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父母首先要学会管住嘴

  如果你问孩子最烦父母的哪种行为?那么,唠叨一定位居高位。但是,这也是为人父母最难改掉的一个毛病。一个不愿听,一个非要说,很多亲子矛盾就从这里生根发芽。学会闭嘴,可能是摆在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

  “不要再玩手机了”“快点把这些题做了”“都快考试了,还弄这些闲事干嘛”……这样的话是不是经常回响在你的家里。家长说了一遍又一遍,孩子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一点效果都没有。于是,家长更加生气,孩子更加沉默,到了一个极限,孩子可能就会脱口而出“你烦不烦”!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还没有选择闭嘴,那一定少不了一场鸡飞狗跳的家庭大战。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放到唠叨这件事上就是,你越对孩子唠叨,你说的话就越没有意义,就越起不到你想要的效果。

  其实,现在大部分家长都知道,唠叨没有效果,那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地叨叨起来没完没了呢?说白了,是家长把唠叨当成了教育,把教育当成了简单的说教。以为一遍遍的叮咛、一遍遍的告知,孩子就能走向期望中的样子。殊不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首先应该是双向的,有人说有人听。只有一方说,而另一方选择性的“失聪”,这种沟通就没有任何意义,甚至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或者逆反心理,“不让干的偏要干”。

  学会闭嘴避免成为“唠叨的唐僧”,家长首先要放下“不让孩子走弯路”的执念。孩子在成长中遇到挫折、犯个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有些问题需要他们自己去解决,这本身也是一种成长。这个时候,家长可以采取“预警+善后”的策略,发现错误苗头,及时提醒,告知危害。如果孩子能听进去,当然是最好的;如果孩子就是要“亲自试错”,家长不妨暗中观察,尽可能做好保护,关键是提前谋划好解决方案。当孩子碰壁后,耐心倾听和及时安慰鼓励,并给出解决方案,这样会比简单的唠叨更容易被孩子接纳。

  没有人喜欢在喋喋不休中生活,更没有孩子喜欢一次次的被否定和批评。如果我们爱孩子,就一定要避免发泄情绪式的唠叨。刀能伤人,嘴可杀人。从现在开始,管好我们的嘴就是合格父母的第一课。(赵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唐僧   父母   闭嘴   合格   家长   意义   解决方案   效果   简单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