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黑龙江省农村孩子的“苦”与乐

(之三)

文: 谢文孝


童 趣(2)


罗曼·罗兰曾说“有了儿童的生命的节奏,才显出无穷无尽、莫测高深的岁月”。顽皮是儿童智慧的本源,只要有顽皮,就会乐趣无穷、创意无限。可谓“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闪耀的是璀璨的光芒!

其实,小孩子的时候是伟大的,没有任何被左右的心理阴影,都是无所顾忌地淘气。寒来暑往的不同季节都会留下他们愉悦的蛛丝马迹,他们没有畏缩不前的阻碍,永远的朝气蓬勃。


弹弓的危害性很大(3)


小时候家里有一本名著—《水浒传》。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可以大概意思地捋下来。里面有一位叫没羽箭·张青的好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他用的武器就是弹弓。弹弓也能杀富济贫,所以对弹弓开始有了偏爱。这是个很普通的东西,很直观、简单。我们小时候也都玩儿,只是没有玩出高端来。我们玩的弹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最简单的,把皮筋剪成两根八寸长左右,一头绑在一个带叉的树杈上,再找一块半寸宽两寸长的皮子,从两端的中间扣个小洞,把两根皮筋的另一头分别插进小洞里再窝回来一点点,用细绳子把窝回来的地方系死了,这弹弓子就做完了。另一种看上去高端一些,工艺都一样,只是选用的材料有些区别。要把八号线(铁丝)用钳子威成弹弓把,然后用红色或粉色的油丝(一种塑料制的细丝)把弓把全部缠上,显得好看、漂亮。再去找来一根废掉的听诊器的皮管,那东西有较强的拉伸力,剪成相等长的两根,分别绑在弹弓把上,也用一块小皮子,把听诊器皮管的另一头系在皮子的两端。这种弹弓由于是铁丝威成的弹弓把,比较结实耐用,听诊器的皮管拉力也非常大,具有射程远、杀伤力大的效果。玩弹弓所用的子弹都是自己搓的泥球球,要比弹镏镏用的泥球球小一些,制作方法都是一样的。在没事的日子里,我们一帮孩子会聚集在一起搓泥球球,每次都要搓上几百个,放在阴凉处,使其慢慢阴干,既不开裂,也非常结实,不易碎。


