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昌江芒果产业调研与发展对策

作者:林日波 黄丽娜

摘 要:芒果产业是昌江县的基础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海南乐东、三亚等芒果产区的快速发展,昌江芒果产业呈现出品种、生产技术及管理等方面问题。基于此,文章在对昌江芒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其产业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昌江芒果发展思路,提出针对性的产业发展对策,为昌江芒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助力于昌江芒果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芒果(Mangnifera indica L.)风味独特、肉质嫩滑、营养价值高,素有“热带果王”的美誉,与香蕉、菠萝、荔枝并称为四大热带水果[1,2]。目前,全球87个国家、地区有种植和生产芒果,其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热区支柱性产业之一。作为中国的热带省份,海南具有充足的光热条件,成为我国芒果商品生产的理想地域、全国最大的芒果种植和生产基地[3,4]。在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东方、乐东黎族自治县、三亚、陵水黎族自治县是种植芒果的优势区和相对集中的区域[5,6,7]。

昌江黎族自治县(简称昌江县)地处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如春,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 000 2 600 h,常年平均温度24.1 25.1 ;全县年降雨量902 1 805.4 mm,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在1 200 1 700 mm,年平均降雨量1 393 mm,干湿季节明显,适宜芒果树生长。“昌江芒果”一度是海南芒果的代表,2018年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8]。芒果是昌江主要种植的热带水果之一,但近年来其产业发展遇到一些问题。基于此,在对昌江芒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其产业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昌江芒果发展思路,针对性地提出了其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为昌江芒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有助于昌江芒果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1 芒果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区域及面积产量、主要品种

昌江县素有“芒果之乡”的美称,芒果种植历史悠久,是海南省品种最多、品质最优、价格适宜的芒果种植县,有百年芒果林,拥有40多个芒果品种[8,9],基本包括海南所有芒果品种,例如象牙芒、白玉芒、青皮芒等。昌江种植的芒果外表美艳无比,甜度较高,果肉质好、汁多、入口酥、香味浓、纤维细,核小,肉厚,果色、香、味俱佳,鲜美可口,品质上等,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已成为全国优质芒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芒果产业也成为了昌江县主导的农业产业之一。2021年昌江芒果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为2 800亩(1亩 667 m2)、3 500 t,90%的芒果主要种植在石碌镇、七叉镇、十月田镇、乌烈镇、海尾镇、叉河镇,以石碌镇芒果种植面积最大。

对《海南省统计年鉴》(2012—2021年)进行分析(图1)可知,海南省芒果产业近十年来发展迅速。与2011年相比,2020年全省芒果种植面积、收获面积、产量及平均产量分别提高31.39%、43.33%、67.49%及16.86%。海南省芒果主要产区有三亚、乐东、东方、昌江、陵水等县市,其中2011—2020年间三亚、乐东、东方3个县市芒果种植面积、收获面积及产量均居全省前三位。与2011年相比,2020年昌江芒果种植面积、收获面积仅为2011年的85.18%、84.26%,产业有些萎缩;产量提高1.15%,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昌江芒果近十年平均产量为6.84 8.36 t/hm2,仅为全省平均产量的62.07% 73.68%。由此可见,近十年来,昌江芒果产业有些萎缩,生产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2 生产技术水平

近年来,随着国家在热带作物产业投入资金的增加及芒果产区重要企业的发展壮大,芒果高效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取得了一些成果。昌江芒果种植企业通过与境外、中国台湾地区开展种植技术交流与商业合作,把对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引进昌江示范推广[9,10,11,12]。目前,无病育苗、适时种植、高效栽培、高接换冠、果实套袋等昌江芒果栽培技术取得很大进步,助力于芒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由于昌江芒果种植地气候不同,昌江各乡镇的芒果生产存在着产期略有差别、水肥施用不当、病虫害高效防控技术未突破等问题。在芒果产业发展方面,昌江通过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实地指导果农种植管理,利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等科研成果和种植管理技术优势,引进芒果优异新品种,推广使用芒果改良换冠和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新技术,提升芒果品质,增加农民收益。近三年来,昌江芒果产业发展采用“县校合作”模式,不仅给参与合作的示范果园的企业、农民带来好处,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广大种植户,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大幅度提升了芒果种植管理的水平,为昌江芒果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1 昌江县芒果种植面积和产量

