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要求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非遗是旅游的优质资源,旅游是传播非遗的重要渠道,近年,洛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非遗与旅游的融合,不仅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也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

  汝阳刘的毛笔制作绝技、雕叶为画的左丘叶雕、笛箫漆艺坊的传统民俗乐器体验……近日,在洛邑古城景区,不少身着汉服的游客穿梭于古香古色的街巷,赏非遗、品文化。

  “景区已进驻2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现了‘用园区涵养非遗,以非遗浸润园区’的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目标。”洛邑古城景区相关负责人说,非遗项目入驻景区,不仅为景区增添了活力,也让更多传承人既能发扬光大手艺又有经济收益,实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

  初春时节,走进洛宁县罗岭乡花树凹村,以陶缸、三彩为基础的创意作品随处可见,俨然一副乡村艺术公园的模样。

  这里曾是缺水少电、行路艰难的偏远山村。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带领团队来到这里,依托三彩釉画烧制技艺等非遗项目,创作釉画、陶碗等艺术作品,与村里的老建筑、老物件相融合,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让这个小山村成为三彩艺术点缀的3A级景区“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

  “非遗走进生活,才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郭爱和说,非遗保护与传承,是以当代生产生活为中心的文化实践,让非遗通过再现、再造、再生,走进现代生活,融入现代旅游,才能真正实现保护的价值。

各类非遗文创产品,也逐渐在旅游市场收获了更高关注度。在孟津区朝阳镇南石山村,街道旁、农家小院的屋脊上,随处可见精美的唐三彩摆件。该村将唐三彩烧制技艺与现代潮流相结合,开发出“唐宫夜宴”“卡通十二生肖”等特色文创产品,不仅让非遗“活”了起来,也让村子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将非遗与文创产品研发结合起来,打造“洛阳三彩”“平乐牡丹画”等特色文创产品;将非遗与古村落保护结合起来,形成爱和小镇、青铜器小镇等一批非遗特色小镇;将非遗与研学旅行结合起来,策划推出“文明之源,根在河洛”等旅游线路……近年,我市积极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衍生了不少新业态,促进“老树”发“新芽”。

  洛阳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洛阳将规划设计以河洛非遗项目、河洛文化遗址作为支撑点的专题特色旅游带,打造行知古今、洛阳八大关、河洛非遗行、思想闪耀之旅等系列旅游线路,推动自然风光类景区与非遗深度融合,持续推进爱和小镇、杜康小镇、三彩小镇、青铜小镇建设等非遗小镇建设,推动非遗与旅游高质量深度融合发展,更好地激发非遗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戚帅华 通讯员 裴俊虎 文/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洛阳   洛宁县   旅游   景区   文化遗产   小镇   深度   物质   项目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