“云想衣裳花想容”,说的是对自然本色的进一步美化。同样的道理,小孩子想玩出花样也需要创意并做出牺牲,甚至遭受惩罚。说来很惭愧,弹弓好玩,看似也很简单,但做起来也并不容易,既伤人又伤情。那时家里穷,根本没有钱去买皮筋(那时的皮筋都是黑色橡胶的),也弄不到听诊器上的皮管子。无奈之下只好把自己裤衩上的皮筋取出来做弹弓,回家也不敢说,妈妈催促着洗裤衩时,要么说自己的裤衩不埋汰,要么说自己洗。妈妈觉得反常,硬是把裤衩给扒下来,一看已经没有皮筋了,她准知道是做弹弓了,那一定是挨顿胖揍,这种皮皮拉拉的事儿都经历过不少。二黑子是个调皮的家伙。他和春友子都剃成光头,上课时不听课在那蹭秃脑袋,说是摩电呢,全班的学生都看着笑。老师发现后,他俩就逃离教室,老师越是叫他们,他俩越是跑,老师在后面紧着撵,他俩跑的更快,老师停下来,他俩就蹲在地上,老师怕他俩跑丢了,就不撵了往回走,他俩也往回走,弄得老师没办法。就是这种淘气的家伙,玩起来自然是不管不顾的。二黑非常喜爱用听诊器上的皮管子做的弹弓,既有威力又可以用的长久,但没办法搞到。那时在十里八村中,除公社卫生院外,唯有我们这个小屯子还有诊所。大夫是很有名气的,来看病的人很多。他本是个军医,因为在1958年反右时被打成右派,而下放到我们屯,当了一名乡村医生。这一天,二黑子不知为啥跑到了诊所里面,大夫正给患者抓中药,也没在意他。他看到听诊器就在诊台上,也没过脑子就顺手把听诊器拿走了。他不是爱偷东西的人,也是爱这东西爱的没办法,动了这歪心思。大夫抓完药看到听诊器没了,就问患者看到有人来没有?患者说,我难受,在那眯着,隐约觉得有个小尕来过,转一圈就走了,我也没在意他拿没拿东西。大夫知道一定是这帮小尕拿去做弹弓了。都是乡里乡亲的,也不好小题大做,忍着吧。二黑子拿走听诊器后直接来找我显摆。我一看感到大事不好,就和他说,你胆子太大了,没有了听诊器,大夫咋给人看病啊,赶紧给人送回去。二黑子一听不高兴了,一是不想送回去,二是不敢送回去。我一看这架势便说,给我看看,他便把听诊器递给我。我拿起听诊器,一溜烟地跑到诊所。大夫一看是我,就很怀疑地问我,能是你拿的听诊器吗?我说,不是。那位患者也说,不像是这小子,那个小尕要比他矮,比他瘦,比他还黑。大夫一听就知道是谁了。就问我,是不是小二黑拿走的?我说,你就别问了,我这不给你拿回来了吗。他又问,是不是想拿去做弹弓?我说是。他很关切地说,我知道你们缺这东西,所以我攒了几个。但玩弹弓很危险,不敢给你们。你们一定要注意才行。我说,没事儿,我们也不打架。于是他从抽屉里拿出两个很旧的听诊器管子给我,说,给你一个,也给二黑子一个,好好玩就行。二黑子这时正在卫生所外面的西房山头,也不敢进去,也不甘心。见我出来,就拽着我要听诊器。我一下来了火气,照屁股踢了他两脚说,你还美呢,大夫已经知道了是你拿走了听诊器,正要去找你爷爷呢!我好说歹说才劝住他。要不是我把听诊器拿回去,这事就闹大发了。二黑子这才算完。因为二黑子的爷爷那可是当时了不起的人物。外号“张二妖精”,会阴阳五行,有名的“出黑先生”,每年的腊月三十晚上都要带着黄仙纸、朱砂红的墨水,到屯子西南方约三里地的一个孤坟上去画符,足够一年所用,周围百里方圆都知道他。他也是没读过一天书,但所有的古书都能看,而且记忆力超强,都能记下来,每到正月他就是屯子里的说书先生。什么大八义、小八义、三侠五义统统不在话下,最擅长的是讲济公传。而且为人正义,所以他德高望重,都尊敬他。让他知道这件事,说不准会扒了二黑子的皮。经我这么一吓唬,二黑子哑言了。我顺势说,黄大夫人挺好的,知道我们喜爱这东西,特意攒了两个,给我一个,也给你一个,并让我告诉你,以后不可以再去偷了,一旦养成偷的习惯,将来会犯大错误。其实这都是我编的瞎话,也是为了告诫二黑子。


