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库曼斯坦:一个不声不响闷头过自己小日子的国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每天早上要先向长辈问好,然后向自己的马儿问好”这句谚语。这么一句尽显生机勃勃的生活状态,就是土库曼斯坦这个国家的人民每天会做的事情。他们乐此不疲,有条不紊地过着属于自己的小日子。


他们那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干旱,应该算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了,但是土库曼斯坦却被称作“沙漠中的闪亮奇迹”。究竟这个国土面积不到50万平方千米的国家,造就了怎样的奇迹呢?



“一枝独秀的沙漠之星”


土库曼斯坦作为一个内陆中亚国家,南边毗邻伊朗,东南边紧挨着阿富汗,东北与乌兹别克为邻,而著名的咸水湖里海则位于土库曼斯坦西边。


按理来说,在周围都是政治环境较为复杂的国家,土库曼斯坦应该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影响。


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土库曼斯坦与政治、生活环境混乱的邻国有着天壤之别。



在这里,人们拥有天然气、自来水的免费使用权,不仅如此,就连人们最看重的医疗、教育,都有着高额的补助,人民的生活得到足够的保障。而且与中亚诸国相比,这里的失业率最低。


在土库曼斯坦,你可以随意的在街上游荡,而不用担心遇到任何危险的抢劫事件等,因为这里的社会治安良好,几乎看不到任何游民或乞丐上街乞讨,人民生活安宁。


它是中亚诸国中,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环境不失优美、人民生活最为安定幸福的国家,在这些邻国中独领风骚。如今土库曼斯坦拥有的这一切,都与已故总统尼亚佐夫有着密切的关系。



开国总统的伟大版图


土库曼斯坦主要的民族为土库曼族,大约占比77%,其他的民族还有俄罗斯族、乌兹别克族等,这个国家民族形成的历史较为复杂,波斯、突厥、蒙古、阿拉伯等人都先后在这里建立过自己的政权。


也是在9世纪到11世纪期间,土库曼民族才开始形成并逐步兴旺发达起来。


1924年,土库曼斯坦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一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土库曼斯坦才宣布正式独立,自此在第一任总统尼亚佐夫的带领下,走上了独立发展之路。



尼亚佐夫作为开国总统,他让一个原本一穷二白的土库曼斯坦,摇身一变,成为如今人人艳羡的富足小国。


没有国家的稳定,就谈不上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当时动荡不安的年代,一切都尚未稳定起来的时候,他不仅需要关注国际形势,还要留意国内局势与发展,同时,他还不忘对国家进行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建设发展。


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建设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尼亚佐夫深知这点。而他所作的一切,也让土库曼斯坦飞速发展,不仅做到没有落后并且超越了邻国。


他积极与中国交好,促进并不断扩大与我国的贸易往来。



因土库曼斯坦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他向中国出售大量石油,以此获得中国的廉价工业品,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与中国建立了友好往来的关系。


与此同时,他还向中国购买了大量军事用品,不同种类的防空火炮和导弹,有意加强军事防御系统,让邻国有所忌惮,不敢贸然发动侵略。


他连任5年,在位21年,对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不仅在军事经济方面,他还对国家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将拉丁字母化的土库曼语作为国语。现今,土库曼斯坦的官方语言为土库曼语,通用语言为俄罗斯语。



尼亚佐夫对国家做的一系列建设,如今看来都是非常成功的,而他也让土库曼斯坦人产生了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认同感。


在1999年,他被授予"终身总统"职权,如果不是他因心脏病发突然离世,他毫无疑问还会继续连任总统。但一些西方国家对此举颇有微词,认为这是将个人专权制度化,而土库曼斯坦也成为最专制的国家之一,被称为“中亚朝鲜”。


在外人看来,他们封闭,另类,但是土库曼斯坦人对这些评价也毫不在意,他们乐享其成,偏安一隅,自由自在地过着属于自己的“封闭”小日子。



坐飞机赶集——“封闭”中的富足生活


在中亚诸国动荡不安等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影响下,一举一动,都足以牵动整个局面的改变,不仅是国际层面的影响,还有自身民族的统一与强大,都促使土库曼斯坦成为“封闭”的存在。


这么多年来土库曼斯坦不断被外族人侵略,甚至一度沦为殖民地的存在。因此,造成了国民身份认同的困境,统一民族、树立自己的民族精神的伟大梦想也就成了开国总统尼亚佐夫的目标。


土库曼斯坦作为中立国的存在,无疑是保护自身发展的一剂良药。这也是土库曼斯坦必须“封闭”起来的原因。



他们对于外国人的入境管理十分严格,但是他们的生活是富裕的。


就拿汽油的价格来说,1公升是400马纳特,相当于人民币的0.15元,这样低的油价在别的国家简直就是奢望。不仅油价,就连公共交通的价格也惊人的便宜!出租车从南开到北也就人民币3.3元,一趟公车价格折合人民币也就2分钱。


你能想象到坐飞机去赶集又是什么样的体验吗?如果你想坐一趟1300公里左右的飞机航程,只要二十几块钱就能享受到,更遑论短短的几公里赶集路,因此在当地,人们都坐飞机去赶集,因为物价实在太低啦!


