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如果危机消散,出口能否转好?财通宏观•陈兴团队


报告正文


去年底市场对于今年全年我国出口增长预期普遍悲观,甚至有部分观点认为,我国今年的出口增速,很可能会落到像2009年一样的双位数负增长区间。但从年初出口表现来看,较去年底增速降幅已经有所收窄,我们在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出口的韧性需要重估”。那么,出口改善的动力和持续性如何?哪些行业又将因此受益呢?



1. 出口有没有在变好?

新出口订单触底回升年初以来我国制造业PMI中新出口订单持续回升,2月已明显上行至52.4%的高位,即便按照1月和2月平均来看,也要高于去年自7月以来的水平。从平滑后的数据来看,PMI新出口订单与我国出口增速之间的走势大体吻合,有时也会体现出一定的领先性。



海外进口订单也在回暖事实上,我国出口订单的回升能够和海外进口订单的回暖相互印证。2月美国PMI中进口订单也已从去年12月45.1%的低点反弹至49.9%,距离荣枯线仅一步之遥,持续上行的进口订单正好和我国新出口订单的变化态势相吻合,而且,从过往的历史经验来看,两者的走势也大体同步。


不仅价格贡献,量的改善更强值得注意的是,出口增速的回升并不仅仅是价格因素的贡献。我们通过对部分重点出口商品进行量价拆分的测算结果表明,虽然数量因素的增长对于出口可能仍属拖累,但增速降幅已有明显收窄。在今年前两月较去年底出口增速的改善之中,数量因素增速改善的幅度较价格因素更大。




2. 如果危机被遏止,外需能否保持稳健?

从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出口来看,增速降幅较去年底已有小幅收窄。短期来说,出口份额的比重调整不会太大,因而出口增速的改善主要来自于外需环境的改变。相比于去年底全球普遍衰退的悲观前景,今年初增长势头已有稳固,如果近期的银行危机能够得到控制,不至于向经济危机演化的话,那么,外需乃至于出口的韧性需要重估。


实际收入不降反升首先,从全球需求的龙头美国来看,虽然其已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加息,但消费需求表现出了较强韧性。一方面,消费本身对于利率的敏感性相对投资偏弱;而另一方面,美国通胀增速已然出现见顶回落,但工资的调整更显僵化(这也是部分服务项物价增速难以很快下降的原因),这使得美国居民实际收入持续上升,购买力反而有所增强。


低薪缺人,高薪裁员此外,从美国劳动力市场表现上来看,其结构分化特征也较为明显。高薪行业如信息服务业,其职位空缺率并不算高,还面临着裁员的困境,我们统计了2022年以来美国单次宣布裁员超过200人的企业,截止2023年2月,总裁员人数已超过14万人,其中超过10万人都属于信息服务行业。而职位空缺率较高的集中在薪资水平相对不高的休闲与酒店业等服务行业。这意味着,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人群相对更容易找到工作,虽然这可能仍难掩补贴退坡叠加超额储蓄耗尽后居民消费的回落态势,但会使得下降斜率相对稳定。


选前稳增长存在诉求如果把视角拉向年内,我们预计,美国经济增长很可能不会陷入“强衰退”的境地。明年恰逢美国总统大选,而往往在大选之前,政府有意愿去稳定经济环境。我们发现,在二战以来,平均来说,选前一年经济增长和大选年基本持平,但要高于选后一年0.4个百分点左右。即便考虑到极端情况,二战后的1975年和1991年属于选前经济状况不佳的年份,但经济增速也仅有-0.2%~-0.1%,衰退程度也并不深。


财政政策有所掣肘不过,对应到宏观政策而言,年内美国财政政策或将面临掣肘,可施展的空间不大。一方面,当前美国政府本就面临债务上限的问题,政府债务规模的提高需要两党协调;另一方面,共和党重新掌控众议院之后,对于财政相关法案的控制力有所加强,从政党博弈的角度来看,可能也会给民主党政府制造更多难题。


货币政策趋于转松财政政策受制对应着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作用将被得到加强,这在美国历史上已屡次得到证明。我们发现,在二战以来,共和党在国会对民主党总统的政府构成制衡的时期,美联储的政策利率往往会趋于下移。我们认为,这一次的情况应该也并不例外,加息周期的停止乃至降息周期的开启很可能都会在年内出现。


危机应对亟需政策调整近期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等银行业的风险事件得到市场广泛关注,这无形中也对美联储偏紧的货币政策基调构成挑战。银行危机的本质,在于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资产和负债匹配性的失衡。而为了防止危机扩散和影响程度的加深,我们认为,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基调或势在必行。美联储曾一度 “走在曲线前面”,即在经济状况变化前行动,以平抑过度波动,而这次货币政策收紧和政府利益重叠性较低,因此,加息进程或将提前步入尾声。目前信贷端尚未出现较大问题,如果加息停止乃至转入宽松,不同于以往的严重危机,美国经济本身可能会有一定韧性。