人哪,有时候也真的是命运,玩弹弓还真的把眼睛打瞎了。小结实是独生子,比我大一岁。天赏呢,也是独生子,比我小三岁,和我们在一起他最小,算起来小结实要比天赏大四岁。那一天我们玩腻了,闲扯淡说笑话,天赏冷丁说了一句,小结实,我打你眼睛。我们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天赏的弹弓子弹已经出手了。小结实距离天赏也有七、八米远。单说那个寸劲,不偏不倚正好打在小结实的右眼上。虽然没有多大的力度,但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那眼睛也还是经受不起。小结实赶忙蹲下身,疼得要命。我们只好搀扶着把小结实送回家,天赏也傻眼了,赶忙回家,去告诉妈妈。我们也怕天赏挨揍也跟了去。天赏妈妈也害怕了,赶忙也到小结实家,看看到底什么样。小结实的父母是善良的两位老人,没有责备任何人,反是安慰了一下天赏的妈妈说,不会有大事,呆一天看看,如果不好,明天上公社卫生院看看。第二天早上小结实的眼睛完全红肿,继续疼的厉害。不得已就去了卫生院。医生检查了一下说,还是马上到县医院吧,伤的很厉害。于是坐长途汽车去了县医院。大夫检查后说,去哈医大看看吧,怕是不好。于是又坐火车去了哈尔滨,到哈医大找教授详细检查之后说,这只眼睛保不住了。经过五天的住院治疗,只是眼睛不再疼了,又采取了一些措施避免影响到另一只眼睛。可这只眼睛就彻底失明了。回来后,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两家虽然没有分歧,但也一定要经过大队处理才有说服力。那时大队的权威很大,说一不二的,主要是在群众中有威信。于是大队做出了天赏家赔偿二百元钱的决定。现在看二百元钱不算啥,但在当时也是倾其所有了,天赏家还外借了一百元钱。这个事情就算处理完了。但受到这件事儿的影响,从此在我们那个屯再没有玩弹弓的了。




射箭是满族人的传统(4)



传承,同样是人的本分,没有了传承,人类的发展就很难圆满。满族是骑射民族,我老家那个地方满族人聚居,骨子里有骑射的细胞。但到了我们这辈,似乎已经脱胎换骨了,早已经远离了骑射的习俗。因为真正的箭不但昂贵,也派不上什么用场,就逐渐荒废掉了,但隐约着还有一些残余。我们小时候突然心血来潮也会比试比试。把一个木框牢固地竖起来,糊上一张白纸,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从纸的圆心由里向外画上几层圆圈,说这是蒋介石脑袋。然后,在距离十五米左右的地方画一条横线,因为我们所用的箭都是用竹篾子做成的,力度极其有限,基本没有杀伤力,稍微远一点都打不到靶子上。当然作为娱乐性的比赛也是有规则,只是比较简单,主要是瞄准靶心射击,以十箭为一个轮回,累计的靶数多为赢家。但大多数是射空了的。能有箭的小孩子不多。因为自己不会做,得家里大人帮着做。如果家里大人不会做或者不愿意做,那些没箭的小尕只能眼巴巴地瞅着,有时也借别人的箭射上一两把,但一般是没有人愿意把箭借给别人用的,因为很娇贵。我看见过父亲做箭。那是用榆树枝条做成的,威力比竹篾子的大一些。做箭一般都是在冬天,选择上好的榆树枝桠,要一米长左右,两头的粗细要大体相当。东北的冬天极其寒冷,榆树的枝桠也是冻着的。选好可用的枝桠后,要趁冻将其放在刚烧完火的灶坑里,在火后余灰里面反复地出溜(拉拽),直到把枝桠的冻气全部挥发出来,那枝桠便极其的松软了,并且柔韧性极强,可以差不多任意地打弯,使箭弓的弯度恰到好处。下一个程序是在枝桠的两端各刻一个小槽,用来固定箭弦。要用拴马扣或猪蹄扣把箭弦牢固地拴在箭弓两端刻的小槽里,使枝桠成为弓形而成为实实在在的弓。严格来说,弓弦要用上好的牛皮来做,但很难找到这样的牛皮,只有用麻绳来替代。用麻绳也是很讲究的。先要量好一张弓两端的距离,根据距离搓一根与其稍短一些的三股麻绳作为箭的弦,大约有小拇指粗细。再搓两根细一点的绳子,分别插进那根弦里面,再结实地系在弓两端的小槽内。这样整个弓就做好了。然后再做箭。箭,是很神圣的武器,需要比较高端一些的材料。可那时的农村没有。也无非是给小孩子玩吗,也没那个必要,因此家里大人就都是将就、糊弄我们,特别的简单、简陋。先选取比较直的箭杆稍(高粱秆最末梢那节)备用,然后把秫秆中间部分的节骨处割折,在其下面留出二寸长秆,用刀齐整地截成平面做为箭头,再把备用的箭杆梢取过来,把细的那头用力插进箭头内,箭就做好了。

