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双塔之太平塔青云塔-广东省佛山市顺德顺峰山公园

顺德双塔之太平塔青云塔--广东省佛山市顺德顺峰山公园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3年3月7日

青云塔位于顺峰山公园神步岗之上,因此也叫神步塔。太平塔兴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七年,坐落在大良太平山上(顺德宝林寺后山最高处),因山下为旧寨乡,故群众习呼为“旧寨塔”。

交通:广州地铁到广州南站转7号线,地铁7号线北滘公园转佛山地铁3号线到驹荣北路站下地铁A出口,沿驹荣路南行10分钟(过2个十字路口)就到了顺峰山公园。

顺峰山公园牌坊广场的迎春亭处远望,青云湖对面太平山最高处有个塔,那塔就是太平塔。顺峰山公园牌坊广场(面对青云湖)左边神步岗山顶的塔,就是青云塔。

塔,最早是为埋藏和供奉佛祖——释迦牟尼遗骨而建的纪念性佛教建筑,首创于古代印度,在西汉末、东汉初随着佛教文化一起传入我国。我国古代建筑工程师和文人学者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印度佛塔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各种中国式宝塔,成了地方文化艺术的标志和象征性建筑。

明代末建塔成风,中国之有塔实源于印度。我国建塔的起源,据文献记载,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有两位天竺(今印度)僧人,一名伽叶摩腾,一名竺法兰,用白马把佛经、佛像驮到洛阳,东汉为他们修了一座白马寺,并在寺内建了一座大木塔 (今已毁),这是我国建塔的开始。建塔之目的,原是用来埋藏佛的骨灰或佛的法像、佛经等。后来一些高僧、大和尚死后,也建塔埋骨,故后人称之为和尚坟。经过千百年来的演变,到了明代出现了大量的文峰塔、文笔塔、文星塔等等。但这时的塔,大体上已脱离了以奉佛为主的含义,而转为振兴文风的风水塔,或是补充山水名胜不足的景物了。

按我国古建筑的塔形结构,一般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花塔、窣堵坡式塔(又称为喇嘛塔或藏式塔,是印度佛塔的我国译名)、过街塔、金刚宝座塔等类型。我县的青云塔属楼阁式类,旧寨塔则属密檐式类。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就是佛塔。塔作为古代建筑之精品,是历史的见证者和代表物,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时至今日,在佛山古塔不少。其中,在顺德顺峰山公园内就有两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古塔——青云塔、太平塔,它们历经了400多年的风雨,却巍然屹立,坚若磐石,迎送着每一个来访者。

顺德现存古塔多座:青云塔、太平塔、七层文塔、桂洲文塔、奎璧联辉文阁、沙头魁阁、近光阁。太平山自古楼连亘而来,与太平山相隔,有神步岗。两山位于昔日顺德县城东南方,“居辰巽之交”,为入县屏障,山下河水为桂畔海与容奇水道交界,左右两水分流环抱。


太平塔

太平塔兴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七年,坐落在大良太平山上,因山下为旧寨乡,故群众习呼为“旧寨塔”。明万历二十六年至三十二年(1598-1604),浙江浦江县人倪尚忠在顺德担任知县,为了民风昌盛,于是带头捐资,发动乡绅筹资,在太平山建了太平塔。

昔日的太平塔,塔高25.6米。底层每角墙宽4.1米,厚3.3米,入口券门宽1.14米,共有塔洞二十四个。三层牙砖出跳托檐,纤细小巧,如环带围绕塔身。第三层东、西两面嵌隶书石匾两块,东刻“天门瑞气”,西刻“震旦玄光”。该塔形体朴拙坚固,历经四百余年,至今仍巍然矗立。

摘自《顺德县志》倪尚忠《双塔记》:旧寨塔原名太平塔,清代乾隆庚午(1750年)陈志仪编的《顺德县志》山川部分,有“太平与神步山相对,邑令方学龙建塔其上......”的记载。但《五山志林》所载倪尚忠撰的《双塔记》里,则有“前令公志也,而迁秩行矣,是在新令公,余曰诺......等语”,故又似是倪尚忠手建此塔的。按查考一些文献后综合分析,浙江淳安人方学龙(部分册籍则作方学隆),字叔允,明朝万历年间出任顺德知县,曾规划修筑文塔,后因升调南京刑部广东司主事,故在本邑任内未能实现修塔之事。后来,浙江浦江人倪尚忠接任顺德知县,才实现了修塔的计划。

