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最薄弱环节

2022年5月,随着“印度-太平洋繁荣经济框架”的启动,拜登政府寻求重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足迹。该框架在试图通过重新强调自由民主价值观、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气候变化的挑战和经济发展,来对抗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军事存在。

尽管如此,美国在该地区重新燃起的地缘战略兴趣已使较小的国家和美国的长期盟友处于不安的境地,它们不得不重新平衡与中国和美国的关系。

但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新接触未能包括强有力的经济和贸易层面。正如新任命的澳大利亚驻美国大使陆克文(Kevin Rudd)所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参与需要有更大的经济成分。

陆克文进一步指出,美国目前的贸易和经济政策不利于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因为华盛顿“乐于将一些盟友置于死地”。

美国目前的亚太战略显然是优先考虑强硬的军事力量、安全合作和生硬的扭曲贸易的经济工具,如关税和出口控制。这种对军事手段、“有管理的贸易”或设计糟糕的贸易和投资制裁的依赖,而不是展示自由贸易和投资政策以及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破坏了美国的目标。

如果不允许亚太国家进入市场,不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美国将无法为该地区的经济和投资活动提供一个替代中国的可行方案。它还将抑制美国软实力的发挥。

美国过去的亚太政策

美国和亚太地区有着复杂的历史,其中包含了资本主义剥削、人道主义、种族主义、自由贸易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在该地区的政策一直致力于防止霸权主义威胁美国领土,或对贸易和自由价值观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整个19世纪,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在破坏欧洲建立排他性地区势力范围的努力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与此同时,对太平洋海岸的占领和“天定命运论”为帝国主义向萨摩亚、关岛、夏威夷和菲律宾的扩张提供了借口。

1月4日,美国尼米兹号航母在菲律宾海进行飞行演练。

在美国,这次向西太平洋的扩张被视为摆脱帝国主义欧洲世界的颓废和阴谋,而不是欧洲殖民主义的重演。的确,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指出,美国的未来“将更多地取决于我们在太平洋上面对中国的立场,而不是我们在大西洋上面对欧洲的立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政策陷入了全球冷战和反殖民主义运动。美国支持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独立,却同时支持英国在马来亚和法国在印度支那寻求重建殖民统治。美国军队参加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并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建立了许多军事基地。这些政策的军事和意识形态方面引起了争议,并疏远了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同时也不能有效地实现美国的目标。

此外,在太平洋岛国,美国几乎没有加深第二次世界大战联盟所产生的善意,几十年来没有继续在基础设施、教育和卫生方面采取行动。战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垄断地位助长了这种忽视。

尽管美国的政策以军事为重点,但它仍将经济因素作为地缘战略考量的一部分。经济是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的重要组成部分。TPP预计将对美国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并可能增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它还被设想为提供一个模板,以对抗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占主导地位的贸易关系。

尽管如此,特朗普继续他的民粹主义观点,即华盛顿精英“以美国工业为代价”青睐外国工业,他在上任第一天就将美国从该协定中移除。其余11个国家重新签署了《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该协议中的经济体加起来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3.4%。

拜登政府的策略

拜登政府于2021年10月推出了“印太经济框架”(IPEF)。IPEF的重点是高劳动和环境标准、开放的数字数据流、自由公平的开放贸易和投资标准以及弹性供应链。“公平和有弹性的贸易”政策预计不会以传统贸易协定的形式出现,重要的是,它不包括市场准入承诺。与这些贸易目标相结合的还有其他援助倡议,即“蓝色太平洋倡议的伙伴”,其目标是基础设施、卫生和气候变化,但拨出的资金比承诺的要少。

缺乏足够的资金,也未能为亚太经济体进入美国市场提供机制,这是一个重大的疏忽。拜登政府内部对加入CPTPP或根据IPEF提供市场准入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这只会强化一种看法,即尽管言论有所改变,但美国并没有摒弃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单边主义和孤立的“美国优先”扭曲贸易的做法。

正如位于斐济苏瓦的南太平洋大学政府和国际事务系主任桑德拉·塔特在分析美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政策时指出的那样,“有很多空谈……但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

与此同时,中国加入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该协定包括美国的许多盟友,覆盖了全球约30%的人口。虽然不像CPTPP那样全面,但该协定为中国在亚太地区建立一个以中国为首的经济集团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向发展项目输送了数十亿美元——例如,中国是太平洋岛屿地区最大的投资提供者,这产生了巨大的商誉。

2019年11月2日,太平洋岛国馆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亮相。

这些事态发展的结果是,美国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阻止中国成为更具主导地位的投资和贸易中心。

美国应该恢复经济实力

美国应该改变路线,鼓励在整个地区增加贸易和投资。在许多国家,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被视为一个安全伙伴;而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美国落后于中国。拜登政府必须避免屈服于孤立主义的“美国优先”民粹主义和民主党历史政治基础的政治诱惑。美国必须重塑其在该地区的经济活力和联系。此时亚太经济体正变得更加一体化,美国的参与却微乎其微。

尽管全球化确实对美国某些行业的工人产生了负面影响,并造成了经济和社会混乱,改变了美国的政治格局,但自由贸易和投资制度支撑着西方对自由民主和经济活力的承诺。美国的政策阻碍了华盛顿在该地区的重大经济参与,其针对中国的行动对其传统盟友和潜在安全伙伴造成了重大损害。

如果没有经济因素,美国将很难与中国竞争,提供另一种自由的、基于规则的经济发展模式。首先,美国应该加入CPTPP。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地区的地缘战略环境和各国的决策。它还将为被市场拒之门外的美国工人和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原文标题《经济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最薄弱环节 | 尚道编译第582期》,文章来自公众号“尚道战略”,本文译自美国《外交学人》(The Diplomat)网站文章The US Indo-Pacific Strategy’s Weakest Link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美国   经济   太平洋   亚太地区   协定   中国   战略   政策   地区   政府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