为什么必须要在冬季做箭呢?因为其它季节的榆树或是因返青跑浆了,木质比较脆,抻拉力不够,或是因正在生长期,新生成的树质过于柔嫩而依然抻拉力不够,所以只能在冬季。因为玩射箭的人不多,又有缺箭的限制,所以就逐渐地淡忘下来。我们那时估计也玩了不到两年,再以后就没人玩了。估计直到现在,我们那个小屯子也不会有人玩。



搓牛毛球的淘气行径(5)


很多的创意都是不经意的作为,或者说是“淘气”所为。男孩子根本不是在屋子里养的“玩意儿”。有句俗话说,“丫头多费胰子(香皂),小子多费蹄子(鞋)”。这话真不攋悬(瞎说的没影的话)。也是的,早上吃完饭,穿好衣服、鞋子就再不能上炕了。因为脚上绑的靰拉,腿上扎的腿绑,既难穿又难脱,屋子里还死啦地冷,咋呆呀?那时也没有托儿所、幼儿园啥的,只好到外面去玩,家家如此。没啥玩的,只有淘气。所谓玩,也是淘气,太淘气,比赛着淘,能淘出花来。可除了淘气还能干啥呢?也只有淘气身子多少还能暖和一些。开春了,天气稍微暖一些,冰雪也开始融化了,也不能上冰面玩了,又没有别的地方去,我们就来到牛圈,坐在牛槽子上闲扯淡。也正是老牛脱毛的时候,小结实淘气呀,在手心上吐了口唾沫,就在牛的脖子上揉搓。因为牛的身上就属牛脖子的毛最好。不一会儿,搓出个牛毛团子出来跟大伙显摆。大伙一看,就都学着他在牛脖子上搓牛毛,搓出的牛毛团子向球一样,而且很紧实,一点不散不乱的,用手能拍起来,虽然拍的不高,也是一种乐趣。到晚上八点来钟了,老更倌来给牛添草、加料,看我们一帮小尕坐在喂牛的槽子上搓牛毛,把我们狠狠地骂了一通,我们便撒丫子跑了,每个人手里都攥着一个牛毛球,跑回家了又少不了一顿臭骂。这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每挨一次打骂都会问我们能不能有点记性,每次也都满口答应,记住了,再不敢了。一出家门口,都还是老样子。很多把戏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摔泥炮是老传统(6)


农民吗,就是跟土打交道。农民们很高端地说“我们是修理地球的工程师”!这职业多高尚啊!做为农村的孩子,自然和泥土是分不开的。小时候,根本没有玩具,一样也没有。但也不能闲着,总得鼓捣点啥。都说夏天是好时候,可没啥玩的,天气又热,时间又长,特别的无奈。于是,还是沿袭老传统,和泥、摔泥炮便成了我们的家常饭。因为简单,所以大家都会。只是随便找一块空地,从深一些的沟帮子里扣一块很湿的黄土,再用小饭碗从沟子里喎点水,适量加入土里和成泥就行了。泥和的不可以太干,不容易被气鼓开,太稀了也不行,拿不成个就做不出形状,摔的时候使不上劲,效果一定不好。要把那块泥像和面一样的使劲揉搓,然后放到地上,用蒿子盖上,让它醒上一会,那泥才好使。摔之前把泥做成类似现在烟灰缸那种形状,四壁要瓷实一些,底部要相对的薄一些,但不能漏气,一漏气威力就不大了。做好后,把其翻转过来口朝下,用双手捧起来,选择一块很平很硬的地方,双手要端平、用力要均匀,距离地面要有一定的高度,重重地摔到平地上。这些就是技巧。摔之前要给对方看,还要问“有没有眼”?对方说没有眼,这时才可以摔,也才有效。没经过对方允许是不准摔的,摔了也无效。为什么叫摔泥炮?因为那东西摔到地上时里面是充满空气的,落地时产生空气爆炸,瞬间把其朝天的那个薄薄的底部鼓开了,发出像放炮一样的响声。底部鼓开后,一定会破开一个窟窿。这需要对方把自己的泥揪下一块,堵上那个窟窿。然后轮换着摔。谁摔的炮响,出现的窟窿就相对大,对方给堵的泥块就越大。几轮之后,就会有一方的泥全部堵没了,只好认输。玩完的泥,不能扔了,要接着团泥球,综合利用吗。玩伴的这种关系在若干年后被称为“发小”,很亲密的,就是所谓的“从小就在一起撒尿和泥玩”的那种!







