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时装周,刘雯妆容好不好看?说不好看触动了谁的神经

国模刘雯在巴黎时装周的亮相引起很多争议,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造型上,或者就直说吧,基本上是对看上去瘦的皮包骨的外貌或者妆容。

不过这争议都停留在一般公众的网上留言中。大概看了看,作负面评价,认为其造型有点病态的留言数量占压倒性优势。

这种争议其实是个老问题了,近十年几乎每年都会是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争议双方就模特的这种外貌或妆容打了太多的口水仗。持正面评价的人认为这是符合国际流行趋势的“高级脸”。负面评价的人则说这与我们的传统审美背道而驰。

从这些年争论的结果看,持负面评价的人显然是输了,因为外貌和妆容依然还是那个妆容,不但没改过,好像还成了一种标准。

这其实就有点奇怪,按理说对这种妆容做负面评价的人要远远多于做正面评价的,这种妆容应该已经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取向了,而且看上去也形成了舆论压力了,可为什么在模特的选择和妆容上却没有丝毫改变呢?

一个直观且合理的解释是,公众嚷嚷的人再多,也无法撼动掌握时尚话语权的那些时尚界权威的审美取向。

到底什么是时尚,或者就说什么是美这个问题,其定义权或者话语权到底应该在谁手里,或者由谁来说了算,这应该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与一加一等于二,勾三股四玄五这种自然科学有唯一定义的东西相比,审美确实是一种主观认识或者说是主观评价。但应该也是有一定标准的,这个标准首先得满足大多数人的审美吧,否则不具备普遍认同的美,那还能叫美吗?

也就是说,应该是有一个关于审美的认知公理存在的。这个认知公理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有密切的关系,是在这个根基的基础上存在的。

不过如今显然已经不是这样了,时尚界已经是自己在玩自己的,在资金流、信息流相对集中的情况下,相对于公众这种比较分散的个体而言,话语权往往掌握在那些“专业”的时尚人士手中。

但是这些人的审美是什么审美呢?总结下来往往就是类似于“高级脸”的这种你越看不懂就越美,越具有时尚特征。

这倒与其他文化领域的说法不谋而合,从书法、绘画到流行音乐乃至现代诗歌,公众越不理解的胡写乱画和如遭受酷刑般的惨叫就越高级。

对于这种胡说八道,公众还是不能有不同意见的,若是有,那就是“土老冒”“因循守旧”,反正就是文化素养不行,跟不上时尚潮流的。

如果不能赶紧妥协,站到他们一边,至少是悄悄闭嘴,还敢“指手画脚”。那么这些时尚人士就会把你提溜出来做道德审判了。

从单纯的审美问题上升到你对某些模特的外貌歧视甚至是人身攻击问题。这下你的丑恶嘴脸便跃然纸上而且不容辩驳,俨然成了以貌取人,十恶不赦的变态。

这些时尚人士显然很会利用逻辑谬误来调动人类情感中渴望平等的那种最柔软的情感。

但这里的问题在于,人在变为模特的时候,其实已经不是具象化的人,而是一个具体的文化符号,就是说,这本质上是选什么人来诠释这种文化符号的问题,公众不满的是用不合适的人和不合适的妆容来表达某种文化符号,而不是针对具体的人。把这个人和文化符号扯在一起,不过是想缝住那些揭露《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在裸奔的那些小孩的嘴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巴黎   公理   模特   外貌   负面   时装周   符号   公众   好看   神经   人士   评价   文化   时尚   刘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