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中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呈现刚性

本报记者 张硕 北京报道

近期德勤发布“全球汽车消费者调研2023”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兴趣持续增长,电动车的吸引力主要集中在消费者渴望得到更好的驾驶体验以及燃料成本的大幅降低,超过四分之一的消费者计划在未来购买一辆纯电动汽车。但电动车要实现更大规模的普及,还需要克服“电池安全”“充电时长”“充电便利性”等方面的阻碍。

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名誉理事长苏晖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行业的电动化发展势不可挡,车企想要赢得更多消费者青睐,要在消费者需求、差异化上下功夫。

报告指出,中国汽车消费者在购车意向、品牌偏好、渠道选择、售后偏好和用车习惯等方面呈现出以下六大核心特征:1. 中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呈现刚性;2.传统企业品牌光环褪去,产品质量成为消费者选择新车的最主要关注点;3.售后需求能否被满足和最优惠的购车套餐是各销售渠道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4.目前4S店仍是中国汽车消费者最主流的售后渠道;5.网联技术需求强劲,但消费者对订阅付费兴趣索然,更愿意一次性支付;6.私人充电桩普及面临政策和成本约束,公共桩继续改善体验和便利性。

具体而言,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无补贴时代,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有增无减,对更好的驾乘体验和更低的使用成本的追求是中国消费者偏好新能源汽车的最底层逻辑。不过新能源汽车要实现大规模普及,抢占对电动车技术仍持有保守观念的消费群体的心智,车企仍需要在“电池安全”“充电时长”“充电便利性”等技术和用户体验层面下苦功。

与此同时,传统企业品牌光环褪去,产品质量成为消费者选择新车的最主要关注点,在选择下一辆汽车品牌时,消费者表示更关心产品质量,而非品牌熟知度,表明其更愿意尝试新兴品牌。此外品牌形象(包括企业传递的环保主义、可持续发展等品牌理念)、购车体验也是其选择汽车品牌的关键考虑要素。

报告指出,购车环节中国消费者在定价透明的基础上最看重“售后需求能否被满足”“试驾体验”“获得更好购车套餐”。同时中国消费者对于交车等待时间有更加苛刻的期望,这也为“按订单生产”(OTD)的零售模式背后的供应链管理和柔性生产带来了挑战。

此外,当被问及哪个维修渠道最受信任时,受访消费者的回答指向汽车品牌及其服务经销商,表明近几年车企、经销商集团在把客户放在首位,提供更高质量的工作服务、维护客户关系等方面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德勤认为,中国消费者对于能提供道路安全和车辆维护费用最新信息的网联汽车功能兴趣较浓,但在付费模式上,人们更愿意将其纳入汽车预付费用或按次数进行支付,而非按月度订阅付费。

值得注意的是,私人/家庭充电桩已成为中国电动汽车用户的首选充电地点。但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安装家用充电设备面临可行性、政策和成本的多重阻碍。支付便利是消费者选择公共充电设施的重要因素,而且消费者对于充电时长拥有较高耐心,这也为充电服务运营商挖掘更多消费场景提供了广阔机遇。

(编辑: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中国消费者   电动汽车   需求   刚性   新能源   电动车   售后   消费者   成本   品牌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