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海内第一名塑”的中国四大名刹之一-山东灵岩寺

灵岩寺坐落于泰山西北麓,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境内。始建于东晋,兴于北魏,盛于唐宋,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灵岩寺以其悠久的宗教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自唐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位列其首。素有“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之说。


寺周群山环抱,深奥幽邃。寺内外摩顶松、千岁檀、朗公石、"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胜景别具情趣。寺内有千佛殿及殿内40尊泥塑罗汉、墓塔林、慧崇塔、辟支塔、大雄宝殿等著名胜景。

灵岩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沿山门内中轴线,依次为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五花殿、千佛殿、般若殿、御书阁等。灵岩寺现存殿宇多为明清形制,但保留了不少宋代构件,另有各种碑刻题记,散存于山上窟龛和殿宇院壁,共计420余宗(件)。

千佛殿位于摩顶松北,建于唐,拓于宋,重修于明清,规模宏伟,金碧辉煌,是灵岩寺中保持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主体建筑物。大殿建于踏步11级、高约2米的石基之上,殿面阔7间,进深4间,单檐庑殿顶,上盖灰简瓦和绿琉璃瓦,单檐庑殿顶,上盖灰简瓦和绿琉璃瓦,檐下多棱石柱,彩绘斗拱,檐下出“铺作”斗拱3跳,使该殿出挑疏朗宏大。前檐8根石柱,雕刻精丽华美,刻有龙、凤、花、叶、水波及莲瓣、宝装荷花等纹样。该殿虽经历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它仍保存着唐宋的风格。


殿内正中供奉三尊释迦分身大佛:中为宋塑藤胎毗卢遮那佛,东、西为明铸药师卢舍那和释迦牟尼铜佛。三尊佛像皆结跏跌坐,仪容端庄,让人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油然而生的恭敬。

殿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还当属围坐着在四周的40尊彩色泥塑罗汉,他们神态各异,形象传神,喜怒哀乐,栩栩如生,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艺术大师刘海粟留下"灵岩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赞语。

参观完千佛殿后,绕道寺后的西北面可欣赏辟支塔。辟支塔,以辟支佛命名,耸立在千佛殿西北百米处,是灵岩寺的标志性建筑,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宋淳代五年(公元994)年重建,是一座8角9层12檐的楼阁式建筑。塔高54米,底固长48米,为砖砌,可循级而上,下三层为重檐,上六层为单檐。通体呈灰白色,基座石砌,塔身为青砖砌筑,东西南北四面设门,底部3层为重檐,余皆单檐。塔檐由华拱两跳组成,朵数逐层变化,塔层高度与塔径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挺拔雄伟。塔基周围有40余组浮雕,讲的是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的故事。

墓塔林,位于千佛殿西南0.5公里,有唐宋至明清各代灵岩寺住持僧的墓塔167座(唐代1座、北宋6座、金代5座、清代3座,其余为元明遗物),墓志铭、石碑81通。这些墓塔和志铭,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雕刻特征,寺宇史实。墓塔的形制多样,造型古朴、雕工精细。一般墓塔均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多呈方形或圆形,雕刻成莲瓣式金刚、力士顶托,多至数层,有的做成须弥座式。塔身一般较高大,有圆形、长方形、钟形等,每个上面皆刻师僧之名和年号。塔顶一般呈长方形,雕刻着莲华瓣的复钵和圆形相轮,上置宝瓶或相轮式宝尖。墓塔林是一座积淀丰厚的古代石刻艺术博物馆,对研究佛教史及雕刻史,都是很珍贵的历史资料。像这样保存完好,造型精美的塔林,在中国极少,堪称一绝。

“五步三泉”位于灵岩寺千佛殿东南山崖下。有三泉为卓锡泉、双鹤泉、白鹤泉,三泉成品字状分布,相隔很近,称为“五步三泉”,是灵岩八景之一。其中尤以卓锡泉名气最大,传说卓锡泉是当年一位老和尚用禅杖戳地而得的泉,它也是济南72名泉之一。三个泉子的泉水从石涧中冒出,泉水甘冽,终年不竭,注入一石池中,宛如明镜,“镜池春晓”即出于此。

灵岩寺是山东省济南市的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更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小伙伴们到此打卡。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塔林   塔座   名刹   重檐   佛殿   斗拱   泰山   殿宇   泥塑   海内   唐宋   山东   中国   圆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