了970亿颗的进口芯片。虽然数据足够漂亮,受限于芯片规则的影响,国产芯片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在美日荷三方协议签订之后,DUV光刻机的获取将被禁止,意味着国产技术无法实现突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产工艺将会被“锁死”在14nm水平。

但这次华为对于EDA软件的突破,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希望,虽然造芯过程最复杂的在于制程工艺环节,但研发设计却是最核心的,其中所要用到的EDA软件、指令集架构,就毫比房子的“地基”般重要,此次华为的突破能否为中国半导体带来什么改变?

华为的缺芯困境要解除了?

目前全球唯一的移动端指令集架构ARM,已经宣布停止对华为授权,同时三大EDA软件厂商,也被禁止向华为提供任何技术支持,这也是华为芯片研发设计“卡顿”的原因,不过如今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

阿里联合华为深入优化的开源RISC-V生态,已经开始应用于实际,多款搭载RISC-V架构的服务器芯片已经量产,后续将辐射到更多的行业中,预计等到2025年,就能够搭载在手机上使用了。结合华为实现的14nm EDA工具,配合上中芯国际的14nm工艺,而最终的封装测试一直都是中企的强项,这样一来整条产业链算是完成了,如果华为的芯片堆叠工艺有所突破,或许还真能解决高端芯片供应问题。

显然麒麟芯片的恢复供应,才是目前华为的重中之重,但这一切在新手机畅想60发布之后,这一切就有了眉目,据悉这款手机搭载的是710A芯片,采用的是中芯国际14nm工艺打造。

中芯国际也是“实体清单”中的企业,按道理没有获取授权,是不能为华为代工芯片,但自从三方协议签订之后,DUV光刻机的出货被限制,中芯国际也就没有任何顾虑了,这也直接促成了两家企业的重新合作。

对于华为而言,中低端的麒麟芯片能够回归,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了,可以说除了高端手机业务之外,其它的一切产业都能恢复正常状态,这对于布局完全自主化的芯片产业链来说,显然是又近了一大步,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华为   麒麟   芯片   光刻   产业链   半导体   架构   困境   自主   工艺   工具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