建塔的时间,按《双塔记》碑载:“肇于己亥(1599年)七月初七,落成于庚子(1600年)十一月廿五日,为级者七,为洞者廿四,空其中,缀梯缘上,而实其外,以葎崒当飓风,务令久远,不为观美。”也就是说,这座七层古塔,目的是坚固耐久,巍峨壮观,不重外表华美。事实也确实如此。旧寨塔建成至今已近四百载,曾经受过无数次台风、暴雨、冰雹、地震的袭击,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我县抗日队伍,曾在该塔与日寇进行过激烈的战斗。古塔虽然遭受自然界和战火的洗礼,但迄今仍旧矗立山巅,巍然不倒,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上的辉煌成就。

青云塔

青云塔位于顺峰山公园神步岗之上,因此也叫神步塔,于明代万历壬寅(1602)知县倪尚忠联合士绅捐建而成。倪尚忠到顺德上任后,他觉得邑城北、西、南俱有山岭拱护“气脉”结聚相当充足,可惜东面太平神步两山之间的“水口”略嫌旷阔,恐不利拦蓄“旺气”,于是带头捐资,在修建了太平塔之后,又建造了青云塔。

青云塔与太平塔隔湖相望,塔高45.4米,有七层,可登临。形体较旧寨塔秀挺颀长,内部亦全空,八面檐角均为镶铁凤衔铃,微风过处,闻声数里。塔顶饰金,闪闪生光,素有“ 青云塔以新不以旧”之说。

第四层外洞门嵌有石匾“三元挺秀”,上款刻“万历壬寅秋八月吉旦”,下款署“东浙浦江倪尚忠谨题”游赏古塔之上,你将发现由石砖与红木所筑的土墙上,因经历了几百年岁月的洗礼,不少地方被磨损,露出灰白一片,柱子上虽无古建筑常有的“红楼高壁雕龙凤”,但也显现出一份特别、严谨与独具一格。

青云塔原名神步塔,据《五山志林》的《双塔记》所载:“辛丑(1601年)十二月廿八,命工兴建,六阅月(1602年)而神步成,视太平大杀之,高倍之,工致伍之,中为空洞,外为井干,旋转而上,梵铃金顶,碍日飘风......”。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青云塔比旧寨更高一些,人们登塔,象螺旋式绕塔一周,才能更上一层楼。《顺德县志》(咸丰年间郭汝诚编)载:“塔高十有二丈,七级,级有扶栏,可登览,八角皆铁凤啣钟,风来,声闻十里......”。这更具体地说明了此塔的建筑和装饰之目的是美丽壮观。当游人们仰望的时候,它象天空中的楼阁,在楼阁式的飞檐下,八面檐角,镶上一只相相如生的铁质彩凤,口里啣着闪闪生光的铜铃,碰上轻风飘拂,铜铃发出一阵阵清脆悦耳的叮 声,象奏着美妙的乐曲,使游览的人们,增添了浓厚的兴趣。

待人们攀登顶层,放眼四处,远望水天一色,近看遍野葱笼,大好河山,尽收眼底,满目田园风貌,顿使人们流连忘返上塔顶。还装有一座玲珑精巧的小塔,这种别开生面的塔上塔,是我县现存的六座文塔中罕见的装饰。青云塔至今已历三百多年沧桑,仍旧色彩鲜艳,光华不减当年,足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筑及装修工艺精美绝伦之一斑。故当时知县倪尚忠曾作咏塔诗两首。其一曰:“两峰相对锁江流,双雁齐飞最上头。伸手便堪擎旭日,转身容易跨炎州。声飘玉铎惊蛟室,影落金盘结蜃楼。拙宦自惭无寸补,敢将地利借人谋。”其二曰:“攀跻忽讶二眸宽,把酒高歌兴未闲。舍利微茫云外得,尼珠荡漾镜中看。百年天地谁双柱,万劫灰尘我一官。独有巨灵呵护在,清标长映月团圆。”

