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战局已定《满江红》为什么是第一

《满江红》为什么是第一




春节档战局已定,《满江红》票房稳居第一。

这或许是意料之外,却的确是情理之中。

一言以蔽之,《满江红》完美地匹配了很多人对一部春节档大片的心理预期。

它够丰富,够热闹,有笑点,有泪点,有反转,有高潮。

当然,以上这些词语,并不足以说明《满江红》就是部完美的好片,不过,这已经足够解释《满江红》为什么会赢得票房大战了。

注意,票房高和电影好是两码事,好电影未必票房高,卖座片也未必就一定好。

拿《满江红》来说,我个人觉得它是部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的电影。

而《满江红》的票房大卖,正是优缺点合力促成的结果。

或者说,《满江红》的优缺点本就是一体两面,它最大的优点和缺点,其实是同一件事。

什么呢?用褒义词来讲叫“设计感”,用贬义词的话,就是“算计感”了。

设计,有精巧的,也有笨拙的;算计,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如今我们复盘《满江红》这部电影,就姑且捋一捋“顶级设计师”张艺谋这一次的得失吧。

张艺谋是顶级导演,更是顶级设计师。

他自己也曾在采访中说过,他最擅长的未必是“色彩”,而是“造型”。所谓“造型”,从广义上理解,其实就是形式的构建。做大型晚会,编排节目,张艺谋擅长,拍电影,探寻合适而新颖的形式,张艺谋也拿手。

过往常有人批评张艺谋的电影形式大于内容,其实很多时候是把重点搞错了,不是张艺谋不擅长做内容,而是他太擅长玩形式。

在概念先行的情况下,把概念落地,把故事用最亮眼的方式呈现成影像,张艺谋在华语影坛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满江红》正是部概念先行的电影。

先有的点子,才有的电影。

这个点子就是片名,岳飞那首千古流传的词作,《满江红》。

往细了说,这个点子是一场戏,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我们可以想象导演和编剧初次聊到那场戏时激动的心情:

秦桧当众背诵《满江红》,全军将士一起复诵。

什么叫矛盾,什么叫冲突,好戏在这个点子里萌生了。

我们在电影中也看到了,这场戏正是全片戏剧高潮的起点,而围绕着这场戏,前有铺垫,后有反转,以这场戏为基点,才有了整个《满江红》要讲的故事。

讨论这部电影的得失时,这场戏也就成了关键。

我个人非常欣赏这场戏,也非常佩服想出这个点子的人,没有这个点子,《满江红》可能就会成为一部很多人所说的“古装剧本杀电影”,像我们看过的许多悬疑片一样,在不断的反转之中落入俗套。

或者说,如果没有这场戏,《满江红》也确实就是部俗套的悬疑片,古装也罢,喜剧也罢,都是外衣,它的本质和《唐人街探案》系列没有多少区别,至于在悬疑推理上设计的精巧程度,随便拎出来一集《大侦探波洛》,恐怕也要比《满江红》高明。

但《满江红》强就强在拥有《满江红》。

学生写作文讲究立意,导演拍电影也是如此。

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观众看着张大等小人物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地布局刺杀秦桧,看着何立拿着红蓝玛瑙吓人,看着沈腾和岳云鹏卖力搞笑,听着易烊千玺发出熟悉的气泡音,最多就是时而捧腹时而紧张,就算再沉浸其中,也并没有超出太多观影预期。大家心里会想,古装悬疑喜剧嘛,那确实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在那首再熟悉不过的词浮出水面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观众才会产生内心的第一次波动。

原来,影片的主线任务不是杀人,而是背词。

杀人的电影没有一万也有八千,背词的电影却是寥寥无几。这就是新意了。

有了新意,也有了意义。我们不喜欢电影说教,不喜欢电影动不动就上价值,不喜欢看个片像上堂课,但不代表我们只能接受娱乐,不愿意探求更高层次的东西。

常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爱国到底是爱什么?