数据来源:海南省统计年鉴(2012—2021年)。

1.3 品牌建设

农产品品牌建设可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溢价,提高农产品的产业链升级,实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8]。因此,昌江芒果产业发展长期注重品牌建设,坚持以品牌促规模、以品牌拓市场,提升芒果的国内市场知名度,增加其竞争力。1996年6月8—9日举办首届海南昌江芒果节,昌江“昌香芒”牌芒果成为国内知名品牌;昌江于1998年获农业部授予“全国优质芒果基地县”“全国芒果无公害科技示范县”“全国高产优质高效芒果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8]。“昌香”“天河”“海创”等这些芒果品牌在海南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2018年2月12日,昌江芒果入选2018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获农业农村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对“昌江芒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昌江成为全国优质芒果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标准化示范园的建设有助于推广品牌化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昌江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有国家级“海南省昌江县天和芒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和省级“海南省昌江县七叉镇芒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芒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当地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提高了当地芒果生产水平,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带动了昌江芒果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低效率的传统农业向高效率、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的转化。

1.4 经营主体及从业技术人员

小型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农户构成了昌江芒果产业经济主体,其中个体农户所占比例最重,仅有部分农户通过合作社设立网络电商或政府设立的互联网小站销售。目前,昌江县除了从事芒果产业的种植开发公司、芒果协会等在县域内建成的20多个芒果种植基地外,还有数千个农民专业户芒果园。但目前昌江县无从事芒果加工等下游产业的企业;芒果主要以鲜果形式进行销售,常会因芒果丰产出现供大于应的销售难问题。

昌江芒果园所有者、经营者均以本地人为主,这说明昌江芒果种植还是以本地人为主。昌江芒果从业人员以31 50岁的中壮年劳动力为主,人员技术素质较低,学习种植技术大多以亲友邻里传授为主,将近30% 50%从不参加各种技术培训。昌江从业技术人员60多人(高级农艺师15名,农艺师12名,助理农艺师10名,技术员30名),一半为企业技术人员,无法进行全县芒果产业大规模、多次的技术培训。

2 产业存在问题

2.1 自然灾害频发

昌江地处台风、热带风暴等自然灾害频发区域,灾害过后的高温多湿气候易引发芒果病虫害,强太阳光辐射和降水不均匀也易造成芒果树体、果实的灼伤。海南台风季节造成的强降水、强风力易损伤树体,甚至造成芒果树体折断[13]。近年来,昌江干旱、冰雹等天气时有发生,造成催花难或大面积落花落果,影响芒果产量及品质。

2.2 品种结构相对单一

昌江虽然现有芒果品种40多个,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几乎没有引进或培育新品种。目前昌江芒果4个主栽品种占种植面积的90%以上,其它品种零星种植,品种结构相对单一,易出现芒果集中上市、价格低迷等现象。昌江芒果种植以鲜食为主,缺乏适合加工的优良品种,不利于芒果产业结构调整。另外,昌江芒果生产布局和品种区划规划不够科学,未能实现品种适地适栽的生产布局,限制了自然资源和品种优势的发挥,使芒果产业无法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2.3 栽培管理水平差

昌江芒果生产中水肥大多粗放管理,采用多效唑、乙烯利控梢,利用高钾和噻苯隆等催花,结合高浓度赤霉酸等疏花疏果。各生产环节中水肥、药剂使用量和次数大多依经验确定,如操作不当易引起芒果树体催花不整齐、主干开裂、大量落果和新梢簇生等,降低芒果产量、品质及损伤树体。在芒果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施肥管理不科学易出现树体营养不良,加上果实膨大剂的滥用,从而引起果实病变,降低果实内在品质,影响芒果产业发展。对芒果炭疽病、白粉病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大多以化学农药实行单一防治,缺乏病虫害联防联治,尤其是生物防治技术推广严重受限[14]。另外,部分果农在利益的驱使下,盲目追求早上市或市场高价格,对芒果果实尤其是由于露水斑造成的“嫩果”进行青采、早采,降低了芒果口感风味和品质,对昌江芒果产业声誉造成损害[5]。

