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米、特斯拉分“蛋糕”的优必选要IPO

如果要问目前科技界最火的话题是什么,很多人的答案将是ChatGPT。而且,ChatGPT大有“破圈”之势,不仅业界人士在关注,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也在大量讨论。

要说最近科技圈讨论的焦点,ChatGPT无疑高居第一,甚至有媒体将其称为科技行业的下一个颠覆者。随着ChatGPT热度上升,ChatGPT相关概念在全球资本市场得到了多方关注,一路从美股传导至港股和A股,甚至一级市场。

2月13日,港交所官网披露,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必选”)修订上市整体协调人,由原来委托国泰君安证券作为整体协调人调整为新增中信里昂证券、中信建投融资公司和民银证券也作为整体协调人。

这家AI赋能机器人的企业拟赴港交所上市,冲击“人形机器人第一股”。而其之所以为人熟知,是由于其多次亮相春晚。

2016年,540台Alpha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为孙楠伴舞《冲向巅峰》;2018年,24台Jimu汪汪亮相狗年央视春晚,成为国内首款登上央视春晚主会场舞台的STEAM教育智能编程机器人;2019年,6台Walker机器人亮相央视春晚,和韩雪、关晓彤、王嘉、魏大勋、台风少年团等明星以及几百名舞蹈演员同台表演歌舞《青春畅想》;2021牛年春晚,优必选科技全新研发的首款大型四足机器人化身“拓荒牛”,与刘德华、王一博、关晓彤等一起呈现了科技感十足的创意表演《牛起来》。

自2012年成立以来,优必选也收获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完成了多轮融资,参与投资的机构涵盖了腾讯、启明创明、工商银行、鼎晖投资、科大讯飞、泰国正大、海尔、澳洲电信等。

近年来,随着特斯拉、谷歌等巨头的相继入局,“人形机器人”概念再度火爆。作为较早涉足人形机器人的机构,在概念的催化下,优必选能够获得足够的市场追捧吗?

资不抵债,上市成为“必选”之路

优必选成立后,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和销售,通过自研人工智能算法成为机器人的“大脑”,实现了机器人伺服驱动器的大规模量产,赋予机器人灵活运动的“关节与躯干”。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优必选共有1692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达43.%,销售及营销人员占比26.1%,生产及采购人员占比16%,管理人员占比14%。

从公司股权结构来看,目前优必选第一大个人股东为创始人周剑,持股28.77%;周剑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53.98%,为公司实控人;深圳进化论、腾讯、启明创投分别持股10%、6.48%、5.98%;优必选起步阶段天使投资人、比亚迪联合创始人、正轩投资董事长夏佐全持股5.78%,为公司第二大个人股东。

优必选专注于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核心技术的应用型研发、前瞻性研发与商业化落地的优必选布局了包括高性能伺服驱动器、机械传动、运动规划与控制、计算机视觉与感知、智能语音交互、SLAM与导航、人机交互和手眼协调等核心技术,同时推出了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ROSA。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商用服务机器人和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等一系列产品,同时提供人工智能教育、智慧物流、智慧康养、智慧防疫、商用服务、智慧巡检等行业解决方案。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优必选的营收分别为7.4亿元和8.17亿元,营收涨幅为10.41%。对比2021年前九个月及2022年前九个月的数据,公司营收涨幅仅5.06%。

营收微涨的同时,优必选的亏损却在进一步扩大,2020年和2021年净亏损分别达到了7.07亿元和9.18亿元,亏损面扩大了29.84%,远超同期营收增长幅度。相较于2021年首九个月净亏损6.07亿元,2022年首九个月净亏损也进一步扩大至7.78亿元。不到3年时间里,优必选亏损总额已超过24亿元。

这与优必选所处的赛道所表现出的高投入特征有关。相比于营收增速的缓慢,优必选销售投入在2021年达到3.57亿元,同比增长14%;行政费用3.26亿元,同比增长53.7%;研发投入则高达5.17亿元,同比增加20.6%。费用开支增速均超过营收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12月31日,优必选的流动比率为1.0倍、速动比率为0.7倍,比上一财年都出现下滑。资产负债杠杆比率达到111.2%,比上一财年末大幅增加45.4个百分点。