欧洲自“能源荒”中恢复其次从欧洲来看,在渡过冬季之后,天然气价格较去年已有显著回落,这令欧洲在“能源荒”的制约下有所恢复,前期停滞的生产开始运转起来,多国因进口价格飙升而带来的贸易逆差也同样修复。如德国贸易顺差已恢复到自2021年8月以来的高位,法国的贸易逆差也基本接近去年年初的水平,生产端的恢复也会带来相应中间品进口需求的增加。


消费信心有所提升胀“高压”见顶回落之后,欧元区的消费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至少信心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改善。今年1月和2月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回到去年初的水平,好于去年的多数时期,零售销售同比也有一定的见底迹象。


欧元区更依赖货币宽松本轮全球货币政策紧缩周期中,欧央行加息时点要明显落后于美联储,欧元区由于财政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因而稳定经济本身天然存在着对货币政策的依赖性。与其说欧央行的加息起自通胀,不如说是美联储收紧而倒逼其政策调整。需要注意到的是,上一轮美联储加息周期中,欧央行货币政策并未随之调整。我们预计,一旦美联储停止加息乃至于重启宽松,欧央行可能也会跟上,进而稳定欧元区的经济形势。


东盟出口日益重要最后,对于我国出口的重要目的地东盟而言,其在我国出口中的贡献不断上升,拉动力也日趋走高。现在东盟在我国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已与美国和欧盟的体量大体相当,占比在15%以上。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对东盟出口增速较去年底继续上升,增速水平突破8%。


全球贸易“枢纽”作用东盟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以及其与我国的贸易关系显得尤为特殊,在某种意义上承担了“枢纽”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海外发达经济体在贸易上对我国的遏制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我们通过DVA的计算来测度“真实”的出口情况发现,东盟的出口主要还是依赖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需求,一直处于10%左右的水平震荡,我国需求对于东盟出口的贡献可能只有欧美的一半左右。


生产依赖我国,很难真正脱钩但如果从生产资料的来源上看,情况则大为不同。我们发现,东盟呈现出典型的生产区域化特征,RCEP在其制造业中间品来源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24.6%上升至2021年的32.4%,这其中来自于中国的中间品比重为14.4%,而来自于欧美的中间品比重则仅有6.6%,我们是欧美的两倍还多。这意味着,即便我们的部分企业可能会因为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向东盟地区转移,即便欧美处于竞争因素的考虑,也会在东盟布局生产基地,但东盟生产能力的释放,有赖于我国中间品的供给,因而欧美需求的稳健不论从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上来说,都会有利于我国出口。



3. 哪些出口势头更强?

原材料增速领先,汽车链表现不俗原对应到商品上来看,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在出口增速整体回升的同时,原材料类商品出口增速遥遥领先,其实这类商品自去年以来就表现不俗,而机械和电子类商品较去年底而言,有较强的增速提升幅度,但劳动密集型产品则相对表现不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两个月汽车产业链表现较为亮眼,不论是汽车和汽车底盘(65.2%)本身,还是汽车零件(3.8%)均录得正增长。



美国消费品和资本品进口预计平稳海外的进口情况也能和我国出口相互印证,根据Flexport所做的关于美国各品类进口规模的预测,可以看出,下半年美国汽车相关的进口需求或依然较为旺盛,而资本品和消费品进口走势也大体平稳,仅工业品(中间品)表现相对不佳。但一方面,我国对美国出口以消费品和资本品为主,美国进口需求态势并不会对我国出口产生太强的拖累。另一方面,美国需求对于东盟等其它经济体的出口拉动,也会间接带动我国中间品出口。



原材料和部分消费量价齐升。根据我们对今年前两月重点商品的量价拆解来看,手机、家电等部分终端消费品以及铝、钢铁等部分原材料类商品,量和价的增速较去年底均有显著改善,量价齐升意味着外需修复态势较好。汽车等中游装备制造行业面临着量缩价升的局面,或反映出需求端依然较为旺盛。而集成电路和液晶等电子类商品出口增速则面临量价齐跌,前景或有所趋弱。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经济恢复不及预期。


研报信息

文中报告节选自财通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如果危机消散,出口能否转好?

对外发布时间:2023.3.16

报告发布机构: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分析师:陈兴

SAC证书编号:S0160523030002


重要提示

本微信号推送的内容仅面向财通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本微信号建设受限于难以设置访问权限,为避免不当使用所载内容可能带来的风险,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转载或使用本微信号的信息。


法律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财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财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若您非财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财通证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财通证券的客户。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订阅号为财通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财通证券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财通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报告的摘编而产生的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财通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财通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财通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财通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财通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财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东盟   美国   货币政策   订单   危机   团队   需求   外贸   我国   报告   内容   证券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