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字适老成为“老有所依”高分答卷

张宗耀(西南科技大学)

3月6日,人大代表周云杰建议强化我国适老服务体系,具体包括完善养老保险,让老人“老有所依”;加快搭建统一适老化大数据平台,在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前提下实现智慧养老;推动适老产品多样化,重点开发适老化家电等日用产品。(3月6日《人民日报》)

此建议一出便引来不少支持。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显示,2022年中国总人口减少85万人。这也是1962年以来中国第一次出现人口负增长。据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在人口红利缩减、老龄化加剧的现实背景下,尽快强化适老化服务体系,是大势所趋。

周云杰代表的建议中重点提到了“智慧养老”,这与我们的社会发展现状十分契合。尤其在城市,与老龄化进程同样加速的,是信息时代的全民数字化。82岁的上海市民陆老伯,因没有智能手机,辗转多家影院观影未果,最终失望而归。对年轻人来说,拿出手机买一张电影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可是对82岁的老人,“手机买票”就是难以跨过的鸿沟。

数字适老涵盖了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目前的数字适老化服务建设现状下,想要真正把老人从数字时代的边缘拉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网络生活方面,以老年人最常用的社交媒体微信,和最常用的生活化软件支付宝为例,经过对二者关怀模式的实际使用,会发现与普通模式相比,仅仅是字体大小的区别。但事实上,老年模式不能只解决老年人“老花眼”的问题。站在老年人的视角,操作逻辑的更新,使用难度的降低,都应当给予重视。现实生活方面,餐馆扫码点单、商铺拒收现金、话费电费等支出需在网上结算等情景,依旧常常发生在老人身上,造成老人在数字时代幸福感、参与感的降低。

要实现数字时代的“老有所依”,各方应当携起手来积极行动。对相关部门而言,政策的建立与推行无疑是给数字适老化建设装上引擎,成为推进适老道路上的指南针;对数字平台而言,应当攻克老人触网用网的痛点,着重老年人社群建设,让老人能够切身参与到网络世界中;而对社会中的每一个普通人而言,在快速的生活环境下对老人多一分耐心,都能让他们感觉这个世界多一份包容。

无论世界怎样发展,衰老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人生课题。数字融入、科技向善、智慧养老,这些看起来像是我们在帮助逐渐扩大的老年群体,但其实,我们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笔者相信,随着适老化服务的建设完善,关于“老有所依”的高分答卷,也会自然呈现在大众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国家统计局   参与感   数字   答卷   老年人   老年   老人   智慧   模式   建议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