再来看一下优必选的经营现金流情况。

招股书显示,优必选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九个月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6.03亿元、-6.8亿元及-2.89亿元;投资活动所产生现金流净额为-1.89亿元、-2.27亿元及-3.3亿元。

可以看到,优必选的资金状况并不算宽裕,比如在2021年,优必选的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60亿元,但其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两个项目的现金流出就达到了9.08亿元,远超当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金额。截至2021年底,公司账面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2.73亿元。

继续亏损与现金流出的状态下,对优必选的融资能力和造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优必选要是再不上市,一堆‘陪跑’的投资方恐怕熬不住了。

此次优必选赴港上市,拟将募集资金用于提升研发实力以加强核心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收购或投资潜在目标公司实现业务扩张;偿还部分银行贷款;提升研发实力及效率;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渗透率;优化管理及运营效率;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在融资用途上,虽然优必选没有确定具体比例,但“偿还部分银行贷款”排到了“提升研发实力及效率”的前面。可以看到,优必选在资金方面的压力已迫使其不得不走向上市,缓解资金压力。

但想要打动资本市场,在商业化变现层面,优必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商业化落地靠教育

从目前优必选的产品矩阵来看,主要分为企业级和消费级两部分。其中,企业级产品矩阵中主要包括教育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消费级产品矩阵主要包括智能家用机器人和消费级智能服务机器人。

细看营收构成变化,企业级教育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无疑是优必选的营收大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9个月分别占营收的82.7%、56.5%、67.7%。其他业务则表现较为低迷,2022年前9个月物流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营收5095.2万元,同比下滑近3%;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营收2268.8万元,同比下滑68.3%。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智能硬件设备的进展较为明显,2022年前9个月同比增长87.1%,但目前这项业务的占比只有16.4%,营收规模不足亿元,仍然在爬坡阶段。

教育业务不仅贡献了营收,其较高的毛利水平也让优必选可以在十分依赖投入的赛道里走得更加稳健。从招股书看,教育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始终是毛利最高的业务。2022财年前9个月,其毛利率达到59.3%,比上一年同期高11.3个百分点,毛利率水平远超其他业务。

在教育赛道,优必选主要提供教育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和消费级智能服务机器人服务。目前,教育产品分为面向K-12学生的基础教育,和面向高等职业及大学生的高职校教育,都是以教学机器人为载体,配合机器人教材、编程软件等,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相结合,同时根据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等不同场景,推出差异化的解决方案。以悟空为例,可以用于家庭“教育+娱乐+陪伴”,搭载有AI编程、明星课堂、智能相机、监控、物体识别等多种功能。

其中,教育智能机器人产品主要包含真人尺寸机器人“偃师”、小型机器人“悟空”以及基于Kit工具套件的搭建机器人及教育积木。为教育行业定制的智能机器人硬件、软件和RaaS(机器人即服务)服务,以及人工智能教程教材、机器人教学包、多媒体设备、编程软件等相关硬件。消费级智能服务机器人主要是积木系列,主要是为家庭教育、家庭娱乐和儿童发展设计的小型机器人。

招股书数据显示,优必选在教育机器人解决方案同类型公司中,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占比达20.1%,远高于第二的5.1%。

但中国智能教育机器人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正在下滑。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教育机器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从2017年 2021年间的39.9%降低到2021年之后的24.6%,随着中国本土对教育行业的监管日趋严格和赛道竞争的日益激烈,优必选若不能提前筹备增长第二曲线,未来会面临很大的不确定风险。

另外值得注意的时,2020财年、2021财年以及2022年首九个月,优必选五大客户占收入百分比分别为66.5%、52.2%及64.7%,占比均超过50%,过于依赖前五大客户。

尤其是在物流智能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上,优必选主要依赖于大客户天奇自动化工程集团。2020年、2021年,天奇自动化工程集团一家企业就分别为优必选该业务贡献了97.6%、91.7%的营收,占比均在九成以上。而2022年前九月该业务的毛利率仅为3.8%。