2.4 果园生态环境恶化

昌江芒果建园标准普遍偏低,果园土层薄,开垦后在雨季由于缺少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芒果果园土壤肥力降低。果农科学施肥意识淡薄,长期大量施用化肥,有机肥施用严重不足;加上长期施用农药、草甘膦等,造成土壤酸化、板结、硬化等问题,导致果园土壤耕力严重退化。果园生态环境的恶化降低了芒果产量及果甜度、香味等果实品质,减少了芒果经济效益。

2.5 组织化程度低

昌江芒果种植以果农一家一户分散生产为主,缺乏规模化种植。在散户占主导的种植模式下,芒果新技术、新品种等难以及时更新,生产不够规范,果实品质参差不齐。昌江个别芒果企业虽然发展到一定规模,但缺少组织化强、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果农大部分自产自销,没有统一采收、包装、品牌、销售,产品销售难,经济效益低。

2.6 品牌效应意识弱

昌江作为海南历史悠久的芒果种植产区,拥有“昌江芒果”等在海南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竞争力的地理标志品牌。如建立品牌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对于昌江芒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昌江芒果企业或果农未能充分认识到品牌效应,仍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制定技术方案,造成现有的“昌江芒果”地理标志品牌质量标准无法贯彻执行。另外,在昌江芒果品牌建设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市场准入机制,未显著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作用。

2.7 科技支撑技术体系不完善

昌江芒果产业技术支撑、推广体系不完善,乡镇没有产业(芒果)技术服务机构,技术推广、培训、示范经费缺乏,新技术、新工艺推广缓慢,技术支撑力量弱。长期以来,昌江县对芒果产业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产业新技术很难落到实处,不能及时指导果农生产。在芒果生产过程中,大部分果农对新技术需求和探索的意识不强,一直沿用传统的生产技术,导致芒果生产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益低。

3 产业发展思路

3.1 集中发展优势产区和优势品种

昌江芒果生产优势区域主要为七叉镇、石碌镇、叉河镇及乌烈镇峨沟村、昌化镇大风村等,芒果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较为成熟,果实产量高和品质优良,应在以上地区大力发展芒果产业,发挥区域优势;实施良种良苗良法工程,通过引进、筛选和推广昌江优势或特有品种,大范围普及配套科学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升种植技术水平,推动昌江芒果产业发展。

3.2 完善市场化经营模式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芒果科技为依托,不断完善“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国家农业农村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的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如“海南天和实业有限公司”“海南华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芒果标准化生产基地,依靠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所拥有的专业化的生产管理团队、种植技术和市场信息,带动七叉镇、石碌镇、叉河镇、乌烈镇、十月田镇、海尾镇等芒果种植区周边乡镇农民共同发展,实现公司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双赢发展。

3.3 建设芒果技术培训体系

依托昌江县农业农村局,建立县级科技培训中心,健全和完善各乡镇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省农科院、海南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横向联系和合作,聘请相关专家、学者组成专家顾问团队,对昌江县芒果一线农业技术人员、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和果农等进行培训;建立芒果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基地,农业技术人员及相关专家到基地进行全方位现场培训,实现芒果栽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及时普及。

3.4 加快芒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

为了加快芒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摸清全县芒果产业的发展基础状况,掌握第一手材料[3,4],为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规划提供依据,使昌江县更多的企业、公司成为国家级、省级芒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以成为芒果标准化示范园的公司为龙头,带动周边乡镇农户共同发展,极大地推动昌江芒果产业的发展。

4 发展对策

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加大昌江县对芒果基地的财政投入,加强芒果优势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芒果种植生产的基础条件。大力发展芒果种植区域水利工程,修建芒果生产示范园道路和桥梁,改造水电、通讯设施及芒果低产果园,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4.2 加大品种选育和推广力度,科学调整品种结构

