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谈谈音响产品的市场和生产定位

这个世界上所有销售的人类加工产品其实可以简单分为四个类型。

第一类是刚需产品,也就是任何人都会用到或者某些特定人群必须用到。比如服装鞋帽、食品等但不仅限于此,比如普通的家用电器。这类产品在市场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会有大量厂家,商家进入,大家拼命降低成本,而市面的供应更是丰俭由人。你能用很低的价格获得衣服,获得食物,是维持生活必须的东西。

第二类则是商用产品,也就是你从事某个行业时就必须购买的产品,这类包括各种各样的生产设备,仪器等等。如果说贴合主题的商用音响,其实就是赚钱用的工具。比如监听音箱,又比如KTV设备。商业设备有个最大的特征,就是你买全新的时候,会非常昂贵。但当你升级设备,把旧设备卖掉的时候,几乎不值几个钱。

第三类就是非必需品,不是谁都用得上,又无法创造新价值。纯属是满足某些人心理、生理、爱好等需求的产品。而这类产品往往由于小众,生产的厂家少,规模小,所以价格很高,有时候二手甚至会出现升值。而HIFI音响产品刚刚好就落入这类产品的范围。

但仅此而已吗?如果说音响是刚需,有第一类属性,那么一些人会反对。但他们不知道,手机的外放系统其实也属于音响,电视机的伴音喇叭也属于音响。只是集成在某些刚需产品身上,不专门说还真难发现。而第二类属性前面已经提及,商用音响也是有人买回家使用的。

属于第三类非必需品的产品,必然导致其生产规模非常小,工厂大多小而精的类型,以前还有大厂会生产HIFI类产品,比如索尼和飞利浦早早就剥离了HIFI音响生产,或是仅在某些地区退出限量的型号。而目前HIFI相关产品或许能称为大厂的除了三星哈曼,安桥先锋、天龙马兰士、雅马哈,已经没有什么大厂了,这些厂家有个特点,他们的价格在整个HIFI行业里算低的,也就是大路货,当然他们也会推出个别高端型号,但绝对不走量。其实产品类型更取向于第一类属性,就是家庭生活的刚需品,所以跟随第一类属性,定价不会太高。或许他们的着重点更多是商用器材,就是第二类产品。

另外有一些厂家直接抛开HIFI概念,比如丹麦的B&O,美国的BOSE,虽然他们也有一些贵得离谱而且声音也不差的民用产品,但从来不会宣称是HIFI产品。而这类厂商的重点市场是一类属性和二类属性。

而市场上大量的所谓专业HIFI品牌,其实就是第三类属性,他们或许才是应该被称为山寨厂的企业,注意,这里没有贬低的意思,山寨厂是指一种生产模式,就是小厂小作坊。同样可以拥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设计,而且产品价格非常高。国内几乎把山寨等同于假冒,这是认知错误,真想造假,可能人家造假的厂非常大呢,那种是规模生产。

还有一个认知错误在于一些媒体的宣传上,经常有媒体说到:购物请到大商场,购买大品牌,更有保障。

这句话好像没什么错误,但却不能指向所有商品类别。第一类产品在大商场,大品牌上来说,总体没有错误。但对于专业品牌,特别是第三类产品,还真就不是这样。首先大商场肯定买不到优质的HIFI产品,因为小众,大商场根本不会卖。第二是这类产品一般不跟家电行业走各种认证,根本进不了大商场。第三,根本没有所谓大品牌。

那些说什么欧洲大品牌的功放,音箱。就是玩音响的小众群体知道个一二,普通人根本就不会认识。商用音响也一样,不是专业人员谁知道那么多,如果不是有人发现真力听起来不错,把本来商用的拉来当HIFI,也不会有发烧友知道真力吧。

很多欧洲音响品牌厂里加上老板就几个人,一年生产不到几件产品,但不妨碍生存,一件能卖个成本的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足够让这样的小企业生存了。

国内人口多,所以很多人认为的工厂就必须是几万人,至少几十亩地才算工厂。但有的产品类型就不适合这种生产模式。以前在以官媒为媒体传播渠道的时代,小而精的企业很难有发展,总不能花几年利润上央视打个广告吧?而现在自媒体时代,一些小音响企业有了廉价的宣传渠道。求求那些资本大佬们不要来抢这门看上去很暴利实则只能养家糊口的行当。也要警惕一些只想赚钱的不学无术之辈把自己包装成大师推销他们的产品,大师不常有,实则神棍更多。至少头条,抖音,B站,知乎上,还真见过几个神棍,而且粉丝还不少。

HIFI音响的品类,需要真的喜爱这类目的专业小厂。而不是大企业,比如中山美佳这种,搞出一堆品牌,声音都是一坨SI。又有一些神棍包装好自己,专门割韭菜。如果在其他行业赶英超美,而这些需要小而精的行业却越做越糟糕,那就真对比起中国这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了。

这里举两个小而精成功的例子,我们镇上有个小伙子,比较特殊喜欢打毛衣,通过抖音直播打毛衣,红了,然后就接受定制,一条小围巾都要800元起步,一件衣服几千上万。纯手工打的。此人还因此上过央视。找了村里很多会打毛衣的大妈帮忙打,订单都一直在排队。你说针织厂的毛衣能卖这个价吗?要的就是纯手工,个性化,定制化。就值这个钱。

另外一个是城里有一个几个人的小玩具厂,我们这里大量生产玩具,一般去谈生产合作,加工厂都会问量大不大,对于工业产品,产能是很看重的。但这个小厂反其道而行。推出精致的钢铁侠电动面具,几乎都要纯手工喷漆,装配,安装精度要求特别高,拿到漫威授权。但一个面具出厂价高达两千多,一个月出厂也就一千套内,这对于一个塑料玩具来说是天价了,产能也是特低。但人家出口美国的订单也是一直排着。可以想象到美国爱好者手中,这个面具要多少美刀?

多元化产业,需要对产品的最终市场做出精准定位,并使用合适的生产模式。HIFI音响也是如此,不让中国的HIFI音响总算红一个品牌,然后资本进入,大规模生产,然后没几年倒闭。一些东西本身就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三星   音响   小众   产品   山寨   美国   类产品   属性   厂家   品牌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