押注人形机器人前途堪忧

在人形机器人制造商眼中,只有具备人形,机器人才能在人类劳动的场景中实现替代性工作。“人形机器人可以直接使用现成的水杯、剪刀、门把手等,将来要适应人类创造的各种物品、工具、设备、设施、房屋和环境。”达闼机器人联合创始人杨光华表示,人类无法为机器人另外创造一个世界,最终是为了让机器人在自己的世界里服务。

可以说,优必选所押注人形机器人是性感又危险的。

人形机器人可用于各种场景,包括作为接待员,为教育目的模拟人类互动,作为医疗助理 陪伴老人,使员工免于从事危险的工作场所活动。不过,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 市场参与者较少,且应用场景有限。

然而,于未来数年,本产业的技术进步及不断加大的 研发投入将进一步带动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及其商业化。此外,将有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进入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产业,因此,预期全球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于2026年将达致80亿美元,占全球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产业市场规模的11.8%。

从核心技术上看,优必选的壁垒之一在于伺服驱动关节及机器人运动规划和控制,这是人形机器人区别于传统机器人本体的关键技术,也就是人体的“关节”所在。在近10年的时间里,优必选完成了小扭矩到大扭矩(扭矩从0.2Nm到200Nm)伺服驱动器批量生产,是极少数实现多系列伺服驱动器量产及实际产品应用的公司。

在消费市场上,人们已经可以接触到形态各异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未必具有“人形”。常见的下棋机器人、扫地机器人、陪伴机器人等,均仅仅具有特定功能需要的硬件形态,部分采用机械臂、交互面孔。

然而,人形机器人始终在吸引更大的市场兴趣。此前,日本、美国、欧盟等都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早期主要玩家。

去年9月,特斯拉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原型机定位于日常生产生活。可负载20千克,手臂负荷为5千克,行动速度最高可达8公里每小时。正常人每天行走的速度是5公里每小时。

日本本田的代表产品 Asimo在2000年就不仅可以依靠双腿行走,还掌握了跑步、单腿跳跃、上下阶梯、踢足球和开瓶倒茶倒水等“独步天下”的绝技...动作十分灵巧。

波士顿动力人形机器人“Atlas”,在2013年正式亮相时“Atlas”已基本具备在艰苦条件下行走的能力。经过几次迭代后,“Atlas”上台阶跑步什么的已是小case,从速度到稳定性都很丝滑。

在国内,小米也是人形机器人的主要玩家,推出了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 one。官网数据显示,Cyber one最大模组峰值扭矩为300Nm,峰值扭矩密度为96Nm/kg,时速为3.6km/h。

在达闼制造的人形机器人上,就有34个柔性关节、灵活的手臂和手指和自由移动的底盘。

而优必选的Walker在实现了4次重大迭代后,搭载41个高性能伺服关节,仅实现了平稳快速的行走(3KM/h)和精准安全的交互,与国外技术相差较大。

可以落地量产,是优必选对于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最为强调的一点,毕竟波士顿动力Atlas虽然具备更高科技,但量产仍难以企及。

但现实是,据招股书披露,2021年优必选仅售出1台真人尺寸的人形机器人Walker-2用于教育,2022年前9个月售出2台Walker-X用于通用商业目的。

由此可见,目前人形机器人仍缺少大规模应用的场景,一是可量产的人形机器人仍无法代替人类完成基本工作,二是高额的制造成本让人望而却步。

人形机器人真正实现大规模商用依旧任重道远。这需要产业各参与方通力协作,在技术攻关、方案实现、场景探索等层面多管齐下。一是加大关键部件技术攻关力度;二是针对应用实际需求,加快形成典型需求解决方案;三是加强应用场景探索与开发,推进人形机器人在更多细分领域的应用。

文:余小鱼 / 数据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特斯拉   扭矩   人工智能   人形   小米   机器人   蛋糕   年前   解决方案   业务   智能   产品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