加大种质资源创新及选育种研究力度,选育出适宜昌江优势产区的高产、优质、抗病或特色新品种;在此基础上加大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提高芒果品质和产量[2,4,5,6,7]。对现有芒果品种结构进行调整,对芒果本地品种、特色品种、优势品种实施合理布局,使全县芒果错峰上市,实现昌江芒果产业良种化种植、优质化生产、周年化供应。

4.3 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做好果旅融合发展

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为生产模式,从政策上引导和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创建示范基地,培训大批实用技术人才,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合作机制,建立昌江芒果企业与果农的合作经营模式;企业通过建立芒果优质生产基地,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周边农民进行产业化种植,从而实现芒果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芒果产业收益。昌江县及乡镇政府牵头搭建平台,打造具有文化内涵、历史渊源和特色突出的芒果农业观光园,加强昌江芒果文化宣传,建立昌江芒果优质的省内、国内展示窗口;在芒果成熟时节,选择风光优美、交通便利、特色突出的芒果种植园,举办芒果采摘、体验、品尝等一系列活动,加强果农与消费者的交流互动,实现昌江果旅产业融合,带动旅游、芒果产业发展。

4.4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昌江政府和经营主体应加大芒果产前、产中、产后的科技投入,并重视相关服务。依据昌江芒果产业现状,在优势产区建立芒果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实现芒果生产良种良苗。加大芒果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对接省内、省外科研机构、高校及龙头企业等,将昌江现有的常规栽培技术与国内外先进技术配套融合,因地制宜地制定以芒果高品质为核心的生产技术体系;积极学习、引进、消化国内外芒果采后催熟保鲜处理新技术,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加大对国内外芒果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增加芒果产业的技术含量,奠定产业优化、升级基础。建立芒果产业技术培训体系,加大对科技推广人员的培养、服务力度,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员和果农队伍,提高芒果生产技术水平。

4.5 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强化品牌意识

建立包含育苗、种植、水肥管理等在内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促进品牌战略的发展。以科学技术为依据、实践经验为标尺,转化国内外芒果先进科技成果为标准生产技术,建立昌江芒果生产各环节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进一步整合成技术体系,落实到生产、管理和服务。对现有芒果昌江品牌进行整合,统一形成“昌江芒果”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凝聚昌江芒果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在推行“昌江芒果”品牌标准化生产时,应做到“管理技术、采收标准、分级标准、商品标志、品牌打造、包装标准、销售价格”等7个统一;加大对使用地理标志的昌江芒果的检验力度,阶段性发放合格证,严惩各种破坏地理标志产品声誉的企业及果农行为[7]。昌江政府、龙头企业以及当地果农发挥各自优势,共享现有资源,共同开发前景,均沾产业利益,实现昌江芒果产业做大、做强,提高昌江芒果品牌溢价和产业收益。

4.6 增强政府社会化服务意识,加快芒果产业化发展

作为产业链中的主要参与者,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果农合作才能促进芒果产业发展。作为服务部门,昌江县政府应明确自己职责,加强服务意识,加强扶持企业与果农的共赢合作、小额贷款,完善对技术创新、科技推广、产区交通等方面的建设和扶持,以最大程度保障果农利益,提高果农作为主体参与芒果产业化进程的积极性,保障昌江芒果产业化顺利推进。对于县内在荒山、荒坡等地进行开垦种植芒果的企业或个人,昌江政府加大在政策、财政、信贷等方面的扶持,扩大其芒果种植规模,全方位实现芒果产业化。

作者:林日波 黄丽娜 昌江黎族自治县热作技术服务中心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作者简介:林日波(1976—),男,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热带果树高效栽培。*黄丽娜(1984—),女,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热带果树栽培生理

基金:昌江2022年芒果品质提升试验示范项目(No.昌热作中心202204)

来源:《热带农业科学》期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海南   芒果   海南省   产业   果农   产区   果实   热带   对策   产量   品种   昌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