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滇池沿岸将打造46个乡村示范村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按照昆明市委、市政府印发的相关文件,滇池沿岸乡村打造的定位也日渐清晰,昆明市将用一年时间对滇池沿岸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地理民俗价值的46个自然村,按照“重现长联画卷、唤醒历史记忆、寻找最美乡愁、绽放明珠光彩”的思路“一村一策”打造,其余137个自然村全面推进绿美乡村建设,通过不同主题进行有机串联,形成类型多样、风貌各异、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环线,构建“有生态、有特色、有文化、有风貌、有业态”的“滇池乡居图”,打造“点上出彩、线上出新、面上成景”的环滇池乡村生态旅游圈。目前,正在统筹实现这一目标的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正在全力以赴开展“文创作者进乡村”等相关工作。

这些乡村各具特色,一起来看看吧。

海晏村:七彩落霞观景村

海晏村是昆明看日落的“网红”地 供图

发挥云南民居特色风貌、滇池渔业文化,观日落码头、七彩稻区、瓦猫等人文和自然景观优势,发展休闲、摄影、观光旅游等业态。

高峣居民小组:“百味云南”小吃村

依托“茶马花街”云南特色美食资源,杨升庵、徐霞客纪念馆、聂耳墓等重点保护文物文化资源,“以食为媒、以文为介”打造“百味云南”小吃村。

猫猫箐居民小组:野趣徒步村

依托西山风景区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成熟的农家乐产业,串联山、水生态空间,开发多条徒步精品路线,发展徒步经济。

苏家居民小组:远征军夏令营

依托中国远征军司令部旧址,与省委党校合作打造抗战文化教育基地,举办各类远征军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发挥“昆明小摩洛哥”称号的引流优势。

富善居民小组:花鸟鱼虫玩家中心

引进鲜花绿植、水族器材、观赏鱼类、萌宠宠物、文玩杂项、剪纸艺术、珠宝玉器、茶叶茶具、书法绘画、3D艺术等业态,打造花鸟鱼虫“新生代”玩家中心。

古莲居民小组:文学创作之乡

加强古莲书院等人文资源保护,推进“文化+”和“+文化”建设,组织各类文化艺术交流,举办作家沙龙、新书发布会等活动。

观音山小组:白族特色民宿

挖掘白族古式园林牌坊、观音寺等历史文物资源,开展吸氧洗肺观森林、登山拾菌等体验活动,发展白族特色民宿旅游。

百草居民小组:“百草”药膳养生谷

发展重楼、黄精、鱼腥草、杜仲、当归、车前草等中草药种植,突出养生“云味”和云药特色。

大河尾村:重机车营地

依托大河尾村位于环湖南路中段的区位优势和滨湖秀美风光,有机衔接铺装路面和越野路面,建设摩托车超级越野、摩托车穿越等专业赛道,举办重机车文化节等活动,打造重机摩旅打卡基地。

墩子村:唇齿留香“百花宴”

依托周边鲜花种植基础,围绕打造鲜花饮食品牌,推出百花宴、鲜花饼、玫瑰酱、花茶等花食,开展“吃花节”“花卉食品展销节”等体验活动,打造浪漫花食体验基地。

河嘴村:海鸟摄影基地

依托东大河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种类多样的鸟类资源,将河嘴村打造为海鸟摄影基地。引导培训村民爱鸟、护鸟,构建“人鸟和谐”的生态村庄。

周家村、洪家村:古滇画乡

依托良好区位和生态资源优势,围绕墙绘艺术、绘画创作、画品销售、亲子绘画体验等主题活动,发展文创产业。

大河村:梦幻打卡花园

以花期较长且每年都复花的月季、郁金香、洋水仙等观花植物为主,打造草甸花园、林荫花园、童话花园、鸢尾园、月季园、等不同主题景观区,打造“最美旅拍地”“亲子打卡地”“最佳爱情表白打卡地”“婚纱摄影打卡地”。

海埂村:沙滩民宿

依托东大河湿地公园、滇池南岸沙滩公园、百亩向日葵等景观资源,开展村庄改造,推出一批针对休闲、观光、摄影、旅居、亲子等不同群体的精品沙滩民宿。

牛恋村:绿草星空露营基地

依托滇池南岸秀丽风光,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改造,打造绿草星空露营基地。

河泊所村小组:贝丘遗址体验村

依托贝丘遗址——螺蛳壳房屋,推出古贝壳、古珍珠挖掘体验区,建设贝丘展览馆,打造一个以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依托、集考古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化体验村。

石寨村小组:古滇秘境

依托石寨山古滇文化核心元素,开展探寻古滇国“八大未解之谜”、考古研学沙龙等体验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古滇文化体验村。

福安村小组:非遗体验村

依托“六古六坊”元素,探索发展“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歌舞”“非遗+乡村振兴”,推进传拓文化、扎染、刺绣、传统造纸、木雕、古玩、竹编、瓦猫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发展。盘活“一颗印”传统民居。

余家沟下村5组、兴隆村7组、张家村9组、花椒咀下村10组:汉服国风打卡地

顺应国潮文化兴起潮流,以“山—村—水—田”为载体,依托“稻”梦庄园、稻草雕塑、风车花田、田园马场等连片稻田景观,打造汉服爱好者打卡地和拍摄地。

卧龙浦古渔村:古滇民居文化体验村

以“一颗印”“三合院”“走马转角楼”等传统民居为载体,充分挖掘卧龙浦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集渔村景观、乡愁记忆、艺术创作等于一体的文化休闲体验村。

斗南居民小组:“七彩花谷”

围绕从买花模式向赏花经济升级,建设一批花街、婚庆宫、不夜花巷、玫瑰网红打卡点、鲜花节庆展览馆等集花卉买卖、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多元特色项目,塑造“最美花卉村”形象品牌。

王官村:“百米”糯香美食村

充分挖掘云南特色美食文化,传承开发百余种米制品烹饪方法,打造云南米食特色美食村。

矣六一组、二组居民小组:“多肉王国”

依托多肉种植基地,盘活闲置村集体用地,发展电商直播产业,发展多肉种植、观赏、销售等多肉全产业链。

福保村居民二组:球类运动村

结合福保村临近昆明主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休闲运动产业。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毛亚南

责编:苏昊 实习编辑:石建琴

编审:周晓雪

终审:周健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昆明   白族   乡村   大河   云南   居民   小组   特色   基地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