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结婚生子接受“母职惩罚”,男性给予“父职奖赏”

女性为了工作,需要隐瞒自己怀孕的事实,“隐孕入职”这件事儿正常吗?

如何看待隐孕入职话题

母职惩罚,被迫隐孕入职

热播电视剧《女士的品格》,让“隐孕入职”这个词冲上热搜。

它指的是女性为了能够获得工作,隐瞒自己怀孕的事实。

网上因此掀起“如何看待隐孕入职”、“隐孕入职是否违法”、“怀孕该不该告诉公司”的话题。

有律师搬出法条,向大家科普隐孕入职不违法,有老板站在企业角度,批判女性隐孕入职不道德,也有人为职场女性打抱不平。

但我想问一句,隐孕入职这事儿,有错吗?

肯定的回答,没有一点儿错。

怀孕是大自然赋予女人独有的生理功能,工作是女性最原始的权利,二者相互独立,没必要也不应该去套个“隐孕入职”的新词儿,给它下定义。

与其讨论怀孕该不该告诉公司,更应该问一句:女性为什么要“隐孕入职”?

真正渴望孩子的家庭,没有人不愿意分享有宝宝的喜悦,但在职场女性看来,怀孕是她们的“天敌”,因为工作中的“母职惩罚”无处不在。

已婚已育女性在薪酬、认可度、福利方面,常常低于未生育的女性,更远低于同龄男性。

一旦你怀了孕,就会面临被取代、辞退的风险。企业认为怀孕女性需要更多休息时间和面临不可控事件,创造出的劳动价值会远低于没有怀孕的女性,或者不会怀孕的男性。

出于成本考虑,老板们自然会淘汰那些对公司没有更多价值的怀孕女性。

有数据表明,单身男女的收入差距并没有很大,当然这是排除了就业歧视。

转折点出现在生育之后,女性收入会降低,而男生会提高。

因为女性要承担生育和养育成本,男性则会更受到器重,比如大家默认男性成为父亲后会更稳定、更有责任心、也需要更多收入等等。

看见没,女性怀孕生子,被迫接受“母职惩罚”。

而男性一旦结婚有了孩子,则会给予“父职奖赏”。

女员工不想被职场淘汰,就只能“隐孕入职”了。

8小时工作制运动

职场规则,忽视女性

这看似是女性为了事业隐瞒怀孕的一种个体选择,但实际上,是员工要时刻处于工作状态的职场要求和充满不确定性,需要大量投入时间和情感的育儿生活,完全不匹配。

这就暴露出第二个问题,为何女性怀孕总是和工作对立?

回答这个答案,我们得先回顾历史。

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告诉我们,狩猎时代祖先们的娱乐时间,比生活在资本主义和农耕社会中的后代要长。

但随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崛起,人们的工作时间在无良资本家的压榨下大大延长,当时连童工都不放过。

没错,资本国家才是996的开山鼻祖。

随着工业越来越完善,工会开始出现,在社会运动和立法的推动下,8小时工作制普及开来。

虽然每天工作时长缩减了,但工作天数增加了。1926年,雇用了超过美国一半工人数量的福特宣布采取五天工作制。

因为他发现工人少工作一天的生产量反而更高。与此同时,大萧条降临,雇主们纷纷大量裁员,并降低工作时长。

失业和越来越短的工时让人恐慌,于是又兴起了保证每周30小时工作时间的运动。

职场规则的演变搞得轰轰烈烈,但到目前为止,这些都和女性没有一毛钱关系,因为女人们都在家里,而制定职场规则的男人,压根没有把家庭生活考虑进去。

到了二战爆发,男人们去打仗了,生产需求增长,家庭需要收入,女性开始大量进入职场。

战争结束后,女人们在职场留了下来。这个时候,企业和立法者才意识到,哦,原来女员工们是要生孩子的。

所以上世纪70年代的女性主义运动中,女人们要求立法,让企业把因为流产、生产等对身体的伤害,和其他短暂的身体疾病一视同仁。

阻止雇主因为女员工怀孕、生产就失去工作机会,或者压根就无法获得工作机会。

经过无数游说、斗争,带薪产假、育儿假才最终被写进了法律。

然而直到今天,“超级大国”美国依然没有带薪产假,全世界这样落后的国家只有8个。

说到这大家应该都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女性主义意识已经发展,女人们也已经进入职场,

但控制职场的,还是那些爷爷辈们定下的规矩。

他们建立的职场规则,天然和女性无缘且不符。

《82年生的金智英》

社会鼓吹,平衡性女人

想要打破女性职场困境,首先你就得改变职场规则。

但这肯定会引发不满:为了几个当妈的就改规矩,让企业怎么管理,经济怎么发展?