两塔建成后也经过重修。据《凤城识小录》载:“从前重修次数未详,清朝道光辛卯(1831年),重修一次。”又说:“光绪戊子(1888年),重修一次,两塔规模仍旧”。几百年后,顺德留传了两句有关双塔的俗话,那就是“演新不演旧,演旧不演漏”。意思是青云塔永远象新的一样,不会变色。旧寨塔只能旧了,也不会坍塌穿漏,这真是对这两座塔的不同特点的准确评价。可惜到了解放前夕,双塔大部分遭受了人为的破坏,塔内木料已被拆去不少,塔顶和塔身也有损坏现象了。

倪尚忠(明朝)

倪尚忠 ,字世卿,号葵明,浙江浦江(今兰溪梅江镇倪大村)人。明万历二十六年至三十二年(1598~1604年)任顺德知县。在任六年,以勤政爱民、多行善举而备受县人爱戴。在任期间,亲自带头募捐,兴建顺德两座塔——太平塔(俗称旧寨塔)和神步塔(又称青云塔)。

倪尚忠,生于明嘉靖辛亥年(1551年),年幼时家境并不是很好。他边参加田地劳作,边进私塾读书。靠出类拔萃的天赋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他于1588年(明万历戊子年)中举人,谋取了一官半职,多少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万历26年(1598年)中进士后,倪尚忠辗转官场,升迁江西吉州同知若干年后,告老还乡。

倪尚忠一生正气,不畏权贵。他所处的明代万历朝,官僚党派林立,门户之争日盛一日,互相倾轧。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名目众多,到处拉帮结派。东林党、浙党等都想拉拢倪尚忠,倪尚忠卓立独行,不为所动,为各方所忌惮。

建双塔

倪知县捐出自己的俸禄作为启动资金,其他缙绅也纷纷解囊。己亥(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59年)七月初五,太平山上开始打地基建文风塔。庚子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太平塔终于建成。太平塔建成后,倪知县与别驾康公、州守郡等人前往太平山再次游玩,发现太平山上虽建塔,但神步山下却无塔,“捍门尚缺”。于是,倪知县“又出餐钱为倡,而专募诸最饶羡者(富有者)”,而神步成(万历三十年夏,公元1602年建成)。太平、神步双塔已成,“碍日飘风,登者隐见出没,如仙人冉冉行空中,双雁交翔,祖孙罗立,白虹蜿蜒,斜络其侧,然后神工备而风气完矣”。

双塔或许是倪知县在顺德为官期间,留下的最大基建项目。相传双塔建成后,文风鼎盛;七年后,顺德诞生了建县后首位状元 黄士俊。

诗文

两峰相对锁江流,双雁齐飞最上头。伸手便堪擎旭日,转身容易跨炎州。声飘玉铎惊蛟室,影落金盘结蜃楼。拙宦自惭无寸补,敢将地利借人谋。

攀跻忽讶二眸宽,把酒高歌兴未阑。舍利微茫云未得,尼珠荡漾镜中看。百年天地谁双柱,万劫灰尘我一官。独有巨灵呵护在,清标长映月团团。


双塔记(万历二十七年)

倪尚忠 撰

距县治而东可十里许曰太平山。山自古楼连亘,耸拔为诸山最。横截如削,中圻一水。渡水陡起,怪石嶙峋,若狮若象,若鱼若鱼,数峰奔腾,逆上曰神步山。太平,祖乎?神步,孙乎?总居辰巽之交。县治左右两水分流环抱,而合于两山之麓,堪舆家所称水口者是也。天下郡县水口,类多浮屠氏塔其上,而顺德缺焉,毋乃以世未远乎?抑犹有待乎?余往从伯兄习形家言,稍窥一班,则深以为兹色嫌。甫下车,而缙绅先生言之,且曰:“前令公志也,而迁秩行矣,是在新令公。”余曰:“诺。”辄捐俸为嚆矢,而绅儒成于庚子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为级者七,为洞者二十四。