因为物价水平低,人民生活压力小,这里的年轻人赚钱也没什么压力,只要收入在人民币1千块钱左右,生活就能过得很舒服了,也不难感受到他们乐在其中的幸福感了。



土库曼斯坦经济发展水平稳定,但是他们的第三产业却发展缓慢,电视、节目等媒体产业发展在亚洲国家中算是处在落后的水平,可以说,他们活在了自己的世界中,对外界的信息接收贫乏。


作为媒介接受渠道之一的电视机,也不能普及到每个家庭,土库曼约566万的人口,却仅有83.3万的家庭拥有电视机。


正是因为,土库曼斯坦电视业在法律规则和媒介监管方面较为严格,电视体制为国有国营,播出渠道较为单一。在2011年,土库曼斯坦开始努力推进数字化模式,促进数字化发展方面,但发展过程较为缓慢。



同时,在互联网使用上,该国也是问题频发。在2022年4月,土库曼斯坦发生了一次蓄意关闭互联网的事件,这个国家的互联网几乎被全部封锁,为此还损失了近3000万美元。据Top VPN报告可知,土库曼斯坦已经成为因断网造成经济损失前十个国家之一了。


在一些主流媒体或其他独立媒体上如果发现一些可能抨击当局的言论或网站上某用户从事一些“不良活动”等都会即刻被切断网络。现在,一些世界级网络托管服务商如vultr、亚马逊,微软云计算的子网几乎被全部关闭。


与网络关闭相关的事件内幕较少,但因此事件发生在新任总统上位不久,所以国外有些人权组织猜测并抨击为这是总统的一次“严格控制信息流动”的专制化政权体现。



虽然地理环境、信息来源较为封闭,但是土库曼斯坦人也不会忽略至关重要的科教投入。


为了提高教育体系中的质量和效率,他们广泛采用了最现代化的信息通信技术以及各种教学必备的多媒体设备等,各种中学、高等院校等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中。


在首都阿什哈巴德,也分布了多所知名院校。近几年,也不断开设更多专业的研究方向,高校招生数量及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中。这无疑对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有着重要保障。


同时,土库曼斯坦也非常重视每年6月12日的国家科学节,不仅会举办各种科学技术创新论坛,开展诸如纳米技术、环境保护、卫星技术等各种话题讨论,还会邀请诸多来自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院校的代表一起参加研讨。



由此可见对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视程度,一个重视教育发展的国家,必定立于长青之地。


众多用电、用水、住房、教育医疗等福利政策,都让每个居住在土库曼斯坦的人民幸福感提升,更加促进对民族和国家的理解和认同。



不灭的“地狱之火”及浓厚的风土人情


在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今天,以往一直处于封闭状态的土库曼斯坦,也似乎正在一步一步“打开国门”,向世上展示他物资肥沃的国土、热情好客的人民以及极具风土人情的习俗习惯。


之前土库曼斯坦颁布了禁止外国人入境政策,现在这一政策也逐步放开了,虽然现在仍然禁止自由行,但是签证已经算是容易办理的了,只不过在土库曼斯坦旅行需得跟着旅行团,但是这代表着我们可以一睹这个充满大漠气息的民族国家。



其中也有两个地方是游客打卡最多的地方,比如“地狱之门”及玉龙杰赤古城,在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也能感受到当地浓厚的风土气息。


可以说,位于卡拉库姆沙漠深处的“地狱之门”,是世界著名的景点之一。而这个景点名字的由来,只要你见证过那个地方,就知道为何命名为“地狱之门”了。


其实,这个地方是因为塌陷导致一个巨大的深坑形成,这个坑又大又宽又深,但仅凭这点,还不足以令它举世闻名,而是因为,这深坑里常年覆盖着燃烧不灭的熊熊大火。


因为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资源丰富,而这深坑底层就富含大量天然气,被点燃后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地狱之门“之态,这个场景,像极了书上描述的,对罪人处以大火极刑的地方,而所谓的地狱之境”也不过如此罢。



