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脱口秀 - 故事已经贬值,内心的神秘还有价值

最近最热闹的话题,属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进化速度,超过我们所有人的想象,特别是超过了创作者的想象,原以为人工智能最先取代的,是那些流水线工作者,而无法取代创作者,至少还能给创作者留下二三十年的空间,但现在看来,现在的它,已经足以在很多领域取代创作者了。

那么,创作者的存在,还有什么价值呢?可能还有一点,那就是情感、感受力,和内心深处的一点神秘感。

人工智能时代,通常意义上的故事,已经失去价值了,尤其是影视剧故事。因为,影视剧故事,在创作之初,就在寻求最大公约数,希望更多人接受它,这其实就已经是一种初阶的人工智能创作方法论了。而“最大公约数”恰恰是人工智能的强项,它们完全可以阅读无数文本,观看无数电影,分析这些故事的诀窍,以及最受人欢迎的部分,并把这些心得凝聚起来,展示出来。

但唯有一块地方,是不属于“最大公约数”的,是热衷于创作人工智能故事的创作者无法写出的,也是目前的人工智能无法学习和模仿的,那就是人的情感和感受力。故事已经贬值了,但内心的神秘可能还有价值。

大卫·林奇的“双峰”系列,是一个经典的例子。从1990年开始,《双峰镇》的故事,让大卫·林奇拍了整整三季,29+18集电视剧,还有一部大电影,一部花絮电影,和两部小说《双峰:神秘史》《双峰:最终档案》,以及无数衍生品。从商业上、影响力上,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事实上,这个系列,完全是反叙事的,所谓的故事,诡异离奇,故事的背景,神秘莫测,和超自然现象、不明飞行物有着密切关系,它真正要描写的,是一个超自然的世界,是梦境,是内心的光怪陆离。2017年推出的第三季,完全是天马行空,把那种神秘感推向了极致。

它的存在有何必要呢?人的需求是各种各样的,有时候,我们想看一个结实的故事,有时候,却只想在某种情绪里沉溺。尊重不同的需求,是我们对自己的善举。

我们之所以对这类电影不满,对表达内心情绪的电影极度反感,是我们的文化本身,就是重现实,重眼前所见的,是“不语怪力乱神”的,拒绝个认情绪表达的,文学和电影,要讲道理,要帮助人认识所谓历史。我们所受到的文学教育(当然也包括电影教育),也都是现实主义方向的,而现实主义,我们排斥个人表达、排斥诗、排斥梦境、排斥情绪表达。长此以往,凡是描绘梦境和情绪的文艺作品,都从我们视野里消失了,一旦有人创作了这样的作品,就会被批评,大家也争相表示,看不懂。看不看得懂,成了衡量文艺作品好坏的最高标准。

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作者性可能是电影世界里,少数一些还能保留人类存在感、创造力、智力活跃度的地方了。那些看不懂的电影,可能是人类最后的绿洲了。

因为,仅仅是目前的人工智能,就已经完全可以胜任“写故事”这个任务了,讲一个平整的故事,已经不能让创作者骄傲了,故事、叙事,已经大大贬值了,反而是内心、情绪、迷梦,还有最后的价值。

所以,电影人把噗在《双峰》第三季后面,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评论,可以作为结尾,原文比较长,我摘其中几句:“1.人工智能正在到来的时代,留给人类的还有什么,唯有情动。2.情动,作为非表象性的思想样式,预设了观念,但非观念。……6.在小说,虚构不再有价值,这是概念的生产。留给人类的是情状,是情绪、情感与情态,是普鲁斯特、奥兹和托宾。7.在电影,是动作的消失,是完全的情境。观众只能产生无法归于概念的情状,情动本身即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脱口秀   双峰   最大公约数   大卫   内心   价值   故事   创作者   人工智能   情绪   神秘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