空其中,缀梯缘上,而实其外,以崒嵂当飓风,务令久远,不为观美。越明年,余以计还,别驾康公、州守郡两陈公、封君罗公,邀余往登。宛若身在霄汉,手扪斗杓,丠望三山,东望大洋,紫炁横轴,银涛拍空,而西樵、罗浮诸胜,隐隐在目,遂成东粤钜观。快哉快哉!而余犹踌躇四顾,谓神步未卓,捍门尚缺,然不欲重烦吾士民,而河清难竣,胜愿未酬,安能已已?则又出餐钱为倡,而专募诸最饶羡者,即最饶羡而不乐者不以强也。会诸僚及绅儒耆老,各捐橐金,

己又谕诸置业者, 令之抽毫于氊,而众各翕然。因于辛丑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命工兴建,六阅月而神步成,视太平大杀之,高倍之,工致伍之,中为空洞,外为井干,旋转而上,梵铃金顶,碍日飘风,登者隐见出没,如仙人冉冉行空中,双雁交翔,祖孙罗立,白虹蜿蜒,钭络其侧,然后神工备而风气完矣。是两役也,一切钱谷,悉附州守陈公掌署,而料理精核,不爽毫发。

董工则黎天一、陈章升分任其劳,而黄绍贤兼之。费总二千六百有奇,大都士民乐助,而余佐以俸锾云。余惟谢尚杖头作塔,异气随指,此幻妄之事,儒者不道。郭景纯登鳌山,而占南海衣冠之盛,亦第望气耳,未闻有所助建,乃堪舆之说,则畅于此。余之为顺德也,四新草木,靡一善状,而区区作长发头陀以求影响,景纯氏之馀吻,亦何足为兹山重哉!但福利何心,敢希谢尚衣冠之。盛?或者藉地利以什佰往昔,俾真才辈出,翊我皇禧,亿万斯年。余不佞,庶几景纯之占,溯其盛者,指而曰:“兹双塔之与有力也” ,则余志也夫。

双塔建成后,双塔被看作是顺德文风兴起的标志。倪尚忠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其以建两座文塔为契机,推动顺德形成崇文尚学的民风民俗,文风昌盛,倪尚忠聚集乡中出类拔萃者亲授道业,自青云塔落成后,顺德文风昌盛,出现了明代文状元黄士俊、明代武状元朱可贞、清代文状元梁耀枢三位著名的状元,形成“三元挺秀”,众星璀璨的气象。建成为顺德成为历史上“状元之乡”打下坚实基础。

据史料记载,自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至清末废除科举考试,顺德出过2088名举人,318名进士(其中状元两名,探花一名),394名武举人,111名武进士(其中武状元一名,武探花一名)。

  另据史学家考证,从明代开始,顺德就不断出现一榜多人中试的文化景观,如明万历年间一榜十七魁、一榜十八魁及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的一榜二十五魁等,同时,一门几进士的故事也多有流传,如著名的清晖园主龙氏家族,便是一门六进士。

古塔每一处细节都有文化含义,以太平塔和青云塔均为八角为例,因为六和八这些数字都表示圆满的意思,将塔建成八角表示功德圆满,历史上文人墨客登过塔后均期望想做的事情能圆满做成。此外,太平塔上有24个洞,这寓意24节气。青云塔和太平塔为何要建在山上,这也是一种文化结构。山脚为阴,山上为阳,此为阴阳结合。在中国的其他地方,也有很多塔建在水边,水为阴,塔为阳,这也是阴阳结合的文化结构。

黄士俊

黄士俊(1570年-1654年),广东顺德甘竹右滩人。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年),殿试第一、状元及第,补国史馆修撰。崇祯九年(1636年)任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一度入参机务 不担任宰辅。

前顺德县倪公遗爱祠碑记(崇祯九年)(节选)。赐进士及笫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邑人黄士俊撰文

赐进士征仕郎翰林院简讨加升一级邑人梁兆阳篆额

赐进士笫奉政大夫兵部车驾司郎中邑人吴元翰书丹

万历己亥,葵明倪公以名进士来令吾邑,凡六载……越若而年,云路乔松蓊薆,不啻数里,士民歌所憩芠,比于《甘棠》,碑曰“倪公堤”……邑治环海,寇时出没,恃上下二闸为扼御要关,则捐俸赎,增修而措处济之,未尝派及里甲。往群盗因贼饥四起,警闻郭外,公谓安民宜宽,而弭盗流严,严所以行其宽也……公外夷而内朗,密理而疏目,法在必行,执持如山,胥吏不敢有所舞….每朔望,请六箴于乡约亭,置簿备书善恶,申饬五伦之教,择地而蹈,择言而出,悃幅猖介,一以身表余辈曰:“由兹而腾踔,公车洊登,玉署嗣美,宰辅当倍于前矣。”其铭塔之铁柱曰:应在丙丁,风气闳宜,人事响应,公操之若券焉。余从诸生,辄荷赏鉴。

