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2000个不够卖!高桩馒头,蒸蒸日上

在费县上冶镇,有这样一句歇后语“上冶的馒头——高桩的”,用来夸赞一个人各方面都很出色优秀。这句歇后语就来源于上冶镇的一种特色食物——高桩馒头。一直以来,在当地家里来了客人,办喜事等,都用高桩馒头当主食,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高桩馒头,又叫签子馒头、呛面馍馍。在上冶镇有很多家经营高桩馒头的店铺,其中潘家高桩馒头铺最为出名。

54岁的潘有春是潘家高桩馒头第四代传承人,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高桩馒头制作技艺,十多年前,从其父亲手里正式接过这间馒头铺。

2月21日,早上9:00,走进这间馒头铺,屋子里弥漫着热气腾腾的气息,蒸笼上方冒着“白气”。潘有春正忙着揉面。

在揉面的潘有春。

“老潘,馒头要出锅了!”店员一声吆喝,潘有春赶忙放下手里的活儿,跑到蒸笼处。随着蒸盖打开,热气裹着馒头的香气扑面而来,不一会儿,整个屋子里都飘散着馒头的香气。白乎乎、热腾腾的馒头就出锅了。潘有春和店员合力将馒头抬到旁边的桌子上。

“做好的馒头,等表面的水汽散去,稍凉后,就可以装到保温箱里了。”说着,潘有春将馒头一个个从签子上取下来。

蒸好的高桩馒头。

据介绍,制作高桩馒头大致要经过淘洗小麦磨面、发酵老面、使碱、和面、制坯、装锅、蒸制、出锅等工序。因其香、韧、嫩、劲的口感和味道,高桩馒头颇受当地人的欢迎。

高桩馒头之所以好吃,首先因为它是用“老面”发的面。取适量的面粉,加入放酸的小米汤,揉成面团。面团发酵充分后,和入面里,二次发酵后拧下一块储存起来,这就是“老面”。下次蒸馒头时,将老面用水稀释一下,加入面粉,揉成面团即可。高桩馒头好吃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不停地揉面。反复揉捏面团,压实,但要保持力度要适中,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有嚼劲。

“把揉好的面团,手搓成‘两头尖、中间粗’的形状,放入醒发箱醒制大约20分钟,然后插于一根根签子上,上锅先用大火蒸15分钟,再转小火蒸5分钟,高桩馒头就可以出锅了。”潘有春说。

蒸好的高桩馒头,表面有光泽,内部呈蜂窝状,掰开就能看到里面的气孔,吃起来暄软可口又筋道耐嚼。刚出笼的馒头口感最佳,咬上一口,麦香浓郁,口味醇厚。细细嚼来,还有丝丝的甜味。

高桩馒头。

每天凌晨4:10,第一锅潘家高桩馒头准时出锅。“附近的超市、单位、饭店都是在我们这里订的馒头,一天差不多要蒸2000多个。”潘有春一边说着,一边招呼着来买馒头的客人。“他家馒头好吃,很香。”特地从城里开车来买馒头的李女士说。

如今,高桩馒头制作技艺被评为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亏了大家的喜爱,我们老潘家的高桩馒头才能延续这么多代。”潘有春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王萌 通讯员 高云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保温箱   费县   馒头   签子   面团   歇后语   蒸笼   大众   蒸蒸日上   好吃   客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