当我们看到假秦桧当众背出《满江红》的时候,我们瞬间就会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爱的是这个国家的历史,爱的是这个国家的文化,爱的是曾生养出岳飞这些英雄人物的土地。

这场戏也让张艺谋完成了某种作者表达,他用浪漫的姿态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功名利禄皆是尘土,王侯将相终成白骨,只有《满江红》这样的经典诗词是永恒的,只有岳武穆留给世人的精神是不会消亡的。

为什么不杀秦桧?因为秦桧不重要,他像蝼蚁一样,而那首《满江红》只要流传下来,就能够让后来的千千万万个秦桧消弭于无形。

那些被认为最不重要的东西,或许恰恰最为重要。

比如诗词,比如电影。

我们可以质疑张艺谋的想法是否太过浪漫而脱离实际,可以纠结影片中为什么只有秦桧却无赵构,但毫无疑问,张艺谋的表达说得通,也足够动人。

说回来,有词作《满江红》这个大招在,观众们的离场感就不会差,哪怕前面看得已经有点昏昏欲睡了,看到高潮看精神了,也会觉得票没白买。毕竟,没有什么比以“怒发冲冠”开头的这九十三个字更能调动中国观众情绪的了。

可以说,《满江红》成功的核心点,在于“借势”,电影《满江红》借了词作《满江红》的势,张艺谋借了岳飞的势。

借得聪明,也借得成功。

为了一场戏拍出一部电影,看上去也似乎完成了任务。

但影片的缺点也来自于此,故事是倒推出来的,为了已知的结果倒推过程,就难免会出现强行反转的问题。

换句话说,创作者像是开了金手指,想要剧情往哪转就往哪转,这样的结果是,角色很容易会变成工具人,细节也经不起太多推敲。

何立的死充满了偶然性,张大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孙均身上,也纯属豪赌,孙均最后的奋力一搏,靠的是武力反杀两位聋哑仕女,但谁都会发出疑问的是,宰相身边的贴身高手,为什么会死得如此轻而易举?

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那场孙均刮张大刺青的戏,以何立的性格,难道会发现不了孙均在自己眼前作假?

至于一封难辨真伪的信能否让当朝宰相如此惊慌失措,而满营将士之中是否又只有张大一人认得金人信囊,那就不必再细聊了。

于我而言,作为一部悬疑片,《满江红》并不算合格,毕竟,真正打动我的反转,靠的更多是岳飞和他的词,如果说还有哪处反转值得夸赞,那就是真假秦桧的梗了,想出这个办法让秦桧朗声背词变得合理,是真正的救场之笔。

除了文本上的设计,视听上的设计也有许多亮点,摇滚版的豫剧配乐让我深感惊喜,增强了奇妙的混搭质感,而在封闭空间中的场面调度,也很体现张艺谋的功力。

在此之外,设计就更少了,更多的是为了高票房而做的算计。

我前面说过,《满江红》是部很丰富的电影,这是它卖座的原因之一,但在我看来,丰富不意味着就一定好,元素多了够热闹,但对于电影本身来说可能也是种伤害。

多说一句,这几年很多中国电影喜欢标榜“有笑有泪”,但很多时候,影片中的笑是尬笑,不是真的好笑,影片中的泪靠的是煽情,也不是真的动人。

《满江红》作为一部悬疑喜剧,在喜剧元素的表现上,是很难达到及格分的,什么长啊短啊睡啊绿啊的梗,其实挺低俗的,至少我觉得并不好笑,如果说什么是好笑的,恐怕只是沈腾和岳云鹏那两张脸以及张译和雷佳音精彩的表演了。

当然,如果《满江红》拍得更严肃一些,也许在整体风格上会变得更加统一,也会少掉很多槽点,但票房就一定不会有现在这么高了。

我们必须得承认的是,哪怕中国观众走出影院时会因为那首《满江红》而心潮澎湃,但走进影院时,多半冲的还是喜剧题材和主演沈腾。

说到底,一辈子都站在国产片最前线的张艺谋太明白最广大的中国观众想在春节档看到什么样的电影了。以他的聪明才智和执行力,一旦把好了脉,拍出一部《满江红》这样的电影,拿一次春节档票房第一,也不算是太难完成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满江红   春节   战局   悬疑   古装   票房   点子   喜剧   观众   形式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