朱可贞

朱可贞,顺德龙江人。明末武状元。少时习文,曾考取秀才。后因目睹国力衰微,为报国毅然弃文习武。明天启四年(1624年)中武举,崇祯元年(1628年)成武进士,殿试以一甲第一名及第,授锦衣副千户。

梁耀枢

梁耀枢(1823~1888年)。顺德杏坛光华村人。清同治十年(1871年)状元,酷好书法,“视短而明,能于粒谷作蚊足小字”。大魁天下后,授翰林院修撰。

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与古塔的故事:

太平塔又被成为英雄塔。现在登上旧寨塔,你会发现塔身分布着很多弹痕。这背后,有一段热血澎湃的故事。

1944年,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部分同志驻扎在旧寨塔上,日伪军视如骨鲠。次年的2月19日清晨,日本侵略军纠集伪军、土匪等共数百人进犯大良,向旧寨和南畔发起进攻。驻地战士为掩护顺德大队旧寨中队转移隐蔽,留下一个班和民兵数人,分别在旧寨塔和南畔炮楼狙击敌人。

旧寨中队决定由班长李国带领一个班掩护中队和群众转移。期间,日伪军百余人多次进攻旧寨塔,班长李国和战士苏雄、梁波、李卒仔、陈三珠,敌军发现塔上只有五名战士,用更猛烈的炮火攻击。由于没有竹梯,旧寨塔易守难攻,机智的战士们准备大量石头砸向敌人。继而,敌人集中机枪、钢炮射向塔顶,战士紧裹棉被抵御飞沙走石,暂停还击。

当敌人冲向塔中时,战士们丢出手榴弹,3名日伪军被炸飞。恼羞成怒的日伪军改用火攻,熊熊的烈火包围了古塔,浓烟直冲塔顶。但直到晚上,古塔依然未能攻下,日伪军无可奈何地撤退。午夜,五名战士离开古塔,回到乌洲据点。

顺峰山太平塔(旧寨塔)战斗:

顺德人民的抗日武装,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曲折前了的历程。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动员和依靠群众、建立广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给敌伪顽军以重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九日(农历)清晨,一大批日伪军进装广游二支队顺德大队旧寨中队,班长李国和战士苏雄、梁波、李卒仔和陈三珠等五人,受命守卫旧寨塔,狙击敌人,掩护中队撤退。他们坚守在五层楼处,居高临下,用枪火、手榴弹和石头,英勇战斗,打退敌人一次次进攻。他们坚守十多小时,人无奈撤退,五勇士胜利完成任务后,成功转移,回到了乌洲据点。

作为古顺德城风水塔,双塔被赋予了“助文风之兴盛”的寓意,见证了顺德历史繁华,见证顺德兴盛文运。

  每一个去过顺峰山的人,相信除了雄伟的顺峰牌坊之外,一定还会被一远一近的两座塔吸引。这就是太平塔和青云塔。它们分别坐落在顺峰山公园的太平山和神步岗上,两座古塔隔湖相望,悠然矗立。

太平塔、青云塔是顺德历史最古老、内涵最丰富的双塔。它们承传着顺德悠久的历史、展现着斑斓的风俗、流传着动人的故事、呈现着精彩的文化、高扬着奋进的精神,也寄托着人们安居乐业,身畅神舒,得心应手,更上层楼的美好愿望,更折射着当代顺德融川纳海,自我超越,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内在精神。它们是顺德历史进程的真实缩影。它们是顺德精神历程的精彩呈现。顺德建县后四百多年的文化历史,都可从双塔开始徐徐展开。

太平塔

青云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青云   顺德   太平   太平山   伪军   佛山市   知县   文风   广东省   进士   万历   明代   公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