事实证明,一个公平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不但不矛盾,甚至可以起促进作用。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学者,用5年时间走访了瑞典、德国、意大利和美国,发现职场妈妈的生活难度指数和社会制度有关。

其中,瑞典的职场妈妈最幸福。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公共政策也全面。

父母双方一共可以获得16个月育儿假,孩子8岁前,父母可以选择每周工作30小时。

公立日托机构的质量全球闻名,学费和父母工资挂钩,9成的幼儿教育成本由国家负担。

德国情况特殊,分为东德和西德。

东德职业妈妈有更多的文化认同,幼儿的日托机构普遍,对于重归职场的妈妈工作制度很灵活,父母育儿的参与也比较平等。

西德地区则更传统,职场妈妈会面临“乌鸦妈妈”(指把孩子留在巢里,自己飞走追求事业的坏妈妈)类的污名化指责。

意大利的职场妈妈更艰难。虽然政策支持不少,但在执行层面,却会缺斤少两。

美国的职场妈妈,是最惨的。

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对职场妈妈保护政策三无的国家,既没有联邦带薪产假政策,也没有任何工作保护措施,还没有全民医保或社保。

不仅保护政策空白,性别平等方面,父亲参与育儿的水平,也和其他发达国家差的远。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媒体却都宣扬女性独立和“你可以拥有一切,你可以自由选择”的论调。

这就又引出了第三个问题:谁在鼓吹女性平衡家庭和工作?

女员工隐孕入职的压力来自于职场上的“母职惩罚”,而这个惩罚,已经被识破和唾弃。

所以社会利用现代女性对不被压迫的追求,塑造出独立女性,可以平衡工作和家庭,既能在工作中叱咤风云,又能扮演好母亲角色的幻象。

可现实中呢,就连女演员热依扎,生孩子后都“工断”了几个月,没人找她拍戏。

拍摄《山海情》拿了奖,她还要感谢导演给给一个刚当妈妈的女演员机会。

好像女性怀孕生孩子之后,就会在职场中注定卑微,生育、哺乳是一件对家庭和社会有利的事情,没想到成了女性必须为此感到抱歉的负担。

如何在怀孕后,既能取得热依扎似的荣誉,又能照顾好家庭,这个问题,就是存在于女性独立和家庭分工之间的矛盾。

英国作者沙尼·奥加德在其著作《回归家庭:家庭、事业与难以实现的平等》中,对这一社会现象挖掘出了“平衡型女人”的理念。

《回归家庭:家庭、事业与难以实现的平等》

奥加德教授认为文化再现、媒体和公共政策,是鼓吹“平衡性女人”的最大力量。

比如我们熟知的《傲骨贤妻》就描绘了职场女强人如何兼顾事业与家庭,《三十而已》的顾佳,既能把老公从烟花编程师打造成“许总”,也能把自己打造成里外一把手的全职太太。

以及网络上那些家庭、事业、马甲线应有尽有的超级妈妈们。

都会让不少女性观众认为:平衡家庭与事业是可取的,自己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没有能力。

平衡型女人的形象,就是全社会对女性的PUA

她们会用平衡型女人的标准来评价自己,从而得出是自身原因才“失败”的结论。

原本应该是职场规则落后于社会发展,制度的不合理,为好妈妈和优秀员工设置重重障碍的社会问题,却转嫁给了个人。

忽视结构性的矛盾,片面强调个人问题,根源依旧是“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作祟。

我们社会总是告诉女性应该做一切你想做的,但现实却是从国家到企业单位再到家庭,都没有提供匹配的资源。

陈旧的制度和观念文化,与对女性的期待和现实之间,割裂出一道巨大鸿沟。

这就是我对“隐孕入职”这个话题真正想说的,让女性怀孕和工作对立起来,是把她们推入了“个人选择”的陷阱。

一个人的选择,从来都不是自己的事情,它是所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叠加、所有历史在个人内心的投射共同作用的结果。

女性员工要隐孕入职、面试被问何时结婚生子,甚至是事业上有成就的女性,最终回归家庭,这都不能是个人的选择,她们只是被剥削的承担者。

我们可以做的,就是要看见女性为养育孩子割舍的梦想和野心,也看见迂腐的职场规则,和文化艺术制造出的虚假幻象,以及还在传统性别分工的角色中,原地踏步的父亲们。

消除陈旧死板的文化幻想和规范的约束,将公共和私人领域,改造成令职场女性可以安心工作生活的场所。

不要再呼吁女性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来获取平等,而是应该重建限制她们主体性的不平等社会结构。

我们不支持隐孕入职后立马离职的“女性特权”,但前提是,应该提供一个不必隐瞒已婚已育的“平权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东德   女性   美国   男性   规则   员工   事业   妈妈   家庭   社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