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飙升!开发商集体涨价!石家庄楼市小阳春这就来了?

石家庄房地产市场当前的变化真的很快。

春节过后,成交量出乎意料的飙升,而且热度一直持续,整个2月的成交量已经拉上来了。

有卖的不错的楼盘宣称2月卖出去了200多套。据血拼哥了解,一些热销盘的成交量确实创了新高,2月卖大几十套、一百多套的是有一些的。

成交量节节攀升,新的情况很快就出现了:开发商开始集体喊涨价了。

其实春节过后,就有楼盘开始上调价格了。只不过当时好多楼盘还在趁着市场好转清库存,卖了一段时间都反应过来了,该涨价了,所以有了3月份这波集中调价。

据血拼哥了解,大部分涨价的楼盘上调幅度在1%-3%,基本上相当于每平米涨了200-300元,多的能到500元。

也有涨的猛的,城北某楼盘新加推的房源认筹价格比之前上涨了差不多1000元/ ,不过目前尚未开盘,最终成交价格未定。

涨声一响,购房人的心态也确实发生了变化。

这段时间走进售楼部,先是看到满眼的人,置业顾问都没空接待你,匆忙介绍完你一犹豫,直接告诉你下周我们每平要涨200。心态差一点的,听了多少会有点慌。

目前来看,不管涨多张少,大部分楼盘都把购房优惠收回了,开发商的底气变足了,议价空间小了。

算一算账,现在买房确实比去年贵了。

但血拼哥劝你一句,别慌,涨是真涨了,但是这波涨价也并没有那么来势汹汹。

第一,没有形成普涨。市场分化仍旧存在,不少项目还在促销清库存。低价盘会对涨价楼盘形成一定压力。

第二,涨价幅度不大。成交量带动价格变化是正常市场规律,目前的涨价在正常范围内,并没有出现过高、过快上涨。

再者来说,与近三年房价大幅回落来比,也只是微微一涨。有楼盘最近价格上涨了500元/ ,但这个价格也没到三年前的高点。

说白了,过去两年很多开发商贴着成本,甚至赔钱出货,现在趁市场大热,涨价提高利润是正常需求。

最近二手房成交量比新房还猛,不少房东也开始惜售、涨价。

要说变化大的普遍还是体现在心态上,卖方谁不想多挣钱,但现在的涨价也只是试探性的小动作。

有的项目跟风涨,也是为了在市场上造声势。

第三,涨价能否持续有待观察。这波房价上涨只是短期阶段性的。各开发商策略不一样。有的是慢慢涨,每周涨一点;有的是一次性涨。

这要取决于阶段性的销售情况,也是为了逼定客户促成交。

如果涨价之后,成交量下来了,到了年中冲业绩,没准又是一波打折促销。

至于未来,房价能否支撑住持续上涨,得等短期这波积压的需求集中释放完后,看中期市场供需变化、政策变化。

还有一点,现在的涨价并不是什么大涨的前奏,不要被带跑偏了。

目前刚需是市场主力,从近期北京二手房市场的成交数据来看,70%是首套刚需。

没有疯狂的投资客进场,不会造成“抢”的局面,房价大涨的动力没有了。

而且刚需对于价格还是比较敏感的,尤其是当前经济尚在恢复,购买力偏弱的情况下。

2016年的“疯狂”不会重演,大家也不用担心再发生“吃了一顿饭涨了18万”的事。

所以,现在的涨价只能算是止跌回调。

短期来看,3月份量价齐涨的“小阳春”是要来了。现在能不能踩对时机上车,血拼哥认为要看清三点:

第一、抛开抄底心态。开发商最坏的日子过去了,也不会再向去年年底大力度的降价促销。心态放平,即使没有踩到去年的低点,在当前市场相对平稳的阶段也可以从容选择。

第二,不要匆忙上车。市场好的时候容易出现盲目跟风,尤其是刚需,很容易被带节奏。还是要看准自己的需求,没必要追涨。过去市场好的时候拼速度,现在市场好得拼眼力。

第三、理性判断价格。目前这个阶段市场分化,涨跌互现。同一个片区甚至出现价格悬殊的两个楼盘,怎么选?

首先,看产品。刚需是要追求性价比,但也要看清产品品质。如果价格相差大几千,那必然在软硬件配置上有差别。

有些成本是显性的,比如精装标准、外立面、园林公区等等。还有一些是隐形的,比如后期物业服务,都会体现在价格上,也是支撑价格的价值点。

其次,看兑现程度。有些时候涨价不只是营销手段,也意味着价值兑现,包括产品价值和区域价值。

比如社区实景呈现、周边配套落成,都会形成价格上涨。这种情况下这属于价值的提升,也是项目保值增值的体现。

总之,如果你最近看房有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力和兑现力又不错,只要手里预算够得着,还是可以稳稳上车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成交量   开发商   小阳春   都会   石家庄   楼市   楼盘   房价   心态   集体   需求   价值   价格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