而这火,也足足燃烧了50年,因此,至今仍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是不知道这火还能燃烧多久,据报道,当今土库曼斯坦的总统似乎有意将这股火扑灭。


一方面,因为常年不灭的大火造成环境污染,虽然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但是这么一直燃烧不灭, 也会产生部分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这与力求环境保护的国家理念相违背,而且,随着参观该景点的游客越来越多,周边的安全设施又不够完善,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虽然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但这些年”地狱之门“白白燃烧的天然气,也已经让国家白白损耗了上百亿美元的财富,如果这些资源能够拿来有效利用,在很多方面,也能解决许多国家与民生的需求。



种种原因加起来,让人们不禁感受到,通往”地狱之门“即将关闭,不过虽然各种原因表明扑灭大火的形势迫在眉睫,但是因为技术上的限制,使得大火的扑灭存在一定的难度,所有关不关闭目前看来仍是个未知数。


除了”地狱之门”,历史悠久的玉龙杰赤谷城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这座古城,在2005年还被列入了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在古城里,游客们可以深刻的领会到当地的风土人情,看到身着特色民族衣裳的人民,在当地的土库曼女性,她们身上的服饰都是五彩斑斓的,土库曼姑娘们往往会身穿束腰、长至脚踝的精美长裙,也会佩戴各种银饰。



男子们一般着东方式的长袍和肥大的裤子,也会佩戴羊皮缝制的高帽,有黑色、白色、褐色三种颜色。


土库曼斯坦人热情好客,他们欢迎远到而来的游客朋友们,也会用他们最神圣的食物“馕”来款待,在交谈中,他们从不会大声说话或打断客人的聊天,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十分不体面的一种行为。


土库曼斯坦极具特色的地方还有许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认识与感受一个地方的最好途径,就是自己去亲身经历一番。


其实,土库曼斯坦成为今天独立自主的富裕国家,也与当时刚刚走上独立道路,便于中国积极建立友好往来关系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土库曼斯坦富含天然气、石油等资源,但是,他们却不懂得开发技术,无法加以利用手上人人垂涎的丰富资源,更别谈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经济优势。由于种种原因,当时的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出口量仅仅占据全球的2%。


这面临的窘境可大大影响了国家的发展。


于是,为了打开天然气的贸易通道,土库曼斯坦低价向俄罗斯销售天然气,但长此以往,这毕竟是个亏本买卖,正当土库曼斯坦一筹莫展的时候,中国表示愿意伸出援手,借出了81亿美元的贷款,同时还提供技术支持。


2007年,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达成合作并签署协议,表示中国将在未来30年内,途经邻国地区,建立一条最终抵达中国的天然气输送管道。管道建成后,土库曼斯坦每年都会向中国输送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


该协议进展至今,对两国来说,都取得了重大收获。自然也吸引了其他国家对这块肥沃之地的觊觎。而土库曼斯坦也一直致力于对能源多元化的出口战略,可以说国际市场已经彻底打开。


但近几年,土库曼斯坦频频宣称设备故障、北半球寒冷冬季影响需提高天然气出口价格,同时,天然气出口量也在逐渐减少。其中是否真如该国所说是因设备、天气问题导致的,就不得而知了。



目前来看,土库曼斯坦仍然在享受着丰厚的资源带来的红利,再到中国丝绸之路发展战略的推进,从长远来看,土库曼斯坦不整什么幺蛾子的话,两国都会是双赢的局面。


在这个神奇美妙的国度,土库曼斯坦从以前的分裂到宣布独立,历经了许许多多坎坷。再到开国总统尼亚佐夫对国家做出的众多建设,以及下一任总统的种种努力,才实现了国家的安定、人民生活的富足以及生活上的种种保障,才造就了今天的土库曼斯坦。



参考文献:


1、《中亚转型国家的新闻体制与媒介发展》,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版,土库曼斯坦 (jitui.me)


2、《慧眼看世界》,暨南大学出版社,封闭而富裕的小国——土库曼斯坦 (jitui.me)


3、《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合作模式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土库曼斯坦 (jitui.me)


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概览》,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土库曼斯坦 (jitui.me)


5、《北大区域国别研究编委会编. 北大区域国别研究 第3辑》,江苏人民出版社,尼亚佐夫的土库曼斯坦:个人崇拜 (jitui.me)


-END-


作者:理理


编辑:墨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土库曼斯坦   深坑   中亚   土库曼   国家   不声不响   小日子   中国   天然气   总统   地狱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