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人民医院儿科医生解读儿童发烧

孩子发烧,如何正确地服用退烧药?宁县人民医院儿科医生解读最新指南,宝宝发烧不退、反复发热尤其是发生在家里往往让家长焦虑,详见方案。

实际上

发热是人体防御疾病、

抵抗病原入侵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是人体调动免疫系统抵抗的一个过程

遇到孩子发热

科学且镇定的处理照护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会识别孩子的病情严重程度

也能减少家长们的焦虑情绪

往下看

教你如何在家正确应对孩子发热

一、发热的定义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体温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 38 或腋温 37.5 定义为发热。体温的异常应视为疾病的一种表现。

二、发热的分类

按照体温的高低分类 

临床上按照体温高低将发热分为4类。以腋温为准

按发热时间长短分类 

三、发热管理的目标及舒适度的评估

发热管理的目标 

  1. 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发热所致的不适,即改善舒适度,而非单纯恢复正常体温;
  2. 特殊情况下,为保护脏器功能,应积极降温;
  3. 查找并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因

目前研究显示不应将恢复正常体温作为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发热是一种生理机制,对抗感染和病情恢复有益。目前证据显示,发热本身不会导致病情恶化或神经系统损害,降温治疗不能降低发热性疾病的病死率,使用退热药的主要益处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从而改善整体临床状况。因此,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儿童的舒适度,而不是仅关注体温是否降至正常。

基于上述原因,目前多个关于儿童发热诊治的指南均强调使用退热药改善发热患儿舒适度的重要性,认为应该依据发热是否造成了患儿不适,而不是以单纯的体温决定是否使用退热药。

儿童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为最常见原因,其中病毒感染引起儿童急性发热最常见,其次为细菌感染。

非感染性发热多为免疫系统疾病、肿瘤、脱水热等,临床上长期反复发热需要排除以上疾病。

四、发热的处理策略 

根据发热评估的结果,结合原发病,如需退热治疗,可选择以下策略。

药物退热

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 38.2 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剂

常用解热镇痛药的特点及推荐用法 见表3

高热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推荐安乃近、乙酰水杨酸、保泰松、羟基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药物作为退热药应用于儿童,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应用于儿童退热。

改善舒适度的护理措施

对发热儿童进行恰当的护理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如温水外敷儿童额头、温水浴、减少穿着的衣物、退热贴、退热毯、风扇和降低室内温度等,这些方法均可通过传导、对流及蒸发作用带走身体的热量,使发热儿童感到舒适。

各国指南均不推荐物理降温用于退热,如乙醇擦身、冰水灌肠等方法,往往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寒颤、起鸡皮疙瘩、哭闹)。同时过度或大面积使用物理方法冷却身体,反而会导致机体通过加强产热(寒战)和进一步减少散(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出现皮肤鸡皮疙瘩)来克服物理降温的作用。

五、发热管理的推荐总结

儿童发热管理的目标 

(1)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发热所致的不适,即改善舒适度,而非单纯恢复正常体温;

(2)特殊情况下,为保护脏器功能应积极降温;

(3)查找并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因。

发热儿童解热镇痛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1)遵循5R原则:即合适的病人(right patient)、合适的药物(right drug)、合适的剂量(right dose)、合适的给药时间(right time)和合适的给药途径(right route);

(2)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 38.2 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剂,高热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3)2月龄以内婴儿禁用任何解热镇痛药;

(4)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

(5)不推荐解热镇痛药与含有解热镇痛药的复方感冒药合用;

(6)哮喘患儿应在对其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后使用退热药;

(7)肝功能异常伴发热时可选用布洛芬;

(8)肾功能损伤中度及以上异常或肾功能不全患儿伴发热时禁用布洛芬,必要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

(9)布洛芬不用于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患儿的解热镇痛治疗,必要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

(10)出血性疾病患儿伴发热时,需权衡利弊,必要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

发热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利弊并存。中等程度的发热可增强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宿主对病原体或肿瘤的防御能力,但持续高热可引发细胞变性坏死,甚至发热相关的细胞因子风暴,危及生命,参考表2

