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困局!不打破市场壁垒,靠补贴怎么能大规模破局?

没有了房地产,我们还有汽车!靠汽车消费拉动经济靠谱吗?

就算是靠谱的,但是刺激汽车消费,目前价格补贴的方式,方向完全搞错了!

汽车市场壁垒,已经形成巨大的堰塞湖,真正注意到的人却不多,今天来一次性讲清楚。

汽车市场刺激消费搞错了方向

我们开头的问题,靠汽车消费拉动经济靠谱吗?当然是靠谱的,因为这个市场足够大,需求足够旺盛,产业链上下游也能够形成相关产业的规模拉动作用,这跟我们曾经倚重的房地产很类似。

所以,我们看到了,今年以来,各地都在加大力度补贴汽车消费,最夸张的竟然补贴到7万之多,这是多年以来都没有见过的。

但是,这种补贴显然搞错了方向,流于表面,作用有限。为什么这么讲呢?

首先,直接补贴终端消费必然难以持久。

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你能补贴多久呢?哪天你不补贴了呢?补贴力度大了,财力难以支撑,力度小了,消费者不买账了。举个例子讲,你现在补贴7万,下个月变成补贴2万,估计大家就会持币观望了,反而阻碍了消费。

这种补贴的方式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因为这种方式,没有真正洞察到汽车市场的需求趋势和真正的消费症结。

那么,今天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汽车消费市场的整体格局与症结

我们今年春节回老家四线小城市,才发现那里才是中国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目前各地中小城市、小县城和镇,甚至乡村都修好了漂亮的柏油马路,但是许多人还没有买车,现在的车也不贵,所以普遍有需求,也有意愿购买。

然而,一二线城市却是另一番景象。首先一个情况就是,一二线城市汽车覆盖率已经很高了,市场日趋饱和。

前几天我们发布内容《汽车抢走房地产内卷王座?中国打出王牌战略挽救国运》,讲到几个数据,全国84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39个城市超过200万辆,21个城市超过300万辆,其中北京、成都、重庆、上海4个城市超过500万辆。

一二线城市市场饱和到了什么程度呢?我们以北京为例,北京家庭823万户,汽车保有量622万辆,覆盖率达到75.6%,增长空间恐怕有限了。

更重要的是,一二线城市的现实是什么?购买力是够了,但是限购不让买。例如北京摇号,我摇了10几年了也没摇上。上海拍卖,一个车牌最高时曾经超过12万。

如果你把这两块市场放到一起整体来看,今天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格局,就是一二线城市日趋饱和,而且限购政策压制了购买力,三四五六线城市消费潜力巨大,下沉市场已成必然。

但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汽车消费的堰塞湖,却是反着来的!

汽车消费已经形成巨大的堰塞湖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汽车的价格,越大的城市越便宜,小城市反而是最贵的。北京上海可能是全国最便宜的。举个例子,之前老家亲戚要买一款合资车,10来万的车子,老家的价格竟然比北京贵了2万多。

这是长期以来汽车的经销模式形成的。大城市都是大经销商,进货量大,进货价自然便宜,销售让利空间也大。小城市是小经销商,甚至是二三级经销商,进货价本来就高,销售让利空间有也有限。

这跟大多数商品是反着来的,许多商品都是一二线城市购买力强,价格就高些,中小城市反而便宜。这是因为汽车是大宗商品,商品流向是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其他商品很可能中小城市才是生产地,供应大城市。

另外,这里面还有一个盘踞汽车市场多年的潜规则,就是价格保护。几乎所有汽车厂商都会为大大小小的经销商设置价格保护,所以一般来讲不能跨城市销售。

这两大因素加起来,就形成了汽车市场独特的价格壁垒。

除了价格壁垒以外,中小城市还有一个市场壁垒,就是经常缺货。这里面的原因与前面讲的类似,就是经销商的进货和存货能力,以及中小城市运输路途更远导致的。

结合我们前面讲到的市场格局,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能够破除市场壁垒,把市场全部打开,把中小城市的需求全部激发出来,再加上哪怕是一点点补贴,效果也是非常巨大的。

最重要的是要把整个市场的张力拉开,才能大规模破局。

那么,怎么才能打破壁呢?

去年,国家提出建设统一大市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破除大宗商品的市场和价格壁垒,小商品或者服装什么的,互联网上不是早就统一了吗?

所以,破除汽车的市场壁垒,建设统一大市场,除了行政干预以外,更重要的是要靠互联网的力量。

如果能把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都释放出来,汽车消费的难题不攻自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壁垒   中小城市   市场   困局   北京   经销商   需求   商品   价格   城市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