搧片叽不光是小孩子专属(7)


玩味无穷,是因为玩的花样层出不穷。我们小时候玩的东西、玩的方式特别多。比如跳圈,跳飞机格,既简单又尽兴,也不需要什么道具,只一个口袋足矣。还有就是踢毽子。我们那时踢的毽子都是自己做的,很高端的,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最普通的、用线麻把“大钱”(清朝时的铜质硬币)包裹起来做成的,再把线麻染上红颜色,显得好看一些;另一种是选用上好的狗尾巴毛做成的,把白色的狗尾巴毛染成红色,把一小块杨木弄成一小截包裹起来,放进三个或四个大钱的方孔里,然后,用一个很坚硬的头头插进那块杨木里做为楔子,再用锤子慢慢地敲打,使那块杨木在大钱的方孔内膨胀到没有任何伸缩能力了,这个毽子就做成了;第三种是用鸡翎子做成的。就是用上好的鸡翎、鸡毛做成的,方法和做狗毛毽子一样。还有就是玩球。拍球、踢球,最热衷的两种是“打急球”和“打跑球”。打急球就是台上的那伙站在中间,台下的那伙站在两边,用球撇打中间台上的那伙人,直到把他们都打下台,他们才可以上台。打跑球的说道很多,是满族人的一个传统,也是分成两伙,类似于“棒球”,也是有垒、有界的,有喂球、击球、接球、打球、跑动等等,必须按照规则去玩,很有意思,也特别吸引人。




在这些游戏中,最简单、省事、人的多少不限、又特别有意思的是“搧片叽”。“片叽”这两个字的准确写法在字典里找不到,在百度上也没有。在百度上有一位辽宁的老兄说,应该是“满语”演变而来,而我分析是象声词演变而来。就是一个东西掉到地上发出的声响,“piaji”一声。根据状态,pia字应该是口子边加一个拍子,ji字应该就是这个叽字。可惜,打字是打不出来的,只好还是用“片叽”来代替。

搧片叽,是东北孩子最普遍的一种游戏。就是用自己的片叽把对方的片叽掀翻了,就算赢了,对方的片叽就归自己了。男孩子没有不会的。我们小时候玩的片叽,开始是用牛皮纸或书皮自己叠成的,因为相对硬一些,搧起来有力量,带起来的风也大,很容易把对方的片叽掀翻的。但这种材料很少,难搞到。后来发现“洋烟盒”(香烟盒)这东西正好合适。但那时的农村很少有人抽洋烟,买不起。只有到过年了,好一点的人家可以买几盒例如“大绿树、握手、蝶花”之类的赖吧(质量差)烟,来人去客(读qie)抽。有时县里或公社来了蹲点的干部,可以有一些“葡萄、迎春、哈尔滨、太阳岛、大前门”之类的中等烟。而上海、牡丹、群英、中华等那些档次高的烟就很难看到。但总之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能搞到一些。洋烟盒叠的片叽搧起来正合适,但烟盒的质量和烟的质量是相一致的,越是高档烟的烟盒,质量越好,搧起来不但有力量,而且其它比较囊吧一点的烟盒根本搧不动它,赢的几率相当大。搧片叽也要有相当的基本功。除了片叽本身质量好之外,还要具备三个基本功夫:一是会观察。看对方片叽的落点地形,利用地势而选择搧的方向和角度;二是要发挥自己片叽的长处,充分利用自己片叽的正反面,用自己片叽的横断面对应对家的尖角或离地面有空隙的一面,取胜的几率就会很大;三是搧的力度的问题。这是技巧,一定要把握好。有技巧的人,不但会利用片叽,还会把手掌的作用发挥出来,用大拇指和二拇指掐着片叽,后面的三个手指,往手心里面攥着,形成窝型的状态,搧的时候和片叽共同带来风力,使对方的片叽最容易掀翻,赢得几率就大。