六、居家处理如何做

1、家长密切监测儿童体温,每天至少测量4次,高温的儿童则需要隔1-2小时测一次。体温38.5 以下,可采取贴退热贴、温湿毛巾擦拭腋窝、四肢或洗温水澡等物理降温措施。38.5 以上可考虑口服退热药:如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

2、保持居室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可每天在早、中、晚三个时段各通风半小时,通风时注意保暖。让儿童注意休息,保证营养均衡,睡眠充足,多喝温水,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勤洗手、掌握咳嗽礼仪,养成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嘴巴、鼻子的习惯。

3、密切观察儿童处理后的状态,若儿童热退后精神食欲尚可,呼吸如常,可继续居家观察,配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若儿童出现高热持续不退,或热退后儿童出现精神萎靡、气促、呼吸不畅(出现鼻翼扇动、呻吟、三凹征或下胸壁塌陷等表现之一的)、咳嗽剧烈等状况,建议寻求医生帮助或就近就诊儿科发热门诊。如在管控区或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应向管控区内 3 人小组或医疗保障小组求助。

七、如何选择合适的退热药物?

在紧急情况下,或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医生指引和帮助,选择帮助孩子退热的药物,要记住:

①不到3个月大的小婴儿,发热不能自己用药,要尽快去看医生。

② 3个月但是<6个月的婴儿,通常用对乙酰氨基酚。

③ 6个月婴幼儿,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都可以用(优选对乙酰氨基酚,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乙酰氨基酚相对更安全)。

④特别注意的是,G6PD缺乏即蚕豆病宝宝禁用对乙酰氨基酚,可选用布洛芬。有脱水倾向或胃肠道症状比如腹泻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口服退热药和退热栓不能同时使用。居家时没有补液盐可自制,配方是1茶勺盐(最好是无碘盐)+6茶勺蔗糖,倒入一升水中溶解均匀,口服补液盐就做好了。1茶匙~5毫升,1 茶勺盐大概是3g,6茶勺糖大概为18g,选择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都可以。

八、宝宝发热时需要增加衣物,或者需要捂汗吗?

视情况而定。老人常言发热需要穿多点衣服其实有一定道理。

宝宝发热会经历体温上升期,表现为身体无汗、手脚凉,有些宝宝在体温上升期会出现寒颤,这个时候就需要增加衣物做好保暖,多给宝宝喝温热水。

经历了体温上升期后,有些宝宝会到持续高热期,表现为双脸“红扑扑”,手脚由凉转烫,这个时候太多衣物或者包裹太紧,不利于散热,不应该穿过多衣物,更不应该捂汗。

九、宝宝发热为什么要验血常规,多久验血常规更准确?

宝宝发热多为感染性发热,需要通过验血常规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不同的感染治疗上差异明显,简单的扎“手指血”就可一目了然。

那么发热多久验血常规呢?在发热12小时后就可通过血常规看到感染的端倪。若宝宝2-3天都不能退热,可行血常规检查。

十、宝宝吃了退热药后,退热慢或反复发热怎么办?

宝宝服用退热药后,一般在30分钟-1小时体温开始下降。但是有部分宝宝1个多小时了体温还是退得很慢,这个时候需要家长朋友一定注意是否水分补 充不够多,宝宝发热需水量增加,同时宝宝哭闹、烦躁也会带走更多的不明显性失水。通过多喂水、口服温盐水、温水擦浴可加快退热药的代谢,增加尿 液的排泄来降温。


宝宝发热时候,表现精神好,正常玩耍、哭声有力,并不需要立即就医。反复发热可在4-6小时再次口服退热药。但是若宝宝出现高热惊厥、发热前有疫情接触史、面色苍白、精神差、无法进食饮水、皮肤出现皮疹、体温持续 39度需要就医。

十一、孩子持续高热,出现抽搐怎么办?

出现高热惊厥,我们家长要镇定,这样做才能帮到孩子:

来源:宁县人民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宁县   儿科医生   儿童   乙酰   感染性   高热   氨基   衣物   体温   人民医院   药物   宝宝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