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式开启,主要有哪些方向?

书接上文,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于2023年3月16日发表署名文章《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文章里提到了要“乘势而上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那如何深化?如何提升?主要有四个方向。

一是增强产业引领力。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力量,在国家总体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落地过程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必须肩负起产业引领力的重任,主要从5个方面发挥其产业引领力:

(一)更大力度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在工业母机、集成电路等领域加快补短板强弱项。

这些领域都是对产业发展有引导作用的前沿领域,也可以说是保证我国未来全球产业布局中保持竞争力的重要依托,如果这些产业不发展企业,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可能因为外部势力的卡脖子、断供、封锁市场而无法生存,只有我们自己掌握这些产业的关键环节,我们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外部风险和压力。

而这些战略新兴产业又都是些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投资成本很高的领域,很少有民营企业愿意率先尝试,所以国有企业必须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产业布局层面起带头示范作用,利用国企优势优化布局、提升竞争力。

(二)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单纯的布局还不够,你布局了,但你还不是该领域内的龙头,依然发挥不了支撑带头作用。那怎么办?你得做产业龙头,这个产业你就老大,就是标杆,只有你有了领先优势,才会有人愿意跟着你干。

如何做龙头?推动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战略性重组必须要以完善产业结构、培育核心竞争力和提升企业价值为核心目标,使得资产重组后,优质资产能够带动现有资产产生协同效应,以企业的经营效率、管理效率、创新效率推动产业效率提升。

专业化整合,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将某领域的专业技术协调重新组合,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对于国企改革来讲,就是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拨、战略联盟等方式,打破企业边界,将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专业化整合可以是横向上的细分产业整合,也可以是纵向上的上下游整合,通过专业化整合可以有效解决国企同质化竞争、重复投资建设等问题,实现主业更聚焦。

(三)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布局。

国家一直在倡导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经济模式。既是双循环,也就是国际和国内在同等战略高度,那国际的产业布局也尤为重要。国际的产业布局也要从两个层面入手,一个是需求端,我国是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每年生产的产品仅仅是国内市场肯定是消化不了的,那就得走出去,把我们的剩余产能卖到国外,或者是将我们的技术优势布局到国外,利用溢价换取更多的国外商品和资源;二是供给端,我国本身的资源禀赋也存在很明显的短板,有很多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我们是短缺的,直接买回来可能成本太高,那何不我们直接在国外开采、在国外加工,把供应链成本降到最低,以最优的价格再买回到国内,提升我们的整体竞争力。

二是提升科技创新力。

科技创新力是决定未来在全球经济中我们能否掌握话语权的关键,我们为什么现在动不动就被美国和西方国家制裁,我们自己的企业发展还要看人家脸色,主要还是我们的科技力量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差距,虽然这些年我们迎头赶上,在部分领域已经领先或是保持相同水平,但是在一部分领域还是不如人家,那科技创新力就是我们争夺话语权的重要手段。

在提升科技创新力层面,国企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也就是在基础科技领域,国企要担负起更重要的责任,加大对基础性、颠覆性、原创性科技领域的投资,这些见效慢,但又很重要的领域,只有国企领先投入,才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引领科技创新。

(二)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产、学、研三个重要环节是严重割裂,生产经营方不掌握最前沿的科技,高校的科研成果无法商用产生价值,要打通产学研,使其深度融合,必须要国企带头,以企业为主导,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企业提供应用课题、研究经费和商业化载体,学校和研究负责攻克基础理论、技术研发等难关,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协同作战。

(三)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科技力量最终会体现在科技人才方面,如何构建科技人才发展体系?让科技人才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科学评价,对科技人才更多的研究研发权限和利益分享机制,也是未来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是提高安全支撑力。

安全支撑力主要是指国企要肩负起国家战略安全的使命,对于一些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领域,要积极推动深化改革,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提高安全支撑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能源安全。

重要能源国企要增强托底能力,什么是重要能源?石油、煤炭、电力这些都是重要能源。

(二)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内自产粮食的产量安全,这部分国企的任务是保证粮种的自主可控;二是海外购粮渠道的安全,国企的主要任务是保障粮源的多元化和渠道的稳定性。

(三)基础设施安全

主要是针对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系统、路网系统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国企要加大建设力度和投入,国企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各个系统的覆盖面和安全性。

(四)金融安全

国企要建立多层次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强化重点领域投资管控,保证国内金融秩序的稳定运行,避免和防范重大金融风险。

四是深化治理水平改革力。

治理水平改革力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内部而言,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的国企现代治理结构。

在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治理的重要特征。

(二)建立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市场。

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是国企内部人才市场的主要改革方向,这就要求国企在人事改革层面加快推进核心岗位的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相关制度的探索和优化。

(三)健全精准灵活、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

收入分配机制的改革方向有两个:一是薪酬应向关键岗位、突出贡献岗位倾斜;二是推动中长期激励模式,让更多员工享受企业发展红利。

(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府发挥好引导、监管职能,企业在合法范围内自主经营。

(五)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功能作用。

国有资本要发挥好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国有资本的投资运营公司到底需要发挥什么样的功能作用,是产业引导功能,还是融资平台功能,要提前定位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国企改革   支撑力   科技人才   国企   布局   方向   作用   领域   正式   产业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