别看这不起眼的东西,不但是小孩子玩的东西,大人也乐此不疲。在我四十多岁的时候,在煤矿管理处工作。管煤矿的安全,按照传统,每天早上上班必须开早会,要分析煤矿安全状况,哪个煤矿会有问题,一定解决好,一旦发生事故,那可是天大的问题。班子成员领着科长们在开会,那些安检员等着安排工作,无所事事呀。那些年轻人不敢有什么出格的行为,而这帮老同志,资格老哇,又都是井下经验特别丰富,属于惹不起的那批人,一般人管不了他们。所以,就利用这个空闲时间“川红尖”、“玩三张”这些耍钱的把戏。影响相当的不好。那天早上,一把手急眼了,喝令他们再不可以用扑克耍钱,一旦发现要扣除当月的奖金。纪律下来了,他们没办法玩扑克了。但他们并不甘寂寞。几个人都是五十好几快六十岁的人了。也不在意谁说啥。有位“通风”大王,姓李,他是煤矿通风管理的大拿,就蹿嗒(动员)那几个人,不让咱们玩扑克,咱们搧片叽总行吗!于是他们用十元钱的纸币叠片叽,谁赢谁拿走。这一早晨,几个老家伙玩个杠烟起(性起),这片叽搧的,冒了烟了。一帮年轻人起着哄的抬举他们。我们在会议室开会都觉得别扭。我出来了,看他们在干什么?一看,是几个老东西在搧片叽呢!我虽然生气,也着实看着可乐!当然,因为他们资历深,我们的关系也相当的融洽,都是老哥们儿吗,我笑着对他们说,就你们这几个老东西真能捉妖,能不能带个好头,像个长辈的样子,你们像话吗?不让你们玩扑克,就把小孩子的把戏捡起来了,也真有创意呀!你们兜里都有多少钱,我跟你们搧两把,不带玩赖的,行吗?因为我和这几个老哥们儿平时处的关系就比较好,什么时候都不会让我下不来台。所以我说话还挺管用。他们于是说,我们这么大岁数了,就是图个乐呵,也不会把年轻人带坏,以后注意就是了。我说,你们几个老东西实在闷得慌,我今天领你们下两个井口,不累着你们心里难受是吧!他们说,可别,饶了我们这身老骨头吧!我说,那好,以后不准在单位扯这些不正经的了,实在憋得慌,正好明天星期天,我请你们几个搧片叽,不怕输就行,我还可以请你们几个喝几盅,只要不给单位造成影响就行。这几个老同志,一辈子不缺酒喝,一说请他们喝酒,都来了章程,异口同声地说,行啊,说话算数啊!我说,当然算数,我什么时候说过没影的话!

其实,我和这几个老同志的感情特别深。但凡单位有什么难题,只要我出面,都平息了、解决好,一般人惹不起他们、整不了他们。

搧片叽在人成长的过程中是根深蒂固的,直到现在的孩子们还在继续着,只是,现在的片叽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都是类似塑料做的,印有卡通人物或动物肖像,小卖部都有卖的,玩的方式和规则也不一样了,总之是经久不衰的。

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原作所有。


作者近照(黑龙江七台河)

配图:山里人

编辑:欣文

编审:冯欢

监审: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榆树   听诊器   黑龙江省   牛毛   弹弓   枝桠   黑子   淘气   结实   